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朝向新建築

朝向新建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063446
勒.柯比意
林貴榮,詹文碩
網路與書出版
2023年9月28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7063446
  • 叢書系列:黃金之葉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黃金之葉


  • 藝術設計 > 建築 > 建築理論












      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論述經典??? 出版百年紀念

      建築大師勒.柯比意(Le Corbusier)的13則百年留言



      ◆2023最新法語中譯

      ◆致敬1923年初版內頁版面

      ◆建築師、藝評家專文導讀

      ◆收錄勒.柯比意親撰第二版序(1924)、第三版序(1928)、

      ◆勒.柯比意致老師,談論藝術觀的一封信(1908)




      「為所有的人」,

      找回人的尺度

      找回根本的需求,根本的功能,根本的情感,

      這就是重中之重,是建築的一切。



      勒.柯比意基金會 主席 Brigitte Bouvier

      法國在台協會? 學術合作與文化處 處長? Cecile Renault(雷詩雅)



      藝術評論家?? 鄭治桂──────深度閱讀



      1923年,三十六歲,逐漸在巴黎的文化藝術圈嶄露頭角的勒.柯比意,將他自1920年起參與編輯《新精神》(L’esprit nouveau)雜誌期間發表的十二篇稿子結集,加上〈新建築或革命〉一文,出版了《朝向新建築》一書,最初是對於美感、現實或是因循保守的建築圈前輩與同業們有話要說,希望指出一些(尤其在一戰後的氛圍)能解決社會與人們實際需求的可行路徑,並建立一些有所依據的美學標準--也彷彿以書寫作為他日後以多件更廣為全世界所知的建築作品實踐其理念的超前演繹。



      Vers une architecture這部在整個20世紀都不可能被忽視、具有鮮明宣言色彩的先行建築論述經典,不僅是理解當代建築觀念與演化轉折點的重要路徑,尤其是重視機能性的集合住宅--如今那已是百年後我們的都市日常風景了--更像是回溯源頭般憂心提醒,能否對美感與居住環境留心提升,從來都是「人之所以為人」必須持續關注的課題。



      而建築師正是能對此做出貢獻,並使作品具有藝術的質感與格局,成為一種純粹的心智創造成果,從而對人們的內在外在都造成影響。



      本書展現了勒.柯比意對於建築志業與藝術觀的使命感、熱情,充滿智慧的靈光,只是他的倡議和提醒總帶著一些憤慨與嘲諷,但同時也是向讀者�大眾與建築師們發起衝撞陳腐習慣、搖撼沉睡感知的邀請。



      如他在書中所述,建築是為普通人、為所有的人進行研究與服務,這本書也是所有關心居家住宅空間的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的生活與社會趨勢觀察筆記--不論是百年前的歐洲或是此刻;尋求身心安頓,創造自己與同代人各種意義上的容身之處,以共同理念為動盪的關鍵時代賦予秩序,對抗混亂,就算僅僅是一件能觸動人心的「美好的事情」,向建築學習,總有什麼可想可做。



    有感推薦



      建築師、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創始人、美國建築師協會榮譽院士? 姚仁喜

      臺灣建築學會理事長? 曾光宗

      魯汶藝術花邊教主、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胡琮淨

      漫畫家? 建築大叔

      文化評論人? 詹偉雄

      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建築寫作者、策展人? 謝宗哲、

      藝評家、策展人、作家? 謝佩霓

      (依姓名筆畫序)



     





    推薦語



    解讀者前言


    與一百年經典對話????? 文�林貴榮

    審譯者序

    勒.柯比意、建築、翻譯與民主??????? 文�詹文碩

    -----------

    第二版引言

    溫度--第三版出版序

    總論



    工程師的美學與建築



    給建築師們的三項提示


    I.? 量體

    II. 立面

    III. 平面



    規準線



    視而不見的眼睛…


    I.? 郵輪

    II. 飛機

    III. 汽車



    建築

    I.? 羅馬的啟示

    II. 平面的錯覺

    III. 純粹的心智產物



    量產化的住宅



    新建築或革命




    勒·柯比意寫給查里.勒普拉特尼葉老師的信

    ------------------

    解讀者後記

    「勒.柯比意時代」走過一百年:對當今的建築師啟發了什麼???? 文�林貴榮



    深度閱讀

    觀察勒.柯比意,思索現代建築??? 文�鄭治桂



    附錄

    勒.柯比意經典名言十五則?????? 選摘�林貴榮





    ?





    作者序



    《朝向新建築》第二版引言(1924)

    勒.柯比意


     

      當本書的第一版在不到一年前問世,適逢人們對建築事物的極大興趣正在各地被喚醒。本書主要的章節內容,曾經在《新精神》(Lesprit nouveau)雜誌以文章的形式發表,其內容猶如對時下人們進行了一項突擊普查:人們開始說話了,開始喜歡談論,甚至熱衷於談論建築。這樣的興致,實則來自於社會深層的變動。



      舉例來說,在18世紀,也曾激起過對建築的普遍熱情:資產階級人士設計建築物,高階層官員同樣也鍾情於此,如布隆代(Blondel)設計的聖丹尼斯門(la Porte Saint- Denis)和克勞德.佩侯(Claude Perrault)設計羅浮宮的東廊(la Colonnade du Louvre)也都是如此,頓時,法國境內布滿了見證當時這種精神的作品。



      這本書所造成的回響,不僅止於專業人員,同時也及於普羅大眾,恰恰證實了整個建築循環週期的時代已經來臨了。大眾對於建築工作室裡的技術話題不感興趣,僅僅關心新建築能否給他們帶來更多舒適感,畢竟在其他領域(比如汽車旅遊、郵輪觀光等)此種享受已經略略顯出端倪。更重要的是,新建築能否讓人耳目一新的滿足感。這種新感受從何而來?這是因為新時代的建築意識在歷經長時間的醞釀後,終於萌芽綻放。



      何謂嶄新的時代?那就是百廢待舉的心靈地域和建造自身住宅的迫切需求。一幢住宅是一種人為的域界,圍護著我們,將我們與需要對抗的自然現象隔離,賦予人類人文的環境。滿足本能的渴望,實現自然的功能,這就是「建築」!建築不僅在於專業的技術領域,更關鍵的是在於一些特徵性的轉折點上,展露出時代共同理念的率性行動,藉以呈現共同理念之下所有行動的協調模式。



      因此,建築成為反映時代的鏡子。



      當今建築所關注的房子,是一般而平常的住家,供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捨棄宮殿式設計思維,這是時代的一個標誌。



      為普通人,「為所有的人」,研究一般人的住宅,方能找回人的尺度,找回根本的需求、根本的功能、根本的情感,也就是重新找回以人為本的建築基礎。這就是了!這就是重中之重,也就是建築的一切!人們摒棄了浮華,讓這尊嚴的時刻到來!



      本書使用的文筆,是極為嘲諷的風格。實則,當建築仍在陷在垂死時代中,令人無法忍受的破舊觀念限制之下,又如何能夠以優雅不帶情緒的方式來談論新時代精神及其所產生的建築呢?



      因而,理所當然,為了掙脫沉重壓迫的鉛衣,就要射出箭矢去刺穿它,用錐子突破那沉重的外衣。「突破」!在這裡穿一個孔,在那裡挖一個洞。於是乎,我們見到了令人窒息的外衣之外的遠景。挖出洞來,看見遠景,這是有效的、有用的策略。我執著於這個策略,只因它幾乎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正值本書即將再版之際,我本當對其進一步補充,繼續擴大挖洞突破,讓讓本書更完善。但是如此一來,將無異於又寫另外一本書。因此我決定不再更新,而另外寫兩本書:《都市學》(Urbanisme)和《今日裝飾藝術》(lArt decoratif daujourdhui),有如為本書添加了左右兩翼,它們將和《朝向新建築》的再版,同時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



      這兩本書也是我在《新精神》雜誌上,過去一年裡所發表的文章集結。這本雜誌把現代各種事件的許多面向並列呈現,描繪出清晰、協調又令人信服的當代形象。這剛強堅定的形象,喚起我們的同情關懷,引發我們參與合作的意願,也激勵我們手心合一有效率地工作。



      如此一來,去年(1923)出版時孤軍奮戰的《朝向新建築》,如今兩側都有了堅強的支持而繼續邁步向前,一側是有關都市的建築現象,確立了「建築」應有的立足點;另一側,則是人們慣用「裝飾藝術」這個可悲的字眼來指稱的一切:片刻不離、舉手投足間持續存在的某種建築精神,使得我們得以恣意領受感官知覺的魅力,同時還能堅守一種陽剛的尊嚴。



    1924年11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