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從文學走向世界:81位作家的青春之旅

從文學走向世界:81位作家的青春之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102875
劉靜娟,吳晟,廖玉蕙,徐國能,羅毓嘉
文訊雜誌社
2023年6月29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6102875
  • 叢書系列:文訊叢刊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訊叢刊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文訊》經典專題結集,原刊於2013年2月號∼3月號(328∼329期)的「我們這一代的文藝青年」,邀請不同世代作家書寫,早至四○年代的文學初啟蒙,到二十一世紀初的文友結社,呈現81位作家的青春憶語,看他們如何從文學走向世界。



      參與的81位作家:

      師 範 廖清秀 樂?軍 辛 鬱 郭 楓 邵 僩 趙天儀 趙淑敏 黃永武

      桑品載 林錫嘉 丘秀芷 劉靜娟 王潤華 周志文 亮 軒 陳慧樺 楊小雲

      喬 林 吳 晟 吳敏顯 汪啟疆 尹 玲 喻麗清 鍾 玲 曾西霸 李 黎

      心 岱 葉言都 蘇紹連 王 岫 廖玉蕙 古蒙仁 陳義芝 渡 也 履 彊

      方 明 鄭如晴 向 陽 王幼華 林宜澐 方 梓 路寒袖 廖振富 陳克華

      章 緣 郭強生 楊 明 李進文 凌 煙 鍾文音 吳鈞堯 鄒敦怜 潘弘輝

      可樂王 向鴻全 王聰威 徐國能 張亦絢 張輝誠 丁威仁 凌性傑 許榮哲

      謝鴻文 李長青 張耀仁 凌明玉 陳思宏 楊宗翰 楊美紅 廖之韻 鯨向海

      林婉瑜 徐嘉澤 劉亮延 葉覓覓 古 嘉 曾琮琇 黃信恩 李時雍 羅毓嘉


     





    〈序〉封德屏 ?



    輯一 夢想啟航

    師 範?? ?愛它,就不要害它

    廖清秀?? ?從小就愛寫作

    樂?軍?? ?書是唯一

    辛 鬱?? ?往事歷歷.感念沙牧

    郭 楓?? ?《雞鳴》辰光的流浪哥兒們

    邵 僩?? ?吃飯最大,酒次之

    趙天儀?? ?散文、新詩及美學的探索

    趙淑敏?? ?曾經天人交戰

    黃永武?? ?高二那一年

    桑品載?? ?咬著文學的奶嘴長大

    林錫嘉?? ?我的文學因緣

    丘秀芷?? ?我的文學路

    劉靜娟?? ?我曾經有過的LIFE



    輯二 青春結伴

    王潤華?? ?在樹下成長的南洋華僑文藝青年

    周志文?? ?啟蒙材料

    亮 軒?? ?幾個人的一句話

    陳慧樺?? ?當我聽說「文青」被顛覆了

    楊小雲?? ?當文藝成為美妝

    喬 林?? ?我的詩創作的?蒙與養成

    吳 晟?? ?樹林小鎮

    吳敏顯?? ?回到半個世紀前

    汪啟疆?? ?曬海為鹽

    尹 玲?? ?六○年代以及

    喻麗清?? ?大同小異的苦悶

    鍾 玲?? ?脫代的、孤立的文藝青年

    曾西霸?? ?追憶文藝營歲月

    李 黎?? ?憶華年──我的一九六○年代

    心 岱?? ?大河的一滴

    葉言都?? ?文學編青與《台大附友》

    蘇紹連?? ?舞文弄墨話後浪

    王 岫?? ?半調子的文藝青年

    廖玉蕙?? ?那些仰望滿天星辰的日子



    輯三 繆思之戀

    古蒙仁?? ?追逐「文」學花「季」的小文青──我與黃春明、陳映真的忘年之交

    陳義芝?? ?想我年少時的兄弟

    渡 也?? ?少年渡也,辛苦了,謝謝你

    履 彊?? ?我的鄉土文學與戰鬥文藝營

    方 明?? ?我的文學因緣──簾捲窗前詩影

    鄭如晴?? ?離群的鳥

    向 陽?? ?相會在華岡──我的大學文青生活

    王幼華?? ?耕莘寫作班與我

    林宜澐?? ?小說與披頭四

    方 梓?? ?洛水之濱

    路寒袖?? ?繆思的子民

    廖振富?? ?台北城南:我的跨時空旅行

    陳克華?? ?長長詩之路──記一個編輯與作者有著美好關係的年代

    章 緣?? ?一切從那裡開始

    郭強生?? ?安分的浪漫

    楊 明?? ?我們真實地活著

    李進文?? ?不小心脫隊的五年級生

    凌 煙?? ?紅唇族少女文青的蛻變

    鍾文音?? ?開啟流浪風潮與個我的時代

    吳鈞堯?? ?那些鼓掌的人

    鄒敦怜?? ?我這麼一位寫作者

    潘弘輝?? ?深淵



    輯四 相約文學

    可樂王?? ?兩個真實──我的文藝青年時代

    向鴻全?? ?曖昧模糊的文藝啟蒙經驗

    王聰威?? ?我是小說家讀者成員

    徐國能?? ?追憶似水年華──中年文青的回憶

    張亦絢?? ?我們想要活一次……──一 九八九、高中生學運及其文藝少男與少女

    張輝誠?? ?一路上緩緩走來

    丁威仁?? ?所謂文藝青年的非文藝養成訓練

    凌性傑?? ?我們這一代的高級娛樂

    許榮哲?? ?那一年,我是個文藝諧星

    謝鴻文?? ?說時依舊

    李長青?? ?我忽然覺得,如此遙遠

    張耀仁?? ?渾沌的狂野的熱病

    凌明玉?? ?祕密星系的聚會

    陳思宏?? ?從文學營啟程

    楊宗翰?? ?文青是怎樣煉成的?──一個六年級「文壯」的回憶

    楊美紅?? ?釣魚台是燕鷗的,而詩是我們的

    廖之韻?? ?閒晃的觀察者

    鯨向海?? ?微文青與偽文青

    林婉瑜?? ?從文藝青年成為文藝中年

    徐嘉澤?? ?有伴

    劉亮延?? ?新的才華

    葉覓覓?? ?我不是文青,但是我可以提供一點線索

    古 嘉?? ?姿態低而夢想高

    曾琮琇?? ?少女W的文學之旅

    黃信恩?? ?那段醫學院的文青日子

    李時雍?? ?培養皿和三○九電影院

    羅毓嘉?? ?詩從紅樓詩中來





    主編序



    從文學走向世界

    封德屏




      2012年秋天,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文訊》執行「台北文學季」特展,當時訂的主題是「台北文青生活考」,展覽於2013年3月開幕。展出戰後以降,雅好文學、藝術青年的生活用品、書籍、雜誌。籌備期間,《文訊》邀請不同世代作家、藝術工作者,撰寫「我們這一代的文藝青年」,並自2012年11月(325期)開始刊登,至2013年3月(329期)共五期,有81位,分屬1、2、3、4、5、6、7年級的作家、學者、文藝工作者(1927~1985出生)參與撰稿。



      2023年,為了慶祝《文訊》創刊40周年,企劃結集、出版這些文章。十年後重新捧讀,內心仍充滿悸動。時代更迭,這些文學青年有不同的文學養成,卻映照著不滅的文學情懷。《文訊》走過40年,這些文章,按照世代分為四輯,記錄著台灣文學往前邁進的腳步,以及在歷史洪流下,個人不同的人生際遇。



      第一輯「夢想啟航」。1950年11月,師範和台糖公司的四位同事,拿出他們的薪水,集資創辦了《野風》雜誌,希望「提供同好們一個可以抒發他們心聲的純文藝園地,以撫慰、舒緩大家精神上的苦悶與物質上的貧乏……」;廖清秀歷經日治、國民政府,通過高、普考,無論換什麼工作、職位,唯一沒有放棄的就是寫作;樂茞軍的童年、青少年至後來流離顛沛的各個年代,書及閱讀是她今生的唯一;辛鬱感念帶他踏入新文學的詩人沙牧,難忘趴在地舖或水泥地上寫作的情景;趙天儀在小學六年半中,學了日語、台語、華語,特別懷念鼓勵他們創刊《台中一中初三上甲組報》的楊錦銓老師;黃永武台南師範時的詩作〈思鄉〉,由同班同學配上民謠,刻印樂譜及圖案,由手推滾筒的油墨套上紅藍黃三色;1958年彰化員林高商的少女劉靜娟,每期都收到來自美國德州筆友寄來的《LIFE》,因為英文老師李篤恭的鼓勵,這群孩子與外面的世界有了聯繫;少女時期的丘秀芷在田園中做過許多苦工,豐富了她日後寫作的素材。



      第二輯「青春結伴」。遠從馬來西亞的文藝青年王潤華,細數在政大成立《星座詩刊》的歲月,文末「我們這一代的文青,把文藝當成宗教,一輩子執著的信仰文藝在社會的意義,所以至今還沒放棄文學,繼續為文藝而努力」;亮軒年輕時候立志創作,服膺作家就是要拼命地寫、拼命地讀,其他事越是不管越好;喬林感謝「中華文藝函授學校」,覃子豪編寫的講義讓他得到啟蒙及初步完整的詩學教育,第二次寫詩與養成的啟蒙,則完全來自朱橋的《青年雜誌》,在他心目中,朱橋是台灣第一位新文藝運動家;吳敏顯高中沒考好,必須到十幾公里外讀縣中,每天早起騎腳踏車穿梭田野中,他用粗鐵絲在車龍頭上綁成克難書架,邊騎邊看;少年吳晟的台北之旅,升學考試之路雖然坎坷,文學之根卻已紮下;1969年24歲的尹玲一路流淚離開西貢,台北的文學人、文學社團卻用溫暖環抱著她;少女鍾玲以武俠小說交到一生的文學知己;復興文藝營是曾西霸青春回憶的主體,他告訴學員,營友是你的文學同好,也是未來寫作的假想敵、競爭者;蘇紹連懷念那一代的文藝青年,曾以不畏不懼的精神,完成「後浪詩社」到《詩人季刊》階段性使命;心岱感謝黃春明曾手把手教她進行報導時的攝影技巧,讓她以報導文學參與時代的變貌。



      第三輯「繆思之戀」。古蒙仁提起《文學季刊》的尉天驄、黃春明、陳映真,忘不了入伍前陳映真邀他到永和家中作客的情景;嘉義成長的少年渡也,難忘定期到台北朝聖、取經的艱辛與誠懇;陳義芝回憶物質貧乏中,幾位喜愛文學孩子們的知心相處;王幼華感謝當年包容、協助他的施淑女、李元貞教授;路寒袖憶及當年並肩入山門、領受繆思洗禮同好們清純真摯的情感;青年廖振富從台北出發,上朔古典中國,更在此發現台灣文學的豐美;陳克華受高信疆、?弦兩位主編的提攜,16歲立下創作心願一以貫之;章緣在《漢聲》的文青歲月訂下生命基調,對藝術對文學對美持續的追求;楊明認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裡一起生活、彼此陪伴的文青更是一輩子的朋友;鍾文音「緣於寫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而一路堅持」,不結盟但與同世代創作者相濡以沫;吳鈞堯體會那雙創作炫技的手,也應該是給同行者鼓掌的手;潘弘輝堅信,再沒有比創作更值得尊敬且投身其中的事了。



      第四輯「相約文學」。王聰威真誠地要成為「小說家讀者成員」的心路歷程「我想要成為他們的朋友,我想要趕上他們,讓他們認同我」;徐國能說,儘管當時很多書、很多電影看不懂,卻給我一種無限的吸引力,彷彿告訴我遠方有個美麗的世界;張輝誠說,如果沒有遇到心儀的作家,也許我的眼光就不會宏遠,境界也不會高明;楊美紅追憶田啟元的《白水》,把語言靈巧逗弄至詩的境地,舞台上的能量毫無防備的衝擊著文青們;凌明玉「我們聚在一起不是互相取暖,而是珍視一起革命的情感,如此接近的靈魂,稍微磨擦便有火光,照亮長時寫作的暗房」;徐嘉澤「文學創作不是個人的事,有懂的人聽你訴苦痛罵,和你一起八卦歡笑,有伴,才能把這條路給走長」;葉覓覓從前輩詩人小說家學到創作的熱誠與態度,山海迴瀾的壯麗加持,於是安心地把文字野放出去;曾琮琇17歲參加第一屆青年文藝營,之後的每一片波浪都源於那場文學之旅;李時雍以「樹的前世,是我們在電影和詩歌裡的一生」懷念青春歲月;羅毓嘉的「南海路56號,紅樓詩社,是詩句棲居的場所」,讓「不安的時代給不安的靈魂,找到了永恆的居所」。



      我重讀這些文章,在笑與淚中,迴盪著追憶與省思。我發現,原來,文學人、文學工作者,不管以前或現在,總有人引路、守護,從來都不曾孤單過。



      就像陳思宏在文章裡說的,「我總是記得踏出高師大文藝營的那一刻,我們淚眼道別,約好,文學裡見。」



      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半個世紀,甚至一甲子過去,在文學裡,我們都沒有失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