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叔本華:在充滿慾望的世界求生存

叔本華:在充滿慾望的世界求生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619043
梅田孝太
嚴可婷
遠流
2024年9月27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6263619043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 人文社科 > 當代思潮/哲學 > 德奧哲學











      青春哲學三部曲之「叔本華」

      ──引領你從煩惱與內心糾葛解脫。

    ?

      ◆ 在慾望與匱乏之間,幸福與痛苦可以共存。

      從日本到韓國,亞洲掀起閱讀叔本華熱潮,「厭世代」必讀!

    ?

      ◆ 本書重點

      .叔本華在年少時目睹人類社會的「悲慘處境」。

      .世界只不過是「虛妄的幻象」。

      .為了從慾望獲得解脫而「否定意志」。

      .從「惡」中獲得解放的「共苦」與「藝術」。

      .給日本年輕人帶來衝擊的「青春哲學」。

      .與人往來變成在「比賽演技」。

      .與其隱瞞缺點,不如坦誠表露。

      .對於主張「何必來到這個世上」的反出生主義,提出「救贖之道」。

    ?

      【從生存的痛苦中,在內心獲得庇護所】

    ?

      「是命運在切牌,為我們決定勝負。」叔本華認為,人生不會一直如我們所願,而是由無數千鈞一髮的成敗構成。

      我們還尚未明瞭生存的目的,就要不斷面對接踵而來的課題,摸索置身環境中最佳的解決方式,時而面臨失敗,費盡千辛萬苦過日子。

      當然,也無法正確預測未來,我們尚未具備這樣的智慧。只能依據有如內在衝動的敏銳直覺,做出最好的選擇。

      然而,儘管認真地活,試圖為善,無論身在何處總會有不理解自己的人,災害與疾病也會毫無道理地降臨。

    ?

      閱讀叔本華的哲學,會在我們心底形成庇護所。

      這種庇護所能幫助我們擺脫「生存的意志」,以及「意志」產生的一切「迷妄」,在內心保留自由的空間。

    ?

      現代社會以滿足慾望為驅力所造成的偏差,使得存在的痛苦變本加厲。

      透過閱讀叔本華的思想,思考生存的本質,便能理解「我現在感覺很幸福」與「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原來可以並存。

    ?

      叔本華當頭棒喝、略帶諷刺針砭的言論,有助於減輕你的人生煩惱。

    ?

      ◆ 關於〔青春哲學三部曲〕出版企劃

    ?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2024年9月出版)

      《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惡夢》(2024年9月出版)

      《叔本華:在充滿慾望的世界求生存》(2024年10月出版)

      三位思想家的三個主題,簡單扼要歸納思想精華。

    ?

      ??? 闡述究竟這是什麼樣的思想(概論)

      ??? 這種思想為什麼會誕生(時代背景)

      ??? 現在為什麼應該閱讀這樣的思想(當下能如何應用)

    ?

      從以上三個方向探討關於個體、人生、社會、政治與國家等主題,是能一氣呵成讀完的「當代思潮」精巧一冊!



      〔專家導讀精要〕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同名粉絲專頁經營者):



      叔本華的哲學雖然承繼了西方哲學傳統,但又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儘管至今仍有許多爭議,卻啟發了無數後世哲學家,成為「後現代思潮」的先驅,這正是他對當代世界的巨大貢獻。



      叔本華對宇宙本質是盲目衝動的「意志」理論,不僅被尼采繼承並發展出「權力意志」與「超人」學說;他對「身體」與「無意識」的重視,也啟迪了現代藝術,如象徵主義詩歌和現代主義繪畫等。叔本華雖然悲觀厭世,卻為這個世界帶來了繽紛美麗的色彩。



      無論悲觀還是厭世,對叔本華來說,這其實源於他對宇宙真相的深刻領悟,並因此激發了他對解脫的追求。因此,厭世只是起點,如何度過人生才是終極的意義所在。



      閱讀叔本華的著作,如同見證一位西方哲人對人生的深入探問,以及他在慾望與匱乏之間的奮鬥,最終踏上求道之路的身心成長之旅。我認為,叔本華的哲學對於二○二四年的「厭世代」仍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啟迪意義。



    名人推薦



      ◆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同名粉絲專頁經營者)專文推薦

      林靜君(南港高中哲學課教師)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悅讀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推薦序 一個厭世主義者的成長之旅 文◎厭世哲學家

    ?

    前言 充滿痛苦的人生

    如何從生存的痛苦獲得解脫

    「求道的哲學」與「處世的哲學」

    ?

    第一章 哲學家叔本華的誕生──其生涯與歷程

    ?

    1 提出「意志的否定」的哲學家

    憂鬱與黑暗時期

    「阿圖爾」這個名字

    少年叔本華內心的糾葛

    影響叔本華哲學的早期經歷

    ?

    2 生涯與歷程

    叔本華的修業時期

    撰寫主要著作時期

    法蘭克福時期

    ?

    第二章 悲慘的人生與「意志的否定」──代表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蘊含的求道哲學

    ?

    1 世界是我們的表象

    求道的哲學

    世界的凝視

    什麼是表象

    時間.空間.因果性

    ?

    2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我究竟是什麼

    我既是身體也是意志

    生存的意志

    意志所象徵的世界

    意志與表象究竟有什麼關係

    ?

    3 如何從慾望解脫

    意志的否定

    藝術究竟是什麼

    藝術與概念的各階段

    藉由共苦否定意志

    宗教禁慾的本質出於否定意志

    ?

    第三章 人生究竟該怎麼活──從晚年的《附錄與補遺》看處世哲學

    ?


    1 叔本華哲學的另一種面向

    求道的哲學�處世的哲學

    附錄與補遺

    牽著貴賓犬散步的哲學家

    ?

    2 叔本華的箴言

    獨立思考

    根據「心理學的備忘錄」

    ?

    3 幸福究竟是什麼

    《幸福論》的篇章

    對幸福的臆想

    三種財富

    內在的財富

    生存與老化

    靈魂的照顧

    ?

    第四章 叔本華哲學在現實生活的運用

    ?

    1 明治時期叔本華哲學傳入日本

    井上哲次郎、拉斐爾.馮.庫伯、高山樗牛

    「人生問題」與叔本華

    ?

    2 叔本華與反出生主義

    大衛.貝納塔的反出生主義

    叔本華是反出生主義者嗎?

    ?

    3 從「重複的歷史」脫離

    叔本華與「重複的歷史」

    脫離「歷史」獲得自由

    無歸屬者的安身立命之處

    ?

    結語

    相關書目



    ?





    推薦序



    一個厭世主義者的成長之旅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同名粉絲專頁經營者 )


    ?

      叔本華是十九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德國哲學家之一,但他也充滿爭議。二十世紀的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對叔本華持輕蔑態度,將他稱為「悲觀主義者」,並形容他的哲學「淺薄」,甚至質疑其真誠性。叔本華提倡人生不值得過,但他本人卻過著舒適的生活,依靠豐厚的遺產,天天上餐廳享受美食,風流成性,且對死亡極度恐懼。難怪羅素會說:「他完全是自私的。很難相信,一個深信禁慾主義的人,竟從來不曾實踐自己的信念。」



      儘管如此,我對叔本華的哲學還是感到相當親切,因為他並非典型的「西方」思想家。他熱愛印度哲學,其思想與佛學相近,並影響了許多中國近現代學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晚清思想家王國維,他深愛叔本華的哲學,並以之闡釋《紅樓夢》,撰寫了《紅樓夢評論》,徹底改變了《紅樓夢》的命運,使其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小說。如果沒有叔本華,《紅樓夢》今日的地位或許難以想像。



      在西方哲學傳統中,多數思想家不認為宇宙是虛假或墮落的。例如柏拉圖和斯賓諾莎,都主張宇宙的本質是完美的理念或神性,認為人類的存在是有意義和希望的。西方哲學有崇尚光明的傳統,與此形成對比,叔本華的哲學卻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他認為世界是虛幻的,而宇宙的本質則是「意志」,而非完美的理念或神性。



      叔本華所謂的「意志」是一種全然盲目、沒有任何價值意識的「求生存」的欲力,可以簡單理解為「食色性也」的動物性欲念。如果宇宙的驅動力是這種盲目的無意識,那麼宇宙的存在本身就沒有任何意義或價值可言。



      在這種宇宙觀的指導下,叔本華認為人類的生命只是一個追求慾望滿足的過程,飢餓時想吃,飽暖時則追求淫慾,一旦得到滿足,又會陷入無聊,直到新的渴求再次出現。如果人生的本質如叔本華所說,僅是「滿足」與「匱乏」之間的擺盪,那麼人生確實沒有什麼值得活的了。



      然而,這只是叔本華哲學的起點,而非終點。顯然,他並不主張人應該像蟲一樣,僅僅只會吃與蠕動,否則他又何必寫這麼多書呢?叔本華認為,雖然人與萬物的本質都是「意志」,但「意志」也有高低之分。



      簡而言之,人類的意志可以分為「知」與「感」兩方面:

    ?

      「知」的能力:使人能認識這個表象世界,並理解時間、空間、因果等「充足理由律」,從而建立起科學。



      「感」的能力:涵蓋一切情欲與生命能量,並能通過某些內在體驗,感知到「意志」本身,甚至超越「意志」,進入寂滅(涅槃)。



      這裡再次顯示出叔本華與西方哲學的巨大差異。西方哲學重視「知」,強調思辨與系統性,因此發展出了龐大而精密的邏輯學與知識論,並最終孕育了科學。相比之下,叔本華和東方哲學則更重視「感」,追求身心的安頓與內外統合,最終旨在達到終極的「解脫」。



      叔本華認為,人一生都受制於「意志」(欲),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從而眾生皆「苦」。人唯一的出路便是「求解脫」,而解脫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藝術欣賞(尤其是音樂),使人暫時脫離現實,進入物我兩忘的閒適狀態;另一種則是「意志之否定」,即通過某種程度的禁慾,消滅或克制自身的意志,才能超脫其制約,達到真正的解脫,進入類似佛家所謂「涅槃」的境界,那才是身心得以真正安定的狀態。



      儘管叔本華的哲學受到康德的啟發,並在「現象」與「物自身」的二分架構下展開思考,但由於他引入了印度哲學「梵我合一」的觀念,因此他提出了「意志」的概念,將「現象」與「物自身」的二分架構統合起來。



      對叔本華而言,整個宇宙都是「意志」的投影,是虛幻不實的表象,唯有「意志」是真實的存在;就此而言,「意志」就相當於康德所謂的「物自身」。然而,問題在於:在這個虛幻不實的宇宙中,我們該如何觸及到「意志」這唯一的真實呢?如果「我」就是「意志」,那麼「我」又該如何觸及「意志」本身,甚至超越「意志」的束縛呢?



      這時,「身體」的重要性便顯現出來了──叔本華是少數特別關注「身體」的西方哲學家。在西方哲學傳統中,「身�心」通常是二元對立的,心是主宰者,身則是物理性、被動式的存在。然而,叔本華卻顛覆了這種「身�心」對立,將兩者統合起來。



      叔本華認為,「我」就是「意志」,也就是「身體」,這三者是一體的。雖然我們的肉身是虛幻不實的假象,但身體並非僅僅是外在的肉身,而是貫通內外的樞紐,它提供了一條通向內在意志之路,使我們得以藉由身體的修煉觸及「意志」,甚至超越「意志」,進入「涅槃」——這正是叔本華特別重視「感」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叔本華的哲學雖然承繼了西方哲學傳統,但又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儘管至今仍有許多爭議,卻啟發了無數後世哲學家,成為「後現代思潮」的先驅,這正是他對當代世界的巨大貢獻。叔本華對宇宙本質是盲目衝動的「意志」理論,不僅被尼采繼承並發展出「權力意志」與「超人」學說;他對「身體」與「無意識」的重視,也啟迪了現代藝術,如象徵主義詩歌和現代主義繪畫等。叔本華雖然悲觀厭世,卻為這個世界帶來了繽紛美麗的色彩。



      無論悲觀還是厭世,對叔本華來說,這其實源於他對宇宙真相的深刻領悟,並因此激發了他對解脫的追求。因此,厭世只是起點,如何度過人生才是終極的意義所在。閱讀叔本華的著作,如同見證一位西方哲人對人生的深入探問,以及他在慾望與匱乏之間的奮鬥,最終踏上求道之路的身心成長之旅。我認為,叔本華的哲學對於二○二四年的「厭世代」仍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啟迪意義。

    ?




    其 他 著 作
    1. 「青春哲學三部曲」套書:《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惡夢》+《叔本華:在充滿慾望的世界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