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這是一本為目前正在從事以及未來即將從事學校輔導諮商的專業工作者而寫的書。
筆者自2005年取得諮商心理師證照後,即開始從事兒童與青少年諮商工作,期間適逢教育部推動教訓輔三合一方案,因此筆者有機會以諮商心理師的專業角色進入國小與國中校園為學生提供諮商服務。那段期間的實務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學生面臨的困境或議題相當多元,而且這些困境或議題的成因往往錯綜複雜,可能同時與學生的個人因素、家庭系統、同儕關係、師生關係、社會文化因素等都有關聯,因此我當時曾在每次與學生的個別諮商之外,嘗試和學生的家長、導師進行聯繫互動,希望邀請這些利益相關人一起為學生的正向改變而努力。過程中因筆者對系統工作和多元文化知識的缺乏,做出了許多冒犯他人的舉動,進而遭受很多挫折,例如筆者曾自以為是專家地「教導」導師應該如何改變班級經營的方式,導致導師拒絕再與筆者有任何互動。然而,也是這些慘痛的經驗,促使我意識到學習與裝備系統工作和多元文化知識的必要性,並採取改變的實際行動。
2015年筆者開始於大學教授「學校輔導與諮商」這門課,望著這些未來即將成為專輔教師或專任專業輔導人員的莘莘學子,筆者期望能將這些寶貴經驗傳承給學生們,除了希望他們能少走冤枉路,也期望學生能裝備豐厚知能,成為勝任的學校輔導諮商專業人員(專輔教師、專任專業輔導人員),並成為學校系統的重要資產,因此撰寫這本書的動機醞釀成形。
本書分為三篇共十一章。第一篇說明學校輔導諮商工作典範與工作取向的轉變,包括第一章論述台灣的學校輔導諮商工作在鉅視時間系統中的變革,以及這些變革的實質意義;第二章說明學校輔導諮商工作的典範從個人內在模式轉移到生態系統模式的必要性,並詳細論述生態系統與多元文化對學校輔導諮商工作的啟發;第三章探討在學校系統以多元專業合作模式來推動輔導諮商工作的必然趨勢,詳細說明影響多元專業合作的因素以及推動多元專業合作的可行策略。
第二篇從第四章到第九章,以生態系統及多元文化觀點探討學生面臨的困境與議題,包括校園霸凌、經濟不利與貧窮、中輟、模糊性失落、家庭暴力以及自殺危機。每一章均呈現以生態系統與多元文化知識對議題的概念化、議題對學生及其系統的影響、具體的生態系統與多元文化輔導諮商策略等。
第三篇探討專業倫理議題,包括第十章說明校園常見的法律與倫理議題,例如知後同意、保密、紀錄撰寫等;第十一章討論學校輔導諮商專業人員的自我照顧議題,包含專業認同、影響專業效能與專業耗竭的因素、自我照顧策略等。
本書能夠完成要感謝許多人。首先是我的學生李親萱、林祐萱,分別以身處校園系統中的實務工作者和正在接受培訓的準實務工作者的視框,協助校閱本書的架構以及論述邏輯,他們所提供的寶貴建議,都讓這本書的內容更完整,實用有效性也更高。 再來要感謝我的支持系統,包括專業領域的工作夥伴與私人領域的家人朋友,謝謝你們讓「一起,會更好」(together is better)在我的生活中體現。
最後要感謝心理出版社的總編輯林敬堯先生與編輯群,謝謝您們從我提出寫書構想的那一刻起,就全然信任我,並提供相關的資源與協助,讓此次寫書的過程成為一個相當美好的經驗。
?
張曉佩
2023年仲夏 於求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