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二手書店店員日記

二手書店店員日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66896
Shaun Bythell
Shaun Bythell
聯經出版公司
2023年3月30日
177.00  元
HK$ 150.45  






ISBN:9789570866896
  • 叢書系列:聯經文庫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4.8 x 21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聯經文庫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英國文學

















    所有愛書人今年必讀!

    關於閱讀、關於一間書店,關於我們熱愛的那一切。

    是怎樣的熱情,讓人甘願守著一間店,痛並快樂著?

    店長歷21年,他收購書、收購他人的人生……直到自己的生活也成了一本書。



      你小時候的零用錢,全都用來買書了嗎?

      你曾經全身心熱愛一件事,又為此煩惱痛苦嗎?



      ▍太過誠實的店長日記

      尚恩在蘇格蘭規模第一的二手書店擔任店長,他打造的「威格頓圖書節」每年為蘇格蘭帶來鉅額觀光收益,堪稱文化產業的榮光;而他卻在書中說自己的書店已經負擔不起全職員工。在這個「書店愈來愈稀有,庫存倒充足得很」的年代,尚恩表示下輩子再也不想開書店了,但他始終沒有離開。人們熱愛書籍的根本理由成為尚恩持續堅守書店的主要動力──生活總使我們疼痛,而閱讀撫慰我們、讓我們快樂。



      ▍自虐出版業的浪漫人生

      生活是荒誕的,出版業的人生尤其如此。書店日常的真實基礎是日日夜夜為營業調頭寸、經營毒舌書店粉專努力增加線上訂單,並控制自己不要衝動毆打要求書價打3 折的顧客。尚恩記下無數的書店小日子,串連成有些辛酸又有些浪漫的四季詩篇:今天賣了多少本、誰來訂了什麼書;常客又做了什麼事;還有愛書人去世後,他的藏書如何被家屬論斤秤兩當廢紙賣掉……在生活冰霜與利齒夾擊的縫隙中,在經濟與夢想拉扯的身不由己下,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尚恩他又讀過什麼、哪本書裡講了哪些故事,他去哪個地方收購了好看的、令人興奮的書。自虐又浪漫,即是愛書人的人生。



      ▍當熱愛的事=工作

      這是一本超級厭世的工作日記,也是一本講述工作即此生熱愛之事的書。隱藏在書店眾生相之下的,是一個愛書人身處時代洪流下的堅持;是一點點收書時發現未知好書的期待;是一顆但願每個顧客都能在此找到一本有趣的書……那般純粹的心。



    出版人共鳴推薦



      永樂座、春雪書廊店主|石芳瑜

      社會學家、作家|李明璁

      現流冊店店長|林潔珊

      現流冊店負責人|洪沛澤

      瓦當人文書屋店長|陳晏華

      見書店負責人|陳顥樺

      TAAZE讀冊生活董事長|張天立

      有河書店店主|詹正德

      日榮本屋店長|龔心怡

      (依姓氏筆畫序)



    各地店員好評如潮



      「如果沒有想開書店,但是紙本書狂熱者,我也非常推薦,書裡分享許多特別的書籍,我真的很想知道《第三帝國湯匙收集》裡面到底收錄了什麼樣的湯匙。」--三個賣書人 蕭P



      「尚恩讓讀這本書的人理解,不是每間書店都充滿香氛氣味且一年四季嶄新如故。當然,也不是每位愛書讀者都彬彬有禮、慈祥且有氣質。大多時候,現實與理想是背道而馳的。」--胡思二手書店 店員 吳岱蓉



      「這兩本書將我從字裡行間裡帶回了工作場所,所有的爆笑、感動與匪夷所思的狀況,原來台灣與蘇格蘭,都是一樣的。所有懷抱夢想的人,在這個屬於夢想的地方,都做著一樣的事情。」--胡思二手書店 執行長 邱文宗



      「遭遇神奇顧客這種事,就帶著尷尬又不失禮的微笑,姑且當成荒謬人生的單元劇來欣賞吧!只要能成功說服自己這麼想,也算是一種有趣的人生體驗吧?」--胡思二手書店 店員 謝適帆



    ?


     





    序(節錄)



    二月




      我會想要走書店這一行嗎?整體而言──儘管僱主對我很好,我在店裡也過了一些快樂的日子──不想。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書店記憶》(Bookshop Memories,

      倫敦,一九三六年十一月)



      歐威爾不願以賣書為業,原因可想而知。書店老闆給人一種毫無耐心、容忍度低、不愛交際的刻板印象──迪倫.莫蘭(Dylan Moran)在影集《布萊克書店》(Black Books)中實在扮演得太完美了──再者(整體來說)這似乎也是事實。例外當然會有,而且許多書店老闆都不符合這種類型。遺憾的是,我符合。但我並非向來如此,在買下那間店之前,我記得自己是個耳根子軟又相當親切的人。我會變成這副德性,是因為不斷受到無聊問題的轟炸,生意的財務狀況極不穩定,而且還要跟員工以及沒完沒了、煩死人不償命、討價還價的顧客陷入永無止境的爭執。我能改變什麼嗎?不行。



      我在十八歲第一次見到威格頓書店(The Book Shop in Wigtown),當時我在家鄉,正要離開上大學。我清楚記得曾跟一位朋友走路經過那裡,我還說自己確信它在當年就會倒閉。十二年後,我在聖誕假期回去看父母,打電話問他們店裡有沒有里歐.沃姆斯利(Leo Walmsley)的《三度狂熱》(Three Fevers),而我在跟老闆談話時,向他坦承了我很難找到喜歡的工作。由於他非常想退休,所以提議我買下他的店。我告訴他我沒錢,結果他回答:「你不需要錢啊──你以為銀行是幹嘛的?」不到一年後,在我三十九歲生日一個月後(一天不差剛剛好)的二○○一年十一月一日,那個地方就變成我的了。我接手之前其實應該要先讀過喬治.歐威爾於一九三六年出版的作品才對。《書店記憶》時至今日仍然能夠跟以前一樣反映現實,而且對像我一樣天真踏進販賣二手書世界的人是種善意提醒,讓我們知道那並不是坐在扶手椅上,旁邊有熊熊的火堆,而你穿著拖鞋蹺起腳,一邊抽菸斗一邊讀吉朋(Gibbon)的《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同時也有可愛的客人絡繹不絕,跟你的對話內容很有見地,最後還留下一大筆現金。實際上,真正的情況可是天差地遠。在那篇文章的觀察中,歐威爾這段評論可能是最貼切的:「許多來找我們的人到哪裡都是討厭鬼,但他們在書店卻有了特別的機會。」



      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間,歐威爾正在寫作《讓葉蘭在風中飛舞》(Keepthe Aspidistra Flying)時,曾經在漢普斯特德(Hampstead)的「愛書人角落」(Booklover’s Corner)兼職工作。他的朋友強.金奇(Jon Kimche)描述他看起來似乎很討厭賣東西給任何人──許多書商想必都很熟悉這種情緒。為了說明今日與歐威爾當時的書店生活有什麼相似──以及經常會有的相異之處──本書中每個月一開始都會先摘錄《書店記憶》裡的一段話。我童年時期的威格頓(Wigtown)是個忙碌的地方。我和兩個妹妹在距離鎮上大約一哩遠的一座小農場長大,跟農場單調、散布著綿羊與鹽澤的景色比較起來,鎮上對我們來說就像一座繁榮的大都市。那裡的人口數不到一千,位於加洛韋(Galloway),就在被人遺忘的蘇格蘭西南方角落。威格頓的景觀是在半島上一片波動起伏的鼓丘,稱為馬查爾斯(Machars,來自蓋爾語中的machair一詞,意思是肥沃、地勢低矮的草原),包含了四十哩的海岸線,從沙灘到高聳的懸崖再到洞穴什麼都有。北邊有加洛韋丘陵(Galloway Hills),是一片幾乎無人的美麗荒野,南高地之路(Southern Upland Way)則從中蜿蜒穿過。鎮上由鎮公所治理,那是一棟像市政廳的壯觀建築,曾為當地人所謂「郡」(The Shire)的行政總部。威格頓的經濟有好多年都是由一家乳品合作社和蘇格蘭最南方的威士忌酒廠布萊德納克(Bladnoch)維持,占了工作人口的一大部分。當時,農業提供給農場工人的工作機會比今日還多,所以在鎮上及附近都有受僱者。乳品廠於一九八九年關閉,少了一百四十三個工作;而一八一七年建立的酒廠則在一九九三年停業。鎮上受到影響而有了巨大轉變。原本那裡有一間小五金店、一間蔬果店、一間禮品店、一間鞋店、一間糖果店、一間旅店,現在全部都關門大吉了。



      不過目前那裡已經恢復了一定程度的繁榮,情況也還算樂觀。乳品廠空著的建築慢慢做起了小生意:一位鐵匠、一間錄音室和一位火爐匠現在占用了大部分的空間。酒廠在二○○○年重新開業,從事小規模的生產,並由來自北愛爾蘭的一位商人雷蒙.阿姆斯壯(Raymond Armstrong)熱心照料。威格頓的經濟也好轉起來,現在還是一群書店與書商的據點。原本用木板封住的門窗又再度開放,裡頭的小生意則是興隆發展。



      曾經在書店工作的每一個人都認為顧客互動可以拿來寫書的題材實在太多了──珍.坎貝爾(Jen Campbell)的《書店怪問》(Weird Things Customers Say in Bookshops)就足以證明──因此,記憶極差的我開始寫下店裡發生的事當成備忘錄(aide-memoire),也許未來我寫東西的時候會派上用場。如果開始的日期看起來很隨意,那是因為本來就這樣。我只是剛好在二月五日想到要開始這麼做,後來備忘錄就變成了日記。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