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187203
許維安
秀威資訊
2023年3月22日
93.00  元
HK$ 83.7  






ISBN:9786267187203
  • 叢書系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
  • 規格:平裝 / 184頁 / 14.8 x 21 x 0.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


  • 人文社科 > 當代思潮/哲學 > 性別研究 >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婦女運動鼓勵女性走出家庭,在公共領域擁有職業、婚姻的選擇權,衝擊了父權社會下的性別結構與異性戀規範──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女學生提倡自由戀愛,「拉朋友」的風氣甚至認為同性之間的情誼相較於異性戀愛更加高貴、純粹,也開始有女同性戀情侶公開表示同居、不婚的決定。

    ?

      基於「強國強種」的救國心理,部分知識分子對女性不再理所當然地屬於家庭一事感到焦慮,以潘光旦《馮小青:一個影戀的研究》為濫觴,他們過濾掉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加本特(Edward Carpenter)、靄理士(Havelock Ellis)性別論述中對於同性戀成因的解釋,直接將同性戀視為一種「好發於女性」的疾病,晚婚、不婚都是心理問題導致,只有透過婚姻與生育才能治癒。

    ?

      在此背景下,1932年陶思瑾、劉夢瑩的同性情殺案震驚社會,在媒體輿論、社會認知、學術論述交互操作之下,拉朋友不再是被歌頌的愛之昇華,女同性戀被視為是「自我戀」的結果,成為一種禁忌的、不健全的、反常的──性心理疾病。

    ?

      本書以性心理學中的「同性戀(homosexuality)」概念為核心,分析20世紀上半葉,西方性學論述傳入中國後,知識分子如何有目的性地取捨、轉化和理解。陶、劉一案又如何造就了女同性戀的「疾病化」、「汙名化」?最後成功地將女性綑綁在婚姻、家庭、生育的框架之中,繼續順從而無聲地活著。

    ?

    得獎紀錄

    ?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5號



     





    出版緣起

    謝辭



    第一章 緒章

    一、前言

    二、研究回顧

    三、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 同性情慾的疾病化:以潘光旦筆下之馮小青為例

    一、再創歷史敘述:才女馮小青

    二、挪用科學新知:精神分析學與自我戀概念

    三、影響大眾讀者:出版社策略與讀者回饋

    小結



    第三章 同性情慾去病化之困境:加本特與中性論之翻譯與傳播

    一、加本特思想與《愛的成年》之引介

    二、低聲呢喃:中性論的翻譯特點

    三、情感與疾病之爭:《同性愛問題討論集》

    小結



    第四章 同性戀概念之女性化傾向:從陶劉慘案到《性心理學》譯註

    一、友情還是愛情?陶劉慘案前後的女性同性情誼變化

    二、權威競爭再起:變態心理學與同性戀成因之爭

    三、不存在的天生同性戀:以潘光旦譯註《性心理學》為例

    小結



    結論

    徵引書目






    謝辭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