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們想要什麼?:一個心理師與促成改變的十二場談話,看見內在渴望,擺脫失序人生

我們想要什麼?:一個心理師與促成改變的十二場談話,看見內在渴望,擺脫失序人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497733
夏洛特.福斯.韋伯
蔡孟璇
采實文化
2024年8月29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3497733
  • 叢書系列:心視野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視野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明知他不適合,還是繼續跟他在一起?

    為了工作付出一切,才能證明自我價值?



    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想要的太多,

    卻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了解你的欲望,才能活出真實自我──



      家境富裕、生活美滿的社交名媛泰莎,臨終前才承認自己說了一生的謊言;已婚的傑克必須透過花錢找伴遊,才能維繫自己的婚姻;遭到約會強暴的亞絲翠,不明白自己為何沒有求救……他們都是心理治療師夏洛特·福克斯·韋伯(Charlotte Fox Weber)的客戶,其背景和困擾各不相同,但所有人都被一個共同的問題糾纏:「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欲望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你的真實自我

      生而為人,我們有各種欲望,有的欲望相當普遍(想要被愛、想要被關注),有的欲望則相當矛盾(想有歸屬感,但也想保有自由),以及那些不應該想要的欲望。



      因此,我們不會把所有欲望展現出來,對於不符合社會規範或自我信念的欲望,我們往往會否認、隱藏或壓抑,然而無法實現的欲望不會消失,只會變形,就像書中渴望被他人認同的思茵,將自己變成了一個工作狂;莎曼莎和男友之所以頻繁吵架,是為了重拾過去的激情──事實上,那些祕密的欲望,才是通往內心真實自我的關鍵。



      ▍走進諮商室,是為了理解和接受原本的自己

      一名心理治療師邀請我們走入她的諮商室,她以富含文學性的視角,透過十二位案主的故事和諮商過程,專注探索愛與被愛、權力、關注、自由、歸屬感、控制、獲勝等這些普遍又基本的欲望。每當她溫柔引導案主更深入了解自己,問他們:「你想要什麼?」時,也在提醒我們看見自身的渴望。



      本書有如身歷其境的書寫方式,讓我們看見一個心理師如何引導人們走出困境,洞察自身。理解會帶來療癒,接受則發生改變。也看她在過程中時而耐心聆聽,時而承認自己的局限和無能為力,打破心理師應該「什麼都知道」的神話,為現代心理治療提出全新的洞見和觀察。



      ▎本書金句

      ◆??? 我們在尋找真愛的路上,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預設立場,認為愛的樣貌非得是某種樣子。



      ◆??? 我很珍惜治療中頓悟的時刻,這使我們承認現實,檢視什麼是可能的,什麼是不可能的。清楚便是一種仁慈。



      ◆??? 治療師也無法避免會有偏見。是的,我們努力在心中保有多樣的觀點,我們知道自己獲得的是經過曲解的事件版本……這種偏見純粹是身而為人不可避免的面向。身為治療師,我所能做的就是保持這樣的覺察。



      ◆??? 即使我們躲起來,依然渴望有人看見我們。



      ◆??? 如果你要幫助我做自己,你就必須做你自己,而我也必須做我自己。



      ◆??? 當人們發現我很頹廢、被虐待的時候,他們會更容易讚美我……然而,當一個年輕女子自我感覺美麗,而且喜歡自己的外貌時,她卻不知為何變得令人無法忍受。支持一個受害者,比支持一個喜歡她自己樣子的女人要容易得多。



    一致推薦



      王雅涵│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許嬰寧│諮商心理師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精緻、深刻且總是慷慨不已,《我們想要什麼?》是一本非常特別的書。夏洛特並沒有提供能夠改變人生的簡單答案,而是邀請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以及其中耀眼的複雜性。這讓我對活著充滿興奮。──娜塔莎?倫恩(Natasha Lunn),《愛的對話》(Conversations on Love)作者



      通過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她的私密治療對話,韋伯強而有力地證明:「欲望」是通往更好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實現的途徑。本書揭開了諮商師和案主之間治療過程的神秘面紗,讓我們相信有效的諮商確實能夠改變生活,甚至能說服懷疑一切的批評者,重新充滿希望。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提供了一份路線圖,告訴我們如何通過承認自己最深處的欲望,促使我們改變。──克莉絲蒂?塔特(Christie Tate),《你不需治療,只需說出口》(Group)作者



      富有洞察力和深刻同理心的夏洛特·福克斯·韋伯(Charlotte Fox Weber),帶我們揭開無所不知的治療師的面具,並為我們帶來了真正能夠變得更好的希望。 ──潘蜜拉.杜克曼(Pamela Druckerman),《法國小孩不扔食物》(French Children Dont Throw Food)作者



      一本讓你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和自我)的書。──《iPaper》



      如果有更多的心理師能像夏洛特·福克斯·韋伯那樣,詢問患者真正、內心深層的需求,而不是關注負擔和限制,或許,被鎖在心理諮商檔案室裡未解決的案子就會少一些。──《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思想深刻、表達清晰且幸運地擺脫了專業術語的束縛……韋伯的書是一幅有力的快照,展現了我們周圍人們生活和家庭中正在引爆的小炸彈。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前言



    第一章 愛人與被愛

    第二章 欲望

    第三章 了解

    第四章 權力

    第五章 關注

    第六章 自由

    第七章 創造

    第八章 歸屬感

    第九章 獲勝

    第十章 連結

    第十一章 我們不該想要的事物(以及我們應該想要的事物)

    第十二章 控制



    後記

    附錄 字彙解釋

    參考文獻

    致謝



    ?





    前言



      我曾有多年的時間投入心理治療,等待著治療師詢問,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但從來沒有人問過這個問題。我讓許多小小的欲望與重大阻礙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追求著一些對我重要的事,同時也以無數種方式在限制我自己。我老是惦記著種種負擔,而非各種可能性。



      問我想要什麼!什麼能讓我整個人活過來?



      我請求得到允許。羞恥與驕傲反覆出現。雖然我渴望海闊天空,卻有種狹隘感阻止我全然投入我的生活。終於,我厭倦了等待和受困的感覺,開始在自己成為心理治療師時提出這些問題。與成千上萬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合作時,我對探索深層渴望這件事所帶來的興奮心情感到震撼。無論多麼黑暗,無論情況如何,慢慢過濾出我們想要什麼,能驅策我們前進及有所展望。了解自己的渴望能讓我們回歸自心,那是一張讓你成長高飛的跳板。



      我們都有欲求,也都有內心的矛盾。有些渴望我們會表現出來,有些我們則隱藏起來,甚至連自己都無法察覺。我們深層的渴望讓我們感到恐懼,也讓我們感到興奮。我們害怕失敗,卻也對成功感到焦慮。認識並理解自心的渴望能幫助我們面對自己,不再退縮,激勵我們過一個更完滿、更喜悅的生活。



      我們表現和隱藏欲望的方式是經過社會化的。我們假裝以正確的方式想要一些適當的事物。我們會放逐那些不該擁有的欲望,並將心中的祕密渴望放進一種心理儲藏設備裡,也就是我們未曾活過的人生。



      我們不但對他人保守祕密,也對自己保守祕密。當我們能夠坦露並談論這些被放逐的渴求時,著實是一大突破。面對我們的祕密渴望是心理治療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必須面對令人痛苦的懊悔和懸而未解的幻想;從過去以來一直縈繞心頭,至今仍困擾我們的事。有時我們所揭露的祕密是自己知道的事——婚外情、上癮症、執念等,但有時,我們的祕密是連自己都還不曾聽聞的未知故事。



      祕密渴望牽涉到我們所有的「應該」——我們應該想要什麼,或應該做些什麼來得到它。我們陷入困境,是因為害怕失敗,而且對自己的渴望感到矛盾。取悅他人和完美主義,都可能讓我們不敢大膽嘗試新的體驗,我們在逃避中原地踏步。我們用藥物和酒精麻痺自己。我們只是在演戲,將一部分的自己藏起來。我們想要那些覺得不該要的東西,不想要那些認為應該要的東西。我們總是對自己的真實感受產生矛盾心理,太努力去按照劇本過生活。《我們想要什麼?》一書鼓勵你去認識並接受自己的欲望,它提供你另一種方式,避免我們一再遭到羞恥感的糾纏,讓它打壓我們的祕密渴望。擺脫困境的最佳方式就是去了解我們的欲望,認識它們的意義並釐清自己的優先順序。



      在幻想世界裡,我們會想像自己的人生是何模樣。總有一天,我們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要是某件事變得不同,或我們做出不同的選擇,人生就會是我們想要的模樣。然而,「要是」和「總有一天」的幻想一直在玩弄我們,用對過去和想像之未來的驚鴻一瞥引誘我們,同時阻礙我們全心去兌現當下人生裡的種種可能性。本書的故事描述的是各個不同年齡層和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人,在面對自己潛在渴望時內心的掙扎過程。透過直面自己的渴望與真相,他們才能開始找出解決之道。



      《我們想要什麼?》一書將幫助你進入內心深處,接受你對他人、對自己所隱藏的東西,並幫助你在度過這寶貴的一生時,能透過覺察,朝著找到自己真正渴望的道路前進。





    其 他 著 作
    1. 我們想要什麼?:一個心理師與促成改變的十二場談話,看見內在渴望,擺脫失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