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都邑所展現的「大都無城」的文化自信、
春秋時期以軍事目的遍築防禦工事的建城高峰
?
城郭之別、城址考古、宮室格局──「城」的中國史!
從小型環濠到都邑規模的演變,透視中國城池與文明演進的興衰變遷
?
▎書籍概述
本書透過中國古代城池發展的歷史脈絡,深入探討華夏文明的起源與歷程,從城池建設的角度來重新審視中國歷史。全書分為十六個章節,從最早的無城時代講述到青銅王朝時代的巨大都邑,探討了中國古代城池的興起、發展及其與文明、國家之間的關係。不僅著眼於城池的考古學研究,還試圖透過城池這一載體揭示中國「大歷史」的演變軌跡,並展示出城池與城市背後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變遷。
?
▎城池與城郭的概念辨析
書中首先提出了對「城池」和「城郭」的思辨,挑戰了「無邑不城」這一傳統觀念。筆者強調,並非所有早期的城市都擁有城牆,甚至在文明初期的聚落,僅有環壕而無城牆的現象相當普遍。因此,本書試圖從考古學的視角,區分出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城池形態,並探索早期聚落從開放到圍閉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是城池建設技術的進步,還與社會複雜化及國家建構密切相關。
▎都城興衰與文明發展
本書的第三至第五部分聚焦於從小型聚落到大型都城的演化過程,並梳理了古代東亞地區最早的城池發展。透過對早期青銅文明、良渚文化等不同歷史時期城池的分析,筆者描繪出邦國時代的城池格局,以及城市功能與規劃的演進。城池不僅是國家統治的象徵,更是文明進步的標誌。書中還特別強調了不同地域的城池特色,如南方的水城、北方的石城,並詳細分析了這些城池在當時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
▎城市結構與國家制度的變遷
本書最後幾章進一步探討了秦漢以後的都城變革,以及隨著王朝興替,城池規模與城市功能的轉變。在「大都無城」的背景下,帝國城市規模龐大但未設防禦城郭,展現出強大國家對安全與秩序的自信。從秦漢時期的長安到魏晉、隋唐、宋元明清時代的都城變化,書中展示了中國城市規劃的歷史軌跡,以及宮殿、宗廟、民居等設計理念的變遷。筆者強調,這些城池演變不僅是建築與城市規劃的問題,更反映了古代國家制度、文化與社會生活的深層次變化。
?
本書特色
?
本書以城池的歷史發展為線索,從考古學視角重新審視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演化。透過對城郭、環壕等不同城池形態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城池與國家、文明之間的複雜關聯。不僅探討中國早期城池的興起和演進,還打破了「無邑不城」的傳統觀念,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與地域的城池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