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
本書文章主要收錄自國科會科國司在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間,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所舉辦之「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科普講座的部分演講內容,本於提升民眾對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及工程科學之關切,並引發青年學子對科學研究產生興趣,讓科學教育普及至各社會階層的辦理目的,「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自2003年「週日與院士的邂逅講座」起至本書出版,已邁入第20年,開講以來受到南部地區民眾及各級學校師生的廣泛支持與迴響。
為延續本講座傳遞科普知識的一貫理念,在指導單位國科會科國處(前科技部科國司)的支持之下,於2014年12月將演講內容收集成冊,出版《閱讀科學大師》,更在2018年4月出版《閱讀科學大師2》,始發展成為系列書籍,自相關書籍出版後,感謝各方讀者的回饋與鼓勵,對於筆者持續投入辦理科普講座、出版科普書籍,實屬相當重要的支持力量,如今《閱讀科學大師3》順利出版;除了象徵系列書籍的發展更臻成熟,也期望讀者能透過本書接觸科學、閱讀科學,使科學傳播精神持續發酵,讓科學成為更多人的日常。
《閱讀科學大師》集結第8屆演講內容、《閱讀科學大師2》打破屆次限制,以「哆啦A夢」的相關道具串聯主題,而本書的章節安排,在前兩冊的基礎上另闢蹊徑,以「臺灣」為主軸,內容涵蓋臺灣第一顆自主研發的衛星「福衛五號」、臺灣的氣候「梅雨季」、臺灣的公衛史、臺灣的外來入侵種「福壽螺」,以及臺灣的原生貓科動物「石虎」、臺灣的能源議題「核四」,臺灣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問題,甚至,臺灣是否有海嘯威脅?並以臺灣的天文學、地球科學研究帶領讀者除了聚焦臺灣的土地外,也能從臺灣看太空、看地球,最後〈愛麗絲奇境中的科技與發明〉則以18世紀的科技來襯托現今的科技,期待藉由這本書,能使讀者在接觸科學、閱讀科學的同時,能夠關心自身生活的這片土地、對臺灣更加熟悉,藉此引發科學中的人文關懷,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若教室裡的課程,讓您對科學有些卻步、懼怕,期待科普講座及讀物能成為您探索科學領域奧妙的鑰匙,讓您對科學有初步的認識、發現科學的趣味與引人入勝之處,進而產生探索的慾望,也期待獲得您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