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方傳統的「打罵教育」
遇上美國教育家的「柔性管理」
在講求民主的時代,體罰已逐漸被淘汰,
但——不能打罵孩子,就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了嗎?
那你真是愧對「父母」的身分!
雅各布.艾伯特(Jacob Abbott)告訴你:
只有無能的父母才會訴諸暴力,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是因為「認同感」尚未成立!
遇上美國教育家的「柔性管理」
在講求民主的時代,體罰已逐漸被淘汰,
但——不能打罵孩子,就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了嗎?
那你真是愧對「父母」的身分!
雅各布.艾伯特(Jacob Abbott)告訴你:
只有無能的父母才會訴諸暴力,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是因為「認同感」尚未成立!
The Principles on Which a Firm Parental Authority May Be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ed, Without Violence or Anger, and the Right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and Mental Capacities Be Promoted by Methods in Harmony with the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venile Mind
——在符合青少年心理結構及性格特點的原則下,以柔和手法建立家長的權威;並以非暴力形式正確促進青少年道德與心理發展
▎三種帶有「暴力」性質的教育方法
?體罰
有些父母會在一氣之下責打孩子,甚至將孩子關進「小黑屋」,
他們認為這類懲罰能有效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事實上,過度的刺激不僅傷害幼童身體的正常發育,
更可能導致孩子長期對父母、家庭抱持怨恨心態,
成為長大後神經錯亂或身體機能失調的根源,為日後生活埋下隱患。
?恐嚇
所謂「恐嚇」,就是利用恐怖故事和鬼怪形象威脅孩子。
「再不乖乖聽話,幽靈就會把你帶走吃掉喔!」
這些恐嚇看似未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
恐怖心理卻透過孩子的想像無限放大,
最終產生精神疾病,開始害怕黑暗或者害怕獨自一人。
?斥責
在所有的暴力教育中,斥責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父母希望透過嚴厲的批評和責罵,使孩子產生愧疚感和危機意識。
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如果用力過猛,傷害孩子的敏感神經,
很可能適得其反,導致孩子出現焦慮症,隨時處於恐懼和緊張中。
▎兩種樹立父母權威的「懷柔」技巧
?有錯必懲:抑制叛逆心理
所謂柔性教育,並不是指無止境地溺愛孩子,
而是把「順從」培養成孩子的習慣,讓他們「自主聽話」。
父母要切記:不要讓孩子透過叛逆的行為來獲得好處。
相反,當孩子反抗家長的指示或感到不以為然時,
家長應適度處罰孩子,讓他們因叛逆帶來負面的結果。
本書將引導各位父母辨別正確的懲罰方式,
既避免孩子受創傷,又可達到教育的效果。
?學會獎賞:鼓勵順從行為
當孩子表現出順從時,父母的反應關係到孩子是否繼續保持。
大多數的父母會準備一項獎賞,作為勸誘孩子向善的方式,
這樣做雖無大錯,卻讓順從變成了一項「買賣」行為:
聽話是為了得到禮物,如果沒有禮物就不一定聽話。
把孩子正確的行為與獲獎的快樂連繫起來,才是積極的獎賞原則!
本書特色
本書是美國知名教育家雅各布.艾伯特唯一論述柔性權威家教和適度懲戒在兒童教育、成長方面作用和意義的經典著作,出版史達100多年,在西方被譽為教育界的必讀書,至今仍再版,可見作品價值所在,書中的案例雖年代久遠,但道理和方法卻未曾過時,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難覓瑰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