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西醫抗癌全攻略,從根本治療到緩解症狀:正病交爭、藏象學說、補益氣血、方劑調理……中醫藥結合西醫手術化療,十大癌症的「治本」新療法!

中西醫抗癌全攻略,從根本治療到緩解症狀:正病交爭、藏象學說、補益氣血、方劑調理……中醫藥結合西醫手術化療,十大癌症的「治本」新療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45821
許錦文,王米渠
崧燁文化
2024年8月07日
100.00  元
HK$ 90  






ISBN:9786263945821
  • 規格:平裝 / 222頁 / 14.8 x 21 x 1.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醫療保健 > 中醫醫學 > 疾病診斷











    十大癌症如何從「根本」上治療?



    提高存活率、中藥調理、補益脾腎、保健知識……

    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結合,解析癌症綜合新療法!



      ▎中醫治療癌症的綜合概述

      本書致力於介紹中醫學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強調中醫藥配合手術、放射性治療和化療的綜合療效。中醫學以兩千多年的歷史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提升生活品質和延長存活率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勢。書中詳細解釋了正氣與病氣(邪氣)的概念,說明了中醫如何透過增強正氣來幫助患者抵抗疾病,恢復健康。書中還探討了五臟六腑的藏象學說及其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特別強調了補益脾腎的重要性,因為這兩個系統在癌症患者中普遍受到嚴重損傷。



      ▎常見癌症的中醫治療方法

      本書分別針對肺癌、大腸癌、乳癌、胃癌、鼻咽癌、肝癌、子宮頸癌、卵巢癌、惡性淋巴瘤和食道癌等十種常見癌症,提供了詳細的中醫治療方案。每一章節都包括自我保健知識和科學研究背景,介紹了手術、放射性治療和化療前後適用的中藥處方,以及相關的臨床和實驗研究成果。這些資訊有助於患者及其家屬更好地理解中醫治療的原理和方法,並從中受益,提升治療效果。



      ▎氣血調理與癌症康復

      書中特別強調了氣血調理在癌症治療中的重要性。中醫認為,氣與血是人體內基本而重要的物質,氣虛和血虛常見於癌症患者。針對這一情況,本書介紹了一系列補氣和補血的方劑,如四物湯和四君子湯,這些方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氣血狀況,增強免疫力,減輕手術和治療的副作用。此外,書中還探討了瘀血及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介紹了丹蔘和田七等中藥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



      ▎中醫劑型與生活品質提升

      本書介紹了中醫常見的劑型,包括湯劑、散劑、藥膳和膏劑,詳細說明了這些劑型的製備和使用方法,並探討了它們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中醫治療癌症的目標不僅在於直接殺滅癌細胞,更注重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延長存活期。透過綜合運用上述劑型,中醫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減輕病痛,穩定病情,實現帶瘤生存的效果。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全面的中醫癌症治療知識,幫助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提升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



    本書特色



      本書全面介紹了中醫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強調中西醫結合的療效,提升患者生活品質和存活率。內容涵蓋十種常見癌症的中醫治療方案,詳細說明手術、放療和化療前後的中藥處方。特別介紹了補氣血和活血化瘀的方劑及其療效,並探討湯劑、散劑、藥膳和膏劑的製備與使用。融入大量臨床和科學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實用的保健知識。


     





    前言 中醫概念導讀

    1.正氣與病氣

    2.藏象及補益脾腎

    3.氣血及瘀血

    4.方劑及常見劑型

    5.生活品質和存活率



    第一章 肺癌

    1.自我保健知識

    2.科學研究背景



    第二章 大腸癌

    1.自我保健知識

    2.科學研究背景



    第三章 乳癌

    1.自我保健知識

    2.科學研究背景



    第四章 胃癌

    1.自我保健知識

    2.科學研究背景



    第五章 鼻咽癌

    1.自我保健知識

    2.科學研究背景



    第六章 肝癌

    1.自我保健知識

    2.科學研究背景



    第七章 子宮頸癌

    1.自我保健知識

    2.科學研究背景



    第八章 卵巢癌

    1.自我保健知識

    2.科學研究背景



    第九章 惡性淋巴瘤

    1.自我保健知識

    2.科學研究背景



    第十章 食道癌

    1.自我保健知識

    2.科學研究背景



    ?





    前言



    中醫概念導讀(節錄)




      中醫學是一門特殊的醫學知識體系,它在保健和治療中有確實的效果。在癌症的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中,配合中醫中藥治療能明顯地增效、減毒,提高生活品質和存活率。但中醫學誕生於兩千年前的中國古代,其醫治方法、概念和術語,均與現代有較大的差異,不易為人們理解與掌握。為了幫助非中醫專業的人士及患者家屬理解,特別設計了一套圖譜,以利於人們理解中醫的正氣與病氣(邪氣)、藏象及補益脾腎、氣血及瘀血、方劑及君藥、常見劑型以及生活品質和存活率等概念,為腫瘤的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中醫配合進行引導。



      1.正氣與病氣



      中醫的正氣是人體的生機狀態和正常功能的總概;病氣,中醫常稱邪氣,為致病因素侵犯人體及其異常的功能表現,例如吹了冷風而流鼻水及咳嗽,這叫風寒病邪。正氣,主要指體質的強弱、抗病能力的大小、病後能自我康復的潛能等,包括現代所謂的免疫功能等概念。病(邪)氣表現為疾病狀態,已傷及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復能力,包括免疫功能低下、病理改變的形成等內容。如像腫瘤中已形成的癌塊,就可以視為一種典型的病邪表現,它是「邪實」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當癌細胞失控、異常的增長,形成痰濁與瘀血交織可表現為癌腫,已是有形態的病「邪」,中醫叫做「邪氣盛則實」,它嚴重地影響到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大幅度降低了人的體質、抗病力和免疫能力,此時中醫稱「精(正)氣奪(被剝奪)則虛。」(《素問.通評虛實論》)。



      在日常活動和疾病康復過程中,正氣總是與病(邪)氣相互鬥爭病進退發展。若正氣增強則病邪退卻,可表現為癌塊被控制,甚至縮小,疼痛緩減,食慾、睡眠增加,精神增加,是正氣勝病氣的表現,以致逐漸戰勝腫瘤。而相反,則病邪增加,正氣消退,功能障礙逐漸加重,可表現為病症增加,癌塊增大,喪失功能。病邪盛之極,可致人以命,即正氣亡絕。



      病邪實而正氣虛是多數癌症患者的基本狀況,中醫在癌症調治過程中,總是著眼於扶持正氣,見圖3正病交爭。如果說癌症的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藥物等治療為直接清除和殺滅癌細胞,這種作用理解為去病除邪的話,那麼中醫治療的主要作用則在於「扶正」。即增強患者的體質,增加抗病能力和提高免疫功能,幫助其自我康復能力,促進基本活動的恢復,並減輕或消除手術以及化療的負面副作用,提高腫瘤患者的中長期存活率。換句話說,在癌症治療中,中醫藥主要在於扶正補益,著眼於治本;西醫手術放射、化學治療著重於祛邪,目標在於清除病灶,若兩者配合,各發揮自己的優勢,那麼療效就更好、更全面。這種中西合璧的治療方式,也為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科學實驗所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的效果均優於單純的西醫治療或單純的中醫治療。



      2.藏象及補益脾腎



      中醫指的心、肝、脾、肺、腎是藏象學說的五臟,雖然它與這些臟器相關,但不能等同於現代醫學的臟器器官。正如「心理學」的「心」字,雖然與醫學上心臟的「心」字是同一個「心」字,但它並不是指發揮泵血功能的實體心臟,而是指知覺、記憶、思維和情緒等心理精神活動的學問。藏象學說之藏,指人體內臟之藏,它居於內不可見,但有功能之「象」,指現象、表象和形象流露於外,而中醫所關切、研究、總結的重點是這些功能之「象」,可以認為「象」是生命與疾病表現的「資訊」,中醫這種診療方法類似於現代「黑箱理論」。



      藏象學說係古代醫學家以心、肝、脾、肺、腎等五個臟器器官命名的一套功能類別,可以理解為中醫的五個資訊系統,五臟依次配小腸、膽、胃、大腸、膀胱等六腑,亦主要指功能系統的配合。五臟六腑這些粗略的解剖在二千多年前中醫理論形成時已具大體。而現代醫學亦沿用了這些名詞至今,但是卻不能等同西醫臟器的涵義,這些臟器在中醫學中是特定的功能系統概念。如藏象學說的肺系統,雖有現代醫學肺臟的呼吸功能及肺癌等肺部疾病的相似內容,但是它還有「肺朝百脈」、「肺主治節」,即能助心行血(循環)、助心調神(心理)、通調水道(水腫)等方面的功能。所以中醫講的五臟六腑,既有與西醫相近的涵義,更應注意其不同的內容。



      在癌症的中醫配合治療中,脾胃系統和腎(膀胱)系統尤為重要,因為「脾胃為後天(營養養育)之本」、「腎為先天(基本物質與本能活動)之本」。在癌症發展過程中,脾胃和腎的功能系統普遍受到嚴重的損傷,加之手術、放射、化學治療的負面副作用,這意味著癌症患者都存在著脾虛和腎虛的種種功能不足的表現,均需要不同程度的補脾胃和補腎。



      如果簡單的狹義理解,補脾胃可以以恢復消化功能為中心的一系列營養性的補益,諸如飲食減少,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瀉,血便,胃痛痞滿,睏倦乏力,頭髮變白,面無血色,語言能力下降,紅、白血球下降,免疫功能降低等。當然,中醫的脾胃系統定義較西醫的消化系統更為廣泛,上述症候已涉及到血液循環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補益脾胃可以黃耆(即北?)為主藥的補中益氣丸(湯)作為代表方劑。



      補腎則是指恢復人的基本(本能)功能和補充人所需要的基本物質,故它的涵義更為廣泛。臨床可見眩暈神昏,口舌乾燥,心煩失眠,腰痠背痛,氣短乏力,水腫氣喘,陽萎遺精,月經紊亂,生育能力降低或喪失,未老先衰等症狀。補腎的著名方劑為六味地黃丸和腎氣丸(治腎陽虛)。當然腎虛與脾胃的症狀不能截然分明,尤其是功能不足,補益腎氣和補脾胃均以恢復人的正常功能為基本目的。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