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口述歷史×法律
多向度、跨領域的敘事切入點
?
—— 狂想當代劇本集【歷史記憶系列】
《逆旅》�《島上的最後晚餐》�《非常上訴》
三個劇本,輾轉不同時空
巨觀洪流歷史與小人物們的生命記憶
昔日、此刻與未來的話語——
岩層般堆壘出屬於我們的島嶼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郝譽翔
《流麻溝十五號》口述記錄整理者曹欽榮
中研院法律研究所研究員黃丞儀
——導讀
透過三個劇本、三種不同生命史講述的方式,狂想劇場「歷史記憶」系列套書,試圖以不同尺度、不同聲音切入台灣這塊島嶼曾經有過的歷史。歷經各種階段的個體生命所展開的記憶探索,拉出事件線索,引著我們彷彿深入屬於這塊島嶼隨著時光層疊出的岩層,看見紋理中的生命。
?
《逆旅》以一只行李為喻,皮箱裡裝載著人生流離過程中,攜帶於身、無法放手的物品與記憶。從女子追尋父親的生命旅途為起點,劇本以場幕遞換創造時空交錯帶出父親流離於中國、台灣的生命軌跡,並以個人生命史的微觀切角切入發生於澎湖的山東流亡學生事件這段歷史,同時帶入環繞於族群、家庭、愛情的情感漂流。
?
《島上的最後晚餐》從食物記憶的謎題展開,交織家族三代、四位女性的故事。從《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擷取靈感創作,刻畫白恐時代屬於女性的面向。在男性缺席的家族裡,透過描述女性政治犯受難者與女性遺族如何處理家族中「不要談政治」的恐懼創傷,也讓被噤聲的歷史在當下找到發聲與出口。
?
《非常上訴》則以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陳欽生與楊碧川案件為基礎,嘗試以紀錄劇場形式訴說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在創作上不僅是狂想劇場直面台灣歷史的代表作,更是實踐「紀錄劇場」的初次嘗試。創作上編劇亦透過與演員的協作,不僅設定開頭以演員現身帶入自身生命故事,交織出過去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傷痕,同時在演出中也以透過代理人機制由演員與前輩直接對話,轉化出極為獨特的劇本。
透過上述三個劇本的出版,勾勒出狂想劇場透過創作深入台灣島嶼歷史的路徑,也帶給我們豐富的個體、社會交匯的生命史圖景。
?
「狂想當代劇本集系列」
?
劇場作為一種即生即滅的古老藝術,從原始智人點起火光撕開黑暗帷幕,企圖命名外在森羅萬物表象,指出內裡無以名狀之間,就決定了這一門技藝是訴說當下的人類感受,雖是瞬間當下也是亙古永恆,述說著人不變的慾望與期待,如同天上繁星的光到達你眼前時,已旅行千億光年,同時通往兆億光年未來。
?
雖然如此,本書出版時,狂想劇場也才近十八歲光陰。從開始創作之初,我就刻意選擇同一世代編劇,書寫的方向也必須是與我們生存當下的世界有高度相關。從一開始的到處尋找符合前述理念的劇本,到後來由我委託編劇題材共同創作,經歷小說改編、歷史口述轉化、紀錄劇場再現,不同階段創作嘗試。
?
在即生即滅的演出之外,希望劇本經由出版化為與社會溝通的文件。
期待有人可以試著將文字閱讀出聲,並試著去操作並理解文字的內容。
?
同時這也是一份通向未來的文件,為曾經走過的時間留下可供後人追尋的星塵微光。
?
狂想劇場 導演廖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