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學術工作者的學術論著包括了很多形式,像是學位論文、研討會論文、期刊論文以及教科書等,各有不同的目的。其中研討會論文通常以交流、研討為目的,發表時僅有初步概念或初步研究成果,時效性高,迴轉率也很高,幾個月之內就可以達到知識流通的目的。期刊論文大都較完整,正確性高,但時效性就低多了,一篇期刊論文從投稿到接受、從接受到刊登,少則一、二年,多則三、四年。學者笑稱一篇期刊論文的讀者,僅有作者群們及審查者,雖然不盡屬實,但確實點出了期刊論文的困難度。
教科書又是另一種情形,出名學者寫的經典教科書,全世界都奉為圭臬,各所大學都會拿來作為教科書使用;普通的教科書或是冷門的課程,沒有過多的追隨者,但至少也有作者授課班級的同學使用。所以只要是教科書,其影響性就高,不容出錯。要放入教科書的內容,不必然是作者自己發現的理論,但一定是千錘百鍊、正確無誤的資料。很多非學術工作者,沒釐清不同的學術論著有不同的目的,就容易推論出錯誤的結論。其實研討會論文比較像初步研究成果,期刊論文屬研究成果,而教科書比較類似教學成果的彙整,而非研究成果。誤以為研討會論文或教科書等同於升等論著,其實是似是而非的謬論。
我在教學尚未成熟之時,很多的理論尚不理解、很多的邏輯尚未釐清,便開始撰寫教科書,雖然內容並沒有過多錯誤,但於今自己看了,覺得可改進之處甚多。承蒙五南的侯主編給我一個修正的機會,但學疏不是用年齡可以補救,才淺不是用歲月可以替換的,明知難成,勉力為之,這樣的這一本書也是出版了
一本教科書的出版,需要感謝眾多人的協助。很多公司的個案同意讓本書使用,我們需要表達萬分的感激。其次,我的助理映彤花了很多時間在校對、排版,是本書能夠出版的功臣。五南文化事業機構在大學生愈來愈少,且愈來愈少買教科書的狀況下,還願意出版,我衷心感謝。
方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