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圖解&影音]中風復健 與 減脂肪、降血糖、防三高 低GI飲食生活套書(共2本):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減脂肪、降血糖、防三高 低GI飲食全書

[圖解&影音]中風復健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1006461
王柏堯&楊昀霖等7位中風復健專家,吳益群,柳秀乖
原水
2024年11月30日
333.00  元
HK$ 299.7  






叢書系列:不歸類
  • 規格:平裝 / 528頁 / 23 x 17 x 4.5 cm / 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65歲
    不歸類


  • 醫療保健 > 醫學/醫療史 > 醫療常識











    第一冊:

    [圖解&影音]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改善全身失能、恢復身體機能、避免再度中風

    ?

    •肢體復健運動 •臉部復健運動 •改善緊肌肉  •行走能力訓練 

    •抗失禁運動 ? •抗排泄運動 ? •善用輔具   •關鍵營養選擇

    本書集結職能&語言治療師、營養師、諮商心理師等專家,

    提供中風後各階段的復健運動、居家環境調整及飲食原則,

    並針對患者與照顧者該如何排解負面情緒及壓力提出建議,

    協助中風患者對抗後遺症,重拾自理能力,提升生活品質。

    中風可能會出現以下障礙:

    •動作失能 •吞嚥障礙 •認知障礙 •語言障礙 

    •感覺障礙 •知覺障礙 •排泄障礙 •水腫不適

    腦中風除了會造成生理及動作失能,還會引起許多後遺症。

    本書結合臨床上的動作、語言、認知、飲食、心理上等復健原則,

    提供復健照顧觀念以及操作範例,跟著做就能逐步恢復身體機能!

    ?

    •隨書加值收錄45支從頭到腳復健指導示範影片!

    •貼心標示自主/需協助者復健運動,方便查找!

    ?

    ?

    *最新增訂

    •如何改善高肌肉張力?

    •用非暴力溝通開啟對話

    ?

    本書章節重點

    Part1 認識腦中風與復健基本觀念

    ?關於腦中風?中風後的症狀與影響

    ?中風復健與神經恢復過程?認識中風復健運動的類型

    ?

    Part2中風復健運動──上肢、下肢、軀體復健動作

    ?肩、肘部復健動作

    ?手掌、手腕、手指復健動作

    ?大腿、膝蓋、腳踝動作

    ?軀幹訓練強化軀幹力量

    ?行走訓練動作

    ???

    Part3特殊後遺症的自我復健法

    ?改善語言及吞嚥障礙

    ?改善肢體水腫不適?認知功能障礙與復健

    ?改善排泄問題困擾?改善知覺與感覺障礙?如何面對肌肉高張力

    ?

    Part4中風後的生活調整原則

    ?復健課程該如何安排??居家環境無障礙,生活更安全

    ?中風患者的飲食建議?中風患者的管灌飲食選擇

    ?調整生活習慣遠離再度中風

    ?

    Part5 中風患者與照顧者的壓力解方

    ?生活安排好,照顧壓力比較小

    ?適切互動技巧,減少雙方負面情緒

    ?擁抱自己的情緒──諮商心理師的生命故事

    ?中風後重生的真實案例

    ?

    Part6復健迷思大公開

    ?中風復健關鍵在大腦?

    ?黃金復健期真的只有6個月?

    ?復健一定要選特殊器材或療程?

    ?

    各界專業推薦

    專文推薦:

    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部主任 周正亮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介入血管科主任 崔源生

    高雄長庚中醫針灸科主治醫師 邱顯學

    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執行長 鍾孟修

    ?

    掛名推廌

    愛長照執行長 朱偉仁

    樂齡網總經理 張慶光

    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王子娟

    社團法人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 吳菁宜

    職能治療師全國聯合理事會理事長 王珩生

    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組長 劉若蘭

    前香港?凰衛視主播 劉珊玲

    ?

    ?

    第二冊

    減脂肪、降血糖、防三高 低GI飲食全書【全彩圖解暢銷增訂版】

    ?

    這是一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必讀書籍!

    【全彩圖解】幫助你減脂肪、降血糖,輕鬆掌握低GI飲食要領!

     【隨書增訂】300種常見食物GI值●●●隨身速查手冊  

    ?

    甚麼是GI值?為什麼低GI飲食除了三高病患外,對於肥胖者、罹癌者也有幫助?

    ?

      GI值就是營養學上所說的「升糖指數」,是指食物吃進去後,造成血糖上升的指數。由於血糖直接影響體重,低升糖指數不僅可有效預防及減緩糖尿病的病情,也可以用來減輕體重。此外,過多的糖分會妨礙體內白血球的免疫活力,所以血糖的控制對於癌症病友也是非常重要的。

    ?

      「低GI飲食」Low Glycemic Index Diet(低升糖指數飲食)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飲食概念。這個飲食概念是以臨床實驗的結果為基礎,依據不同食物對血糖造成的起伏情況,歸納出重要的擇食概念。強調的是均衡飲食、注重食物的值與量,選擇及分配時間。

    ?

      以我們常見的根莖類食物來看,食用地瓜與食用馬鈴薯之後,身體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當我們對食用等量的水煮地瓜與馬鈴薯,經過2小時後,馬鈴薯所造成血糖上升總量約是地瓜的2倍!

    ?

      ※「高GI飲食」

      攝取含糖量高,或消化吸收快的澱粉類。例:水煮馬鈴薯。

      容易囤積脂肪,形成慢性病。

      ※「低GI飲食」

      攝取含糖量低、高纖維,消化速度較緩慢的食物。例:水煮地瓜。

      有助於改善肥胖、防癌抗病。

    ?

      ●低GI飲食的優點:

      □ 減輕體重

      □ 提高代謝力

      □ 提升學習與記憶力

      □ 降低血糖值

      □ 降低膽固醇

      □ 改善高血脂

      □ 改善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 預防癌症

    ?

      本書就是由細胞生物學家&營養保健專家聯手,簡單清楚解析低GI飲食的5大關鍵,並且提供一週三餐59道健康美味料理、常見食物的GI值表及食物代換表,方便讀者參考使用,讓您一起聰明飲食,享瘦健康的人生!

    ?

      ??5大飲食關鍵,安心吃對低GI食物

      .食物的纖維含量=多比少好——(完整顆粒的小麥比全麥麵粉好 / 水果切塊比打果汁好)

      .食物的精緻程度=低比高好——(多穀米、糙米優於胚芽米、白米 / 全麥麵粉比白麵粉好)

      .食物的結實度=高優於低——(義大利麵比白麵條好 / 結實的全麥麵包比鬆軟的白吐司好)

      .澱粉糊化的程度=低優於高——(乾飯比稀飯好 / 清煮食物比勾芡食物好 / 清湯比濃湯好 / 義大利麵煮10分鐘比煮20分鐘好)

      .食物的酸度=酸味可降低GI值——(酸味食物比甜或鹹味食物好 / 用麵包沾油醋醬更好)

    ?

    ??請您跟這樣吃:讓脂肪少一點,代謝好一點,健康多一點!

    1.每餐份量掌握「一碗飯、二碟菜、三指肉」大小的攝取比例,不擔心疾病上身!

    2.瞭解並學會食物的綠、黃、紅燈分級指數,即使吃紅燈食物也能控制好食用量。

    3.肉類以白肉(如雞肉、魚肉)為優先,選瘦肉不吃肥肉,清蒸、燉煮、汆燙佳。

    4.每餐至少選擇三種不同顏色的蔬果,均衡攝取各種不同的營養素及抗氧化成分。

    5.每餐至少選擇三種不同部位的蔬菜,如根莖類、葉菜類、瓜果類,提升健康指數。

    6.懂得聰明外食,選湯麵不喝湯、多吃燙青菜、選沙拉優過濃湯、喝無糖或代糖飲料。

    7.自己動手下廚,有效控制每日的熱量攝取,安心享受美食,健康零負擔。

    ???

    ? 【貼心收錄】

      ??26種食物高 / 低GI值分析比較圖

      ??19大類食物GI值—紅、黃、綠燈速查表

      ??6大類125種食物代換速查表

    ?

    ????? 【得獎紀錄】
      ?? 本書榮獲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11年「中老年健康」健康好書推介獎


     





    匯集多元中風知識的復健運動書


               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 王柏堯


    ?


    距離上次在原水文化出版專書已經是兩年前,那是一本癌症復健的書籍,出版之後,業界、媒體、演講等各種邀約,使得生活逐漸忙碌,寫作似乎就被排在工作行程中比較後段的事項,但這段時間,我仍不斷地在思考,可以撰寫什麼衛教文章給廣大的讀者朋友,在我的臨床工作中,以中風患者與癌症患者為大宗,相較於癌症患者,復健對中風患者來說,可說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在臨床上,幾乎所有的中風患者,都必須透過長期的復健,才能逐漸恢復身體的動作以及日常生活的能力,進一步的回歸到病前的生活。


    ?


    當時在發想這本《中風復健跟著做,提升生活好品質》時,我參閱了市面上多數的中風書籍,發現很多都以講解中風的原理與預防的部分為主,甚少有專書講解如何做復健運動,這很有趣,中風復健是最重要的事,但卻沒有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復健運動書,所以著手設計讓這本書得以問世。過程中,我又邀集了不少中風復健的專家一起參與,提供中風患者各方面的復健知識,希望打造一本給中風患者得以直接用來改善中風後遺症的復健書籍。


    ?


    這本《中風復健跟著做,提升生活好品質》的目標是讓讀者知道為何要復健、該怎麼復健。從Part1開始講解中風的原因以及重要的復健原理,很多患者做復健時都不知所以然,本書在一開始就讓讀者知道復健為何而做。而該做什麼我們安排在Part2,匯集了上、下肢、軀幹的居家復健運動,這些都是臨床常見且實用的動作,本書的特色是除了精美的圖文介紹,還搭配了影音檔案,讓可以多方參考,重點是這些運動不需要太多設備器材,讀者們在家中就能直接參考練習。


    ?


    接著Part3延續了中風問題的處理,鎖定幾個常見的中風後遺症以及處理方法,像是吞嚥問題、感覺障礙、排泄問題等等,有的是靠策略調整,有些是靠運動改善,讓大家能夠跟著做看看。有人說,中風之後會生活大亂,的確是,人生的驟變讓大家一時手忙腳亂,所以Part4介紹中風後生活調整的原則,像是無障礙空間規劃、輔具使用、飲食調整、生活習慣的調整,透過這些處理原則,提升患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


    中風是一家人一輩子的功課,照顧者的壓力會非常大,我們在Part5介紹了照顧者的調適技巧,減少照顧的負擔。另外也分享了四個患者在中風後,重生的真實案例,讓大家知道其實一切的努力都是有成果的。最後在Part6整理了數個關於中風復健的迷思,讓患者打破這些迷思,執行正規的復健。


    ?


    這本書由一群中風復健的醫療人員,匯集了多元的中風知識,為了貼近患者的需求,撰稿前,我們還在網路上蒐羅患者與家屬最在意的問題,再開始寫作,歷時許久才完成這本書,惟中風的領域太廣太深,礙於篇幅,在內容上總須取捨,難以周全,若有疏漏,還請先進前輩們海涵。


    ?


    特別感謝一同完成本書的作者們,也感謝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的長官周正亮主任及劉若蘭組長的支持,謝謝張慶光總經理、吳勝良總監以及各合作單位夥伴們對本書大力的支援,最後也感謝原水文化出版社林小鈴總編輯、責任編輯梁?文的信任與協助,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期盼本書能讓所有正因中風而苦的患者與家屬感到溫暖且受用,是所至幸。


    ?


    ?


    愛迪樂治療所職能治療師 楊昀霖


    ?


    腦中風來的很快,一夕之間患者的人生就會發生巨變,過去在醫院擔任職能治療師,最常遇到的就是腦中風患者,有的是餐廳老闆,有的是是企業主管,腦中風伴隨的後遺症,讓他們在職場上、甚至是照顧自己都有許多困難,家屬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往往會不知所措……。


    ?


    確實,現今醫學中,還沒有辦法能夠完全逆轉腦中風對腦神經的傷害,唯一恢復功能的方式就是復健,但是復健過程是漫長的,需要克服心理障礙,需要學習正確的觀念,需要持之以恆的練習及家人背後的支持,這些,都是幫助中風患者復健道路上,持續前進的動力。


    ?


    復健的道路上,一起走比較快


    ?


    治療室的患者們,往往會互相勉勵,資深的學長姐鼓勵新來的學生,甚至互留聯絡方式相互交流,我覺得這樣的氛圍很好,因此在2017年,在臉書上成立了腦中風復健照護社團,當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要建立一個可以讓中風患者們互相討論分享的平台!


    ?


    在社團裡,我們稱中風患者為風友,是一起努力奮鬥的戰友,社團成立三年多以來,累積了許多討論與分享,有人已經成功畢業,而有人還在努力的路上,分享自己的復健心得,勉勵其他風友。記得三年前最常在社團內分享的風友,最近比較少在社團上互動,因為他已經考上身障公務員,返回職場;也有風友和家屬不定期的分享他們的復健進度,從在醫院的動作訓練,回家後的生活訓練,最近一次上傳則是他們一起到機構,擔任志工服務其他衰弱長輩的照片呢!


    ?


    此外,在社團裡也有許多和我一樣的專業醫療人員,會撥空解答風友們遇到的問題,讓風友們不會徬徨無助,所以你們真的不孤單!


    ?


    一本中風復健照顧的指引書


    ?


    確實,在臉書上資訊較雜論、不易查詢,因此我們整理了社團上千則討論中,風友與家屬最常詢問的問題,邀請醫療復健照護專家,結合了臨床上的經驗與醫學相關知識,將所有資訊整理成這本書,提供風友與家屬動作、語言、認知、飲食、心理上的復健原則,也有分享實際案例,提供風友們參考。


    ?


    復健雖然辛苦,但只要堅持努力,一定有回報


    ?


    我自己常在臨床上和風友分享,中風後就像人生重新開機,重新學習走路、拿湯匙,幸運的是,這些技能是我們原本就會的,所以只要每天持續練習,且將練習學習的應用在生活,學以致用,身體一定會回應你的努力的!


    ?


    ?


    低GI飲食是一個健康的象徵


    ?


    洪建德


    ?


      當我收到低GI的初稿時,百感交集,因為我在1982年得到德國聯邦政府獎學金,到德國研讀博士學位時,當年德國杜賽爾多夫大學,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中心的香德羅醫師(Dr. Chanteleau)剛好也試著研究德國常見主食與其GI值。


    ?


       數十年來,德國的糖尿病患者一直執行一個非常良好的制度—麵包單位(Broteinheit)的代換,因此施打胰島素的患者,只要計算主食(多少片麵 包),水果(多少蘋果),最多加上甜點與蔬菜的碳水化合物總量,就可以知道自己這一餐應追加多少胰島素,德國的食品也都有標示麵包單位,因此糖尿病患者只 要心算一下,馬上可以實行基礎與追加胰島素注射(basal and bolus insulin injection)。


    ?


      在我回國 後,香德羅醫師的研究有繼續發表,但是僅能供糖尿病患者參考,沒有變成碳水化合物代換之下的進一步胰島素治療的指南,我在1985年回國也針對國人常用 16種主食,做了與米飯當作標準的研究,每50公克主食在兩小時內的曲線面積,做成百分比。在數年後也發表為「糖尿病飲食治療的新論點──主食的升糖,健 康食物信念,可口程度及飽足感指數的衡量《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 1990;15(3,4):P137- P 154》,之後美國的糖尿病學會,也曾經試著把所有成千的主食或水果做成表列,但是一直未成為治療糖尿病或胰島素治療的指引,因為每個人,對食物的升糖反 應也會有所不同;即使同樣食物,同樣質量,在不同日,升糖反應也會有所差異,於是只能成為碳水化合物代換數值參考。


    ?


      其次人們選擇食物 並非理性,在不同環境下也非全然都能有所選擇,看到好吃的食物,與食物的健康信念,食物的存在,甚至當時的氛圍,例如其他肉類,與誰一起用餐,在哪裡用 餐,都影響人類對主食的選擇,因此再加上肉類與主食,蔬果的合奏,在胃裡面,對腸胃道激素又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只要均衡營養,在混合餐,主食之間的升 糖差異會縮小。


    ?


      難道這樣就失去對GI值的重視,剛好相反,我在日常業務中,也是再三叮嚀,新陳代謝症(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 症)的患者,無論在預防或治療上,都要注意主食與蔬菜的升糖效果,因為低GI值是一個健康的象徵,有比較原始食物的風貌,提供較多的纖維素,與維生素、礦 物質,甚至對於癌症的防治,維生素的供需,骨質密度的維護,都扮演一些非常重要的健康角色。


    ?


      由於現代的人大多沉迷在自己的象牙塔或職業的深淵裡,看不到周遭的景色,聽不到自然的韻律,雖然每天在街頭奔走,但是往往都忽略了基本的人體工學,與身心靈的原始設計,當有病症發生時,又基於時間的考量,有時會忽略,更不用說平時的保養。


    ?


      其實身體保養很簡單,只有一句重點:反璞歸真。但是言簡意賅,平時需要多閱讀健康的養生書,有很多文字可以幫助您改善健康。因此我樂於為之推薦。


    (現任於台北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