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新驛境.鐵道記憶:高雄車站遷移及鐵路地下化紀念影像集

新驛境.鐵道記憶:高雄車站遷移及鐵路地下化紀念影像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171127
謝明勳
晨星
2022年12月01日
193.00  元
HK$ 164.05  






ISBN:9786267171127
  • 叢書系列:晨星叢書
  • 規格:平裝 / 208頁 / 21 x 26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晨星叢書


  • 藝術設計 > 攝影 > 各類攝影 > 紀實攝影











      日治末期,高雄市區逐漸擴大,作為新興高雄市的鐵道門戶,帝冠式建築高雄新驛於1941年落成啟用。



      二十一世紀初,高雄捷運工程及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全面啟動,帝冠式車站主體幸運地保留下來,以十七天的時間大挪移,搬遷至臨時位置,作為高雄願景館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展示館。



      2002年至2018年,第四代臨時車站擔負起鐵路地下化工程進行與大高雄縣市合併後的交通重任。2021年9月,移位十九年的歷史建築高雄火車站,回歸新高雄車站中軸線定位。高雄鐵路地下化全部工程於2025年完成,本書收錄長達二十年的影像紀錄,見證二十一世紀以來高雄城市風貌的大躍進,尤其是從左營到鳳山,沿線十五公里鐵路切換下地後,都市縫合地景的蛻變,成為大高雄煥然一新的都會風貌。



    本書特色



      1.集高雄鐵路地下化20年影像史,一方面記錄地下化工程發展,一方面保存了消失的鐵道地景紀錄,具有鐵道文化資產面向的影像書。



      2.忠實紀錄下都市演變的過程,將高雄老車站遷移保存及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的過程影像,透過書冊影像說故事的方式,收藏鐵道與市民依存的生活記憶。


     





    館長序|由鐵軌到綠帶:縫合城市、保留記憶? 李旭騏

    作者序|見證都市地景的改變



    chapter1

    高雄帝冠式車站遷移保存

    The preservation and moving of the imperial crown-style Kaohsiung Station building



    chapter2

    左營舊城

    Zuoying (Jiucheng) Station



    chapter3

    內惟、美術館

    Neiwei Station - Museum of Fine Arts Station



    chapter4

    鼓山車站

    Gushan Station



    chapter5

    愛河鐵橋

    Love River Bridge



    chapter6

    三塊厝

    Sankuaicuo Station



    chapter7

    高雄車站

    Kaohsiung Main Station



    chapter8

    機檢段、鐵路新村

    Railway Workshop.Railway New Village



    chapter9

    民族、科工館

    Minzu Station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tation



    chapter10

    正義、鳳山

    Zhengyi Station - Fongshan Station



    高雄車站地下化重要大事記





    館長序



    由鐵軌到綠帶:縫合城市、保留記憶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代理館長? 李旭騏




      120年前鐵路建設帶動港口發展,奠定年輕城市的發展雛型。隨著城市擴大,貫穿都市的鐵路線限縮了發展幅度,更帶來嚴重的市區交通壅塞問題。1989年臺北市第一階段鐵路地下化完工,有效疏解市區車潮,遂使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成為市民引頸期盼的公共建設。2006年1月,行政院正式核定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全長共約15.37公里,並將原有之左營、高雄及鳳山等車站全部納入地下化工程計畫。



      面對地下化工程完工後,騰空的鐵路路廊該如何運用?早期有用作開發及鋪設高架橋的種種案例,高雄鐵路地下化後的廊道面積約有6個中央公園,該如何利用,頗受矚目。在市府積極爭取下,提出了綠廊道計畫,將全線規劃為綠化園道,提供民眾有休憩、展演、廣場、綠地的空間,讓土地從喧囂的交通用地中釋放,變身成貫穿市中心,長達15公里少見的城市綠色園道,不僅提供城市最需要的大片綠地,更給予周遭居民廣大的休憩空間。從高空俯瞰,愛河經過市區,加上有綠園道相互輝映,也使得高雄邁向更綠化、宜居的城市發展藍圖。最終,2016年交通部允諾臺鐵綠園道土地無償提供予市府,城市綠園道的計畫終能落實。



      2018年10月14日,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第一階段完工。高雄市府著手處理鐵路地下化後騰出的路廊,並進行城市縫合。首先取消沿線7處平交道及16處公路立體交叉設施,並陸續拆除及填平橫跨市區的大順陸橋、中華地下道等,直至2021年2月最後一座穿越鐵路線的中博高架橋拆除後,象徵高雄市區內已無跨越鐵路的立體交叉路廊。地下化工程解決了因平交道所衍生的交通壅塞,亦使交通路網更趨完備,如新庄子路的貫通,不再因鐵路線而阻隔,串聯鐵道兩側生活圈,縫合高雄南北地貌及景觀,達到區域平衡發展。



      隨著地下化工程的完工及綠園道的設置,有效消除鐵路沿線兩側地區發展阻礙,帶動沿線周邊土地整合利用,營造交通、生態與綠建築環境等諸多效益,然而,城市紋理及景緻也將隨著鐵路地下化後有了翻轉。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紀錄鐵路地下化前後城市容貌改變,與謝明勳老師合作共同出版影像集,為百年城市發展留下鐵路地景的記憶。



    作者序



    見證都市地景的改變




      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通車後,同時新增七座捷運化車站,我每天上下班搭車,也從過去的高雄車站,就近改在民族車站。



      從地底最深處的民族車站上來,出口階梯外就是以前的臨港線及屏東線鐵路,右手邊的道路,曾是第二階段的屏東線鐵路。往民族陸橋方向走去,機車便橋拆除了,變成寬敞的民族一路。民族陸橋下,曾經舖有四股軌道,從橋孔穿越,西邊原本是高雄檢車段和洗車場,前方的鐵道二街,本來是火車走的地方。



      每天走在綠園道上,眼前的全新景觀,也漸漸習以為常,當我再從硬碟中看到火車三年前還在同一個地方跑的照片,竟然覺得陌生,「啊!以前是這個樣子呀!」,再仔細比對周圍明顯的地標,才能清楚定位現在的位置。



      高雄帝冠式車站於2021年遷回都市中軸線,再度坐落在中山路的地景端點,陳其邁市長在老站遷移定位典禮致詞:「偉大的城市珍惜過去一起奮鬥打拚的建築跟歷史,代表這個城市是真心對待每一個組成的市民,因此,車站的保留,不僅是保留建築,亦是保留記憶,更重要的是,保留高雄人共同的感情。」



      都市是有生命的,每天都在變化,習以為常的市街風景,其實隨時都在新陳代謝,構成市民歷史記憶的連續性。



      近二十年來,隨著數位相機的普及,甚至口袋裡的行動電話也可以隨手拍出好的影像,紙本照片已經不再作為記錄日常生活的媒體,取而代之的是存在手機、電腦硬碟、甚至網站、雲端的電子圖檔。看似紀錄方便、數量龐大,分享容易,卻也一段時間就可能消失無蹤。



      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五十年以上的公有建造物及附屬設施,就得要評估文化資產價值,不可隨意拆除消滅。可是每天連續變化的都市地景,可能不到十年,就已經認不出來,甚至永遠消失了。



      為了忠實紀錄下都市演變的過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特別提案,將高雄老車站遷移保存及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的過程影像,編輯成冊,希望建立核心地景的「當代典藏」。



      為了凸顯數位時代的影像紀錄特質,書中所有圖片,全部由數位相機或是附有鏡頭的手機所拍攝,時間介於2002年至2022年,正好也是高雄老站建築初次遷移,又歸回定位坐落,以及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核定動工到切換通車的時間帶。



      這二十年來,拍攝的相關影像數量非常多,選擇的標準,以忠實記錄「消失的地景」為原則。例如帝冠式車站移過去,又遷回來的歷程;或是火車行駛在高雄市區地面的風景;高雄機務段、檢車段、鐵路新村拆除前的規模;陸橋、地下道原本的樣子等等。



      第一輪挑出兩千多張數位影像,可是受限於篇幅,只能先將鐵路地下化施工過程,以及記錄鐵道營運變遷的照片剔除。如此斷捨離後,第二輪仍然有六百多張,對作者來說,要講的故事太多,實在難以取捨,只好借助王御風、張曉旻、鍾宛君、莊建華等學者委員,從歷史專業及市民觀點,逐一檢視討論,最後決定這二百多張圖片。



      至於鐵路地下化施工過程,已消失的地面車站、設施和作業,還有高雄港站、前鎮、草衙、中島等臨港線鐵路地面風景,隨著亞洲新灣區及輕軌的成形,沿線地景也有了極大的變化,希望有機會以續集來呈現。



      書中所有的數位影像,印刷出版的同時,也捐贈給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希望藉此拋磚引玉,鼓勵大家,隨手記錄我們的都市變遷,留下共同的城市記憶。




    其 他 著 作
    1. 解鎖!北號誌樓
    2. 哈瑪星台灣鐵道館:台灣百年鐵道縮影
    3. 西遊記考論:從域外文獻到文本詮釋
    4. 屏潮新幹線:六塊厝=屏東=潮州高架雙軌電氣化通車紀念
    5. 屏潮新視野:歸來=潮州高架鐵路西線通車紀念
    6. 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