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英國才女作家珍奈.溫特森最新散文集】:從吸血鬼到人工智慧,我們是在前進還是倒退?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英國才女作家珍奈.溫特森最新散文集】:從吸血鬼到人工智慧,我們是在前進還是倒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697311
珍奈.溫特森
宋瑛堂
潮浪文化
2023年3月15日
173.00  元
HK$ 147.05  






ISBN:9786269697311
  • 叢書系列:現場Come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現場Come


  •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 科技與社會











    人工智慧大軍來襲,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的變化挑戰?

    全書以慧黠洞見提出對科技與未來的觀察思辨,

    文科X理科的交會,精彩萬分,痛快淋漓!

     

    精彩、博學、獨特、詼諧!  

    以《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享譽文壇的才女作家珍奈.溫特森

    首部精彩文集在台上市



    ★《衛報》《金融時報》《標準晚報》《每日電訊報》年度選書★

    ★伊格言、李信瑩、林新惠、張潔平、陳雪、楊佳嫻、楊姍樺傾心推薦★



      ★文采豐富,才華橫溢,當代作家少有人能出其右。——《紐約時報》書評

      ★讓人萬分著迷,充滿洞見。——《出版人週刊》

      ★發人深省,極度必要!而且,非常有趣。——《衛報》



      ♀當性別偏見及反智的價值觀主導大科技和大數據,我們的未來將會如何?

      ♂科技創新是進步嗎?為何人權和性別等議題持續惡化倒退? 

      ♀為何女性在科技領域如此稀少?如果科技場域繼續由男性主導,女性未來會面臨何種處境?

      ♂性愛機器人都為男人打造,會如何影響現實生活中的兩性關係?

      ♀共享經濟真的讓我們共同富裕了嗎?或者一切只是文字遊戲?



      珍奈.溫特森著有多部作品,本書是她首本對於近代科技議題的觀察之作,汲取個人多年來對人工智慧及科技領域的省思,整理出十二篇慧黠且靈思處處的散文。以一貫獨特詼諧的敘事風格,由歷史、宗教、神話、文學、種族、性別等多重面向,探討科技對我們的生活及未來造成的影響。



      她在書中詳述女性如何被刻意?去及逐出科技領域的種種過往,更挖掘盤點各個理應受重視卻消逝的女性身影。她指出父權鬼魅正是造成當今科技領域女性比例稀少的原因。大科技浪潮襲來,她更批判企業以科技之名讓全民以隱私做為交換,何來「進步」?而今疫情讓全球經濟停擺,科技產業卻玩弄文字遊戲:共享經濟讓人們共同富裕了嗎?書中同樣關注勞權及兒童、性別議題,更討論性愛機器人對兩性關係的影響。她認為性別偏見同樣會複製在人工智慧的領域,性愛玩偶的問題不是科技問題,而是性別刻板及觀念倒退的問題。身為女權主義者,全書字裡行間不忘大酸性別議題倒退的現況,筆鋒尖銳。



      書中所探討的科技問題不僅包括現況,更擴及對未來趨勢的奇思妙想。現今的科技發展對社會及未來的影響究竟會如何呢?如果持續由古老愚笨、單一僵化的價值所引導,如果對於隱私、監控、種族歧視、厭女等問題視而不見,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倘若機器人可以幫我們完成所有無聊的工作、幫我們打仗、更可以勝任伴侶、店員、警察、甚至滿足性需求——在這樣的世界裡,愛、關懷、性和其他情感的意義何在?



      此外,她在書中引用《德古拉》《科學怪人》《1984》等多部小說,爬梳科幻文學的脈絡。章節名則大玩諧音哏,例如〈愛是您,愛是洛芙萊斯〉翻玩電影片名《愛是您,愛是我》,率先揭示女性在科技史中被?去的身影;以〈房裡的織布機〉呼應電影片名《窗外有藍天》;〈他不是,他是我的佛陀〉則將片名《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裡的兄弟置換為宗教討論;〈慾望故事〉則取《慾望城市》諧音,大談科技對人類性愛及性別、情感的影響。以〈侏儸紀車園〉翻玩《侏儸紀公園》片名,隱喻人類將與恐龍互換的未來。書裡對《駭客任務》《雲端情人》《銀翼殺手》《黑鏡》等影視作品更是信手拈來,充分顯示對當代流行文化的熟稔。



      從科技到網路世界,珍奈.溫特森在書中秉持慈悲、好奇心和幽默,直指科技世界耐人尋味的種種課題,更提醒讀者重視個資及演算法、仇恨言論和假新聞等議題。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全書篇篇令人大開眼界,擴展思維,引人入勝。  



    本書特色 



      ●全書以歷史、宗教、神話、文學、種族、性別、政治等面向切入科技領域,面向豐富。

      ●作者維持一貫獨特、詼諧的敘事風格,思維開闊且引人入勝。

      ●探討現今最熱門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及網路隱私等議題,切合時事。

      ●當代電影及影集信手拈來,大玩諧音哏,貼近當代流行文化,充滿閱讀樂趣。

      ●書中收錄AI電腦繪圖及多幅精彩圖片,圖文並茂。



    齊聲推薦



      伊格言(作家) ?

      李信瑩(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性別學程兼任講師)

      林新惠(作家)

      張潔平(飛地書店及 Matters Lab 創辦人)

      陳雪(小說家)

      楊佳嫻(作家)

      楊姍樺(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按姓名筆劃排序)



    佳評如潮



      溫特森在書中用各種角度分析AI 的前世今生,並且以她著名的幽默口吻解釋:目前AI 的運作邏輯是透過二元對立的方式在複製父權的資本主義結構,而這個結構會加深過去跟現行的不平等跟掠奪。溫特森也詳細描繪以過往男性幻想為基礎的AI性愛娃娃,完全無法「解放」受壓迫的女性。但身為靠「創意」維生的作家,溫特森對AI沒有絕望。她認為只要我們摒棄二元對立的思考邏輯,便可以「如明斯基在《心智社會》裡所言,把重要知識連結起來。」——李信瑩(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性別學程兼任講師)



      本書部分內容為珍奈.溫特森寫作《科學愛人》時的閱讀筆記;因此,閱讀本書的樂趣不只在於看作家如何評論科技議題,也在於觀察小說家如何將現實事件轉換為虛實參半的故事,如同魔術師自揭戲法的內幕。——林新惠(作家)



      文采豐富,才華橫溢,當代作家少有人能出其右。——《紐約時報》書評



      讓人萬分著迷,充滿洞見。——《出版人週刊》



      發人深省,極度必要——而且,非常有趣。——《衛報》 



      一個充滿活力、敏銳的頭腦探索著電腦科學的世界及其所涉種種……通俗易懂、妙語如珠、振聾發聵……隱藏在這些博學文章角落裡的是大量引人入勝的事實和深思熟慮的假設……她壓縮了大量的技術、科學、哲學、文學和宗教,信手拈來,讓人眼界大開。——《柯克斯評論》

     

      處理素材的手法嫻熟,飽含深厚的文采。——《浮華世界》雜誌 ?



      她的筆調至情至性、鬼靈精怪,是你從未體會過的調調。——《Ms.》雜誌



      溫特森的文句宛如歌詞,會深深映入腦海,長年難以抹滅。——《Slate》雜誌



      一讀珍奈.溫特森就愛上她……犀利、怪奇、聰穎絕頂。——《O》雜誌



      充滿啟發又好讀——本書將複雜的電腦計算和哲學思想轉化成有力卻優美的散文,如同詩意的科學,極為必要。溫特森慷慨激昂地傳達出重要訊息:我們必須從過去汲取歷史教訓,尤其切記,別再重蹈覆轍。——《航空郵件網路週刊》



      溫特森的筆法直截了當,讓人沉迷不已,愛不釋手。——Bookreporter.com  

     

    讀者盛讚



      珍奈再次獲得我的歡心。讓我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反思愛情和內心空間。——亞馬遜讀者沃倫 



      閱讀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的觀點受到挑戰,思維得到擴展。珍奈.溫特森撰寫了一部必要且引人入勝的歷史,講述了我們為何以及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以及我們接下來需要堅持的事情。——亞馬遜讀者格雷厄姆

      

      這本書太令人愉快了。十二位元指的是書中的十二章。我喜歡將這十二個章節想像成一塊美味蛋糕的十二口!她選擇了十二個章節並非巧合,例如十二生肖、十二使徒、一年十二個月等等。總之是必讀的。女人一定要讀這本書!——亞馬遜讀者拉賈



      這是十二篇關於技術和人工智慧的論文集。關於整本書,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是溫特森指出了女性在科技的創造和發展中經常被忽視的貢獻。我可以整天閱讀有關愛達的文章。我喜歡她擁抱科技同時避免科技巨頭可能試圖將其用於自身利益而非人類利益的方式。第三區關於AI時代的性與愛,令人著迷。——亞馬遜讀者虛擬現實主義者


     





    推薦序�把重要的知識連結起來

    緣起



    第一區 過去

    ■鑑古觀今■

    愛是您,是洛芙萊斯

    房裡的織布機

    從科幻到Wi-Fi到自體式Wi-Fi



    第二區 你有什麼超能力?

    ■吸血鬼、天使、再創能量有何重要■

    諾斯替學說竅門

    他不重,他是我的佛陀

    燃煤吸血鬼



    第三區 慾望故事

    ■與AI共生將如何衝擊愛、性、依戀關係■

    愛上機器人

    我的小熊會講話

    他馬的二元論



    第四區 未來

    ■未來與過去的異同■


    未來非女性未來

    侏羅紀車園

    我愛故我在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

    致謝





    推薦序



    把重要的知識連結起來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性別學程兼任講師�李信瑩




      在英國作家珍奈.溫特森這本最新文集中文版即將問世不久前,全世界的新聞頭條跟網路世界都在熱烈討論微軟的OpenAI剛剛「訓練出」的人工智慧機器ChatGPT 。沒多久,在二?二三年二月初,Google也推出自己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Bard。



      不管是哪個版本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都是讓網路上龐大資訊為AI的資料庫(或者,像是人類的「過往學習經驗跟記憶」),在使用者輸入自然語言(一般人日常生活使用的語言)的文字後便可以產生回應。



      許多人對於AI到底可不可以「像人一樣」思考、應答、組織文字成為文章感到焦慮,也有許多人感到新鮮跟嗅到新的機會。感到焦慮的人擔憂,是否從此無法辨識學校作業?無法辨識翻譯跟學術文章是人還是機器�AI所寫?



      實際上ChatGPT確實可以寫出讓學術期刊登出的學術論文、讀起來通順的新聞報導跟學校作業。那麼,ChatGPT跟Bard這樣的人工智慧的「出世」,是否代表教授,工程師,記者跟譯者等以「書寫」為生的從業人員可能會失業?



      答案是極有可能。就像是AI剛開始僅是應用於勞力跟服務方面的工作,如今卻早已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現在很少人會停下來想Siri是否會讓報時台人員(很懷舊的詞吧!)失業吧?那麼,我們需要為ChatGPT這類更接近一般人語言使用習慣的機器人的出現擔憂嗎?



      這類機器人顯然是能夠產出讓人類引以為傲(代表人類「語言思考及整合能力」)的文字。一旦被人類視為「僅是機械」的人工智慧可以產出「跟人一樣」的內容時,這狀況便將讓人重新思考人跟機器在思想能力上的差異;或者,這兩者的無差異是否代表文字跟程式內容不再有人與機器的「真假」差異?



      若是文字內容不完全講究學術論文的原創性,作業跟翻譯確實很快就要面對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可能,對於以文字創作維生的文學作家呢?會不會有同樣的危機感?同時,這樣的當下,一如往常,人們分成「AI有益人類生活便利」跟「AI即將取代人類工作,造成失業危機」的兩派,但我們沒有聽到太多「AI會否加劇性別不平等?還是可能解放受壓迫的性別?」這類討論。



      英國得獎作家珍奈.溫特森是一位以書寫酷兒成長,情慾跟認同為書寫出發的文學作家,本書則是她透過科技、文學、哲學、宗教等領域探索爬梳AI的新作。AI對人類來說是什麼呢?AI 的存在到底是可以讓人類生活更加便利跟平等,還是會加劇各種階級,經濟,種族跟性別上的不平等?



      珍奈.溫特森透過各類媒體閱讀相關文章及書籍,爬梳當代跟AI有關的文獻,秉持虛構作家仍舊需要將想像建構在人類世界的真實基礎上,追溯了人類開始想像「有部機器能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有像是人類大腦一般思考能力,自行執行工作」的歷史。對性別史稍有關注的人會知道,英國詩人拜倫的女兒愛達.洛芙萊斯被認為是第一位「電腦程式設計師」,儘管如此,很少人仔細思考十九世紀初出生的愛達怎樣在「電腦」這種機器都不存在的情況下,在女性無法受正式教育(更遑論數學這樣的科學教育)的時代,思考這件事:「我想舉例說明分析機在無需人手人腦事先設定的情形下如何執行特定功能。」



      同時,或許對於急於得知ChatGPT跟Bard這類AI科技會對當下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的人來說,知道歷史上曾經有位至今被遺忘也沒有實際成果的女士如何「思考」似乎不重要,但是溫特森不這樣想。



      她找出愛達的身影,重新挖掘電腦程式的起源,讓我們看見AI不是二十一世紀的奇蹟,而是人類兩個多世紀以來的思考跟實驗結果。同時,她更讓因為性別身分而在這段歷史跟當下討論消失的身影重新現身。那麼,有沒有把性別的觀點放入對AI的思考執行,對人類社會而言究竟是否重要呢?



      對溫特森來說,是重要的。



      她在書中爬梳AI的邏輯,比較所有人類歷史上想像有「超越物質存在的思考」的各種領域思想,也認為有多元性別意識來思考AI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使用跟開發AI 時,多元性別的觀點可以打破目前我們看到AI透過像是掠奪土地般造成的資源跟財富不平等。



      溫特森在書中用各種角度分析AI 的前世今生,並且以她著名的幽默口吻解釋:目前AI 的運作邏輯是透過二元對立的方式在複製父權的資本主義結構,而這個結構會加深過去跟現行的不平等跟掠奪。只要這個結構不變,創造出來以「人類過往經驗為資料庫」的AI當然也只會複製這樣的不平等。溫特森也詳細描繪以過往男性幻想為基礎的AI性愛娃娃,完全無法「解放」受壓迫的女性。但身為同樣是靠「創意」維生的作家,溫特森對AI沒有絕望。



      溫特森認為,只要我們摒棄二元對立的思考邏輯,AI,特別是AGI,不僅是「人類自創的敵人,是最後一項發明,我懷疑也是最後一次機會。人類和AI交手,或許能撞擊人類優越主義,教人類謙虛一點。」,更可以做到「如明斯基在《心智社會》裡所言,把重要知識連結起來。」



    作者序



    緣起




      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發表《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暫譯)四年後,我才在二??九年拜讀,作者在書中看好未來,憧憬以電腦科技為基礎的未來,嚮往著超智慧機器立足的未來。在他眼中的未來世界,人類將能超脫當今生理上的極限。



      這書我不得不讀兩遍,一次是為了讀懂,另一次是精讀。



      讀完後,為滿足個人求知慾,我開始逐年追蹤這未來的進展,每週翻閱《新科學人》和《Wired》月刊,廣讀《紐約時報》和《大西洋》月刊的精闢科技文章,也關注《經濟學人》和《金融時報》報導的錢蹤。一有科學和科技新書上市,我也見好就讀。然而,讀再多,我還是嫌不夠,總有見樹不見林的感受。



      人類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人類可能踏上哪一條路?



      我以講故事為業,而我清楚,虛構歸虛構,卻不能不信虛構也有成真的一天。人類做過飛行的美夢,夢想能翱翔太空,夢想能跨時空即時通話,夢想能永生不死—或重返人間。夢想著非人類的其他生命形式和人類共處。夢想著其他領域。其他世界。



      早在我讀庫茲韋爾前,我讀過美國猶太文學評論家哈洛.卜倫(Harold Bloom)。他精益求精,不屈不撓,藉創作《聖經 J 記》(Book of J,暫譯)一書解開自我心結。他探究《摩西五經》最原始的古籍。這批文字後來被刪減潤飾,歸入《希伯來聖經》。原文落筆年代大約在真人耶穌誕生前十世紀,相隔我們約三千年之久。



      卜倫認為,那批古文的作者是女性。宣揚女權絕非卜倫的作風。他的論點具說服力,振奮我心,因為根據他的見解,西方文學上最知名的人物上帝,也就是天地萬物創作者,本身竟是女子筆下的創作。



      在探索古籍期間,卜倫自我重新詮釋「賜福」(the Blessing)的真諦,亦即雅威(Yahweh,耶和華的古稱)對以色列的賜福。《聖經》裡的「要生養眾多」是命令句,不是祝福語,涵義應該是:不設限,為時代灌注更多生命力。



      電腦科技未來能造福人類的,不正是這一點嗎?



      ◆



      卜倫指出,多數人類執著追求的是不設限的空間。放眼看看,霸佔土地、殖民、都會區擴散、生物棲地淪喪、最近時興的海面造鎮(seasteading),全是空間不設限的概念。



      太空也是一種空間,是當前富豪男最迷戀的祕境,實行者有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我一想到人工智慧,一想到「全方位人工智慧」或「超智慧」這類必然的進展,我總覺得,現在和以後AI影響最深的不是空間,而是時間。



      人腦以化學訊號傳導資訊。電腦用的是電力。訊號在神經系統裡高速傳輸,神經元每秒能放送兩百次,兩百赫茲,電腦處理器卻能以吉赫(gigahertz)運算,每秒週期活動多達幾十億次。



      我們都知道電腦運算多快,而電腦的起源就是因為人類運算不夠快。二次大戰期間,盟軍在英國布萊切利莊園(Bletchley Park)成立團隊,想破解德軍啞謎(Enigma)密碼,奈何當時緩不濟急。電腦能用蠻力攻擊法(brute force)處理數字和資料。以時效而言,電腦能比人類消化更多也更快。



      打從工業革命時代起,「加速」兩字在人間蔚為關鍵詞。機器運用時間的方式有別於人類。電腦不受時間約束。人類身為一種生物,臣服於時光的宰制,最大的侷限莫過於人世走一回的年數,最後難逃終死的命運。



      而我們人類視死期為仇敵。



      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可望多活幾年,少一點病痛,甚至奢望活得更長久,能上看一千歲。真的嗎?這要看你信不信英國AI生物學者奧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的預言。未來,回春生物科技可減緩人體器官組織的衰老,也能修復或置換不再管用的部位。



      不設限,為時光灌注更多生命力。



      假如這一招失靈,人類還是有可能上載人腦的內容至另一個平台——一個最先不是肉身的平台。



      你願意選擇走上那條路嗎?



      假如生死由得你抉擇呢?



      活得長長久久,甚至永生不死,絕對會影響我們對時光的概念——但你可要記得,鐘錶時間充其量只是機械時代的發明�必需品。動物照季節過活,不看時鐘度日。未來,人類會另尋新方法來度量時間。



      機械時代起始於工業革命,我想加以思考一番,研究一下工業革命對人類有何衝擊。我的家鄉在英國蘭開夏(Lancashire),地表首批大型棉花加工廠在這裡立足,從此徹底改變地球人的生活。短短兩百五十年的光陰,人類怎麼走到今天這田地?



      我想知道,為何對電腦學感興趣的女性少之又少。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嗎?



      我也想宏觀人工智慧,視角包括宗教、哲學、文學、神話、藝術,其中不外乎以世俗人生故事,例如科幻小說、電影、歷久不衰的沉迷�直覺,訴說著天外可能還有天,有外星人、異形、或天使。



      AI一詞在一九五?年代中期出現,發明人是美國電腦專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他和友人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所見略同,認為進入一九七?年代之後,電腦已能和人類的智商打平。艾倫.圖靈(Alan Turing)則認為,二???年電腦追平人類比較合乎現實。



      然而,AI這新詞發明了四十年,IBM的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才在一九九七年擊敗西洋棋王卡斯帕洛夫(Kasparov)。拖這麼久,是因為運算力要兼具電腦容量(記憶體)和處理速度兩大要素。簡言之,當年的電腦還不夠力,無能實現麥卡錫、明斯基和圖靈的冀望。而這三位男士登場前,在十九世紀初,有一位女傑愛達.洛芙萊斯(Ada Lovelace)隔代傳遞靈感,後來讓圖靈構思出一套法則,用以辨識AI是否已經能完美模仿真人,後世稱為「圖靈測試」。



      機器尚未厲害到能以假亂真的境界。



      未來難以預料。



      本書集結的十二則位元組文,既不是人工智慧史,也不是大科技或大數據的故事,只不過本書常觸及這三方面。



      位元(bit)是電腦資料最小的單位,屬於二進位,非零即一。一個位元組裡有八個位元。



      我的意圖並不高遠。讀者若對AI、生科、大科技、數據科技不太感興趣,我盼讀者仍能從這些文章裡讀出興味,時而看得心驚膽顫,時而覺得能隨時觸類旁通。在人類躍進的路上,大家都有必要掌握人類進程的動態,關注未來是否將進化為半機半人(transhuman),甚至演進為擺脫軀殼的後人類(post-human)時代。



      這些文章有部分重疊之處,既可視為十二片拼圖,也能各自獨立。



      當然,如果人類和時間的關係生變,人類和空間的關係也會異動,因為愛因斯坦闡述過,時間和空間並非彼此區隔,而是同一匹布上的兩部分。



      人類愛搞區隔,喜歡和異己劃清界線,常分位階高下,也因優越感而自外於生物界,結果陷地球於不義,人類將彼此互爭互奪,搶盡最後一滴資源才甘心。



      電腦革命促使資訊四通八達,人類如能加以善用,或許能終結「價值」和「存在」互不相干的這種錯覺,或許能終結不夠聰明的擔憂。不管人或機,能獻計就是寶,只求未來不是死路一條,不要踏進大戰或氣候劇變的絕境。末日更有可能是天災人禍一起來。



      暫且不要以人工智慧稱呼AI吧。「替代智慧」也許較為貼切。我們確實需要替代途徑(alternatives)。




    其 他 著 作
    1. AI人工智慧與我們的距離(雙冊套書):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
    2. AI人工智慧與我們的距離(雙冊套書):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
    3. 激情(珍奈•溫特森魔幻寫實小說代表作,首見正體中文譯本)
    4. 挑戰莎士比亞1:時間的空隙
    5. 筆電愛情 The PowerBook
    6. 正常就好,何必快樂? 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
    7.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 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