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本書的研究背景
第二節 書名關鍵詞釋義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對象與時間範圍
第四節 研究文獻回顧
第五節 本書章節架構
第二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儒教
第一節 科舉制度、官方儒教與善書
第二節 從文昌信仰看官方與民間儒教的互動關係
第三節 民間儒教、地方士紳與書院
第三章 日治時期的臺灣儒教
第一節 官方儒教、《教育敕語》與公學校教育
第二節 日人官方「同化」的儒教觀
第三節 儒教士紳「勸化」的儒教觀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戰後臺灣高中課程的儒教觀與歷史脈絡
第一節 讀經爭議與四維八德倡議之屢興
第二節 戰後臺灣高中教育中的儒教觀
第五章 一九六○年代孔孟學會的組織發展、社會網絡及論述
第一節 孔孟學會的組織發展
第二節 孔孟學會的社會網絡與其影響力
第三節 孔孟學會的時代思維與儒教觀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戰後北臺民間儒教的組織與社會網絡變遷
第一節 黃贊鈞儒教志業的戰後轉折
第二節 覺修宮源流與其戰後發展
第三節 《正言》的編輯特色與社會網絡
第七章 戰後北臺民間儒教的論述發展
第一節 臺籍民間儒者對戰後局勢的觀感
第二節 《人海回瀾》的思想與論述特色
第三節 《正言》肆應官方儒教觀的論述發展
第四節 小結
第八章 結論──戰後臺灣儒教觀的兩種現代化
參考書目
附錄一 黃贊鈞儒教活動年表
附錄二 黃贊鈞1943年「歷訪全島諸賢」行程與詩作
附錄三 戰後教科書書目
附錄四 戰後《公民》教科書課次比較表
附錄五 本書所研究期刊卷期年月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