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走進禪詩:禪詩中的禪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89699
蕭麗華,黃秀珠,吳靜宜
2022年11月10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5989699
叢書系列:
琉璃文學
規格:平裝 / 296頁 / 15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琉璃文學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禪修
同
類
書
推
薦
淨慧法師開示語錄(2):放下煩惱的包袱
神會大師證道歌顯宗記溯源:月溪法師文集(5)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禪外說禪
傳入西藏的中國禪法
內
容
簡
介
禪法的關鍵處,祖師們都是以詩偈示道,
禪宗的祖師代代以詩傳法,
所以,參禪當以參詩為要。
拈花微笑讀禪詩
從釋迦牟尼佛傳給摩訶迦葉的「涅槃妙心」,到初祖達摩「廓然無聖」的心,再到二祖慧可「豁然自覺」的心,都是禪宗祖師心法的傳遞。
影響了後來一花開五葉的禪宗宗風,每一句師徒對話,都是「以心印心」的「偈語」,祖師們也就留下一首又一首的詩偈。於是,「詩偈」成為禪宗弟子「明心見性」的根據。
本書從禪史、禪學和文學,解讀四十首精選禪詩,分為祖師禪、分燈禪、居士禪三大篇。從釋迦摩尼佛到六祖惠能,「祖師禪詩」如何詩燈相傳?從「分燈禪詩」的五家七宗,一探各家名僧所悟禪境。「居士禪詩」則透過王維、李白、蘇軾等詩作,看居士們如何參禪修道?
佛陀早已把他的教法化為十二分教,其中的「伽陀」(g?th?)和「祇夜」(geya)都是詩。通過讀詩,我們對禪的領悟將更精確而深刻。詩可以是禪悟的契機,也可以是悟後的語言,甚至可以做為禪的教法。
讀禪詩可以品味:詩中的禪、禪中的詩,一旦與自己的生命經驗有了連結,就能打開我們心中的寶藏,也因此有了悟道的契機。
?
目
錄
自序一 拈花微笑讀禪詩——蕭麗華
自序二 禪詩禪史話人生——吳靜宜
壹 祖師禪詩
釋迦牟尼佛〈付法偈〉
傅翕〈空手把鋤頭〉
菩提達摩〈一花開五葉〉
僧璨〈信心銘〉(節選)
弘忍〈有情來下種〉
惠能〈示法偈〉
貳 分燈禪詩
〔牛頭宗〕牛頭法融〈心銘〉(節選)
〔洪州宗〕南嶽懷讓〈心地含諸種〉
〔溈仰宗〕仰山慧寂〈付法偈〉
〔溈仰宗〕香嚴智閑〈悟道偈〉
〔法眼宗〕永明延壽〈永明妙旨〉
〔法眼宗〕長慶慧稜〈萬象叢中獨露身〉
〔曹洞宗〕洞山良价〈君臣五位偈〉
〔曹洞宗〕曹山本寂〈焰裡寒冰結〉
〔雲門宗〕德山緣密〈委曲商量〉
〔雲門宗〕天衣義懷〈開悟偈〉
〔臨濟宗〕臨濟義玄〈臨終偈〉
〔臨濟宗〕汾陽善昭〈示眾偈〉
〔黃龍派〕黃龍慧南〈趙州吃茶〉
〔楊岐派〕虛堂智愚〈一重山了一重雲〉
參 居士禪詩
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王維〈登辨覺寺〉
李白〈廬山東林寺夜懷〉
杜甫〈望牛頭寺〉
白居易〈寄韜光禪師〉
柳宗元〈禪堂〉
李商隱〈北青蘿〉
龐蘊〈無念清涼寺〉
司馬光〈為景仁解禪〉
蘇軾〈贈東林總長老〉
黃庭堅〈寄黃龍清老〉
秦觀〈圓通院白衣閣〉
王洋〈寄題鄧成之粟庵〉
陸游〈仰首座求鈍庵詩〉
耶律楚材〈西域和王君玉詩〉
劉基〈立春夜聞蛙鳴作〉
王守仁〈題灌山小隱〉
袁宏道〈戲題飛來峰〉
湯顯祖〈高座陪達公〉
張問陶〈禪悅〉
附錄 禪宗法脈傳承表
序
自序一
拈花微笑讀禪詩
蕭麗華
從禪宗第一本燈錄《祖堂集》開始,就可以看到禪與詩偈不可分割的關係。在著名的「拈花微笑」公案中,釋迦牟尼佛的〈付法偈〉說:「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這開啟了中國禪宗史上燈燈相傳的法統與以詩傳法、以詩印心的特質。
從此,西天二十八祖達摩成為中國禪宗初祖,初祖再傳給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直到惠能,乃至於分燈後超佛越祖的禪師,都以詩偈把無形無相的禪法傳遞下去。詩偈這種獨樹一格的禪宗語言,為歷代禪師保留著智慧的花串。於是,禪史上的禪詩成了中華文化的瑰寶,是禪者生命的明鏡與智慧的雋語。
達摩到中土後付法給慧可,也說了一偈:「吾本來此土,傳教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首偈暗示禪宗將在中土大興法脈,一花開五葉,於是形成了由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到六祖惠能,一脈相傳的祖師禪血脈;與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宗,加上臨濟宗分出的黃龍、楊岐二派,統稱之為「五家七宗」的分燈禪。《天目中峰和尚廣錄》說:「所云五家者,乃五家其人,非五家其道也。」五家的宗旨都是達摩餘緒、惠能禪道,不同的只是「語言機境之偶異」而已。
惠能是南宗禪的創立者,他的〈示法偈〉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的禪法總綱為:「我此法門,從上以來,頓漸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雖然禪宗史上以神秀為漸,惠能為頓,但是惠能認為不論頓漸,禪宗從祖師以來強調的都是「無念」、「無相」、「無住」。偏偏禪法的關鍵處,祖師們都是以詩偈示道。所以,參禪當以參詩為要。
溈仰宗的宗風,《宗門十規論》說它「方圓默契」,《五家宗旨纂要》則說是「明暗交馳,體用雙彰」;臨濟宗的宗風,《人天眼目》說它「大機大用」,《五家宗旨纂要》則說是「棒喝齊施,虎驟龍奔」;曹洞宗的宗風,《五家宗旨纂要》說它「道合君臣,正偏回互」;雲門宗的宗風,《人天眼目》則說是「截斷眾流,不容擬議」;法眼宗的宗風,《萬法歸心錄》說它「對症施藥,垂機迅利,掃除情解」……,這些評唱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如何分辨五家七宗的禪風?我認為,通過閱讀五家七宗的禪詩,對這些應機而產生的、接引學人的不同方法,就能更心領神會其中細微差別的奧妙之處。
元好問〈贈嵩山雋侍者學詩〉說:「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妙解詩與禪相通之意。但是,「詩」真的只為「禪」錦上添花,「禪」真的只為「詩」增上境界而已嗎?詩的妙處在於象徵,禪的妙處在不語;詩禪合轍,相輔相成,祖師大德早已知道這等妙用。早在中國周代《易經.繫辭》上就記載著孔子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在精神認知的世界,語言是有限的,但詩卻能以意象象徵涵括無限。古印度時期,佛陀也早已把他的教法化為十二分教,其中的「伽陀」(g?th?)和「祇夜」(geya)都是詩。通過讀詩,我們對禪的領悟將更精確而深刻。詩可以是禪悟的契機,詩也可以是悟後的語言,詩甚至可以做為禪的教法,這就不只為「禪」添花錦而已。
六朝到兩宋之間,不僅是禪宗發展的極盛期,也是詩僧輩出的年代。從六朝第一代詩僧:康僧淵、支遁、道安、慧遠等,能詩的高僧近四十人,高僧與文士以詩歌互動,促成詩禪合轍;唐代則屬於第二代詩僧輩出的時期,能詩的僧人數以百計,詩集更多,而唐至五代,僧人詩集就達四十多部,出現以皎然、寒山、拾得、齊己、貫休等大批詩僧,詩作豐富,成果斐然;兩宋僧集更逾四、五百人,流播廣披日、韓與越南。
禪宗與佛教的妙旨,在僧俗間以詩歌為弘法途徑,對文人的思想與信仰影響深遠。在中國,詩是科舉應試科目之一,文人的主流作品為詩歌,因此文士受禪師影響所產生的禪詩也極為大宗。王維有「詩佛」之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詩意空靈,禪境雋永。柳宗元也崇佛,「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寫出天地迥絕,極富禪意的境界。白居易中年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許,曾說:「坐倚繩床閒自念,前生應是一詩僧。」詩作近三千首,半數以上有禪理禪趣。蘇東坡受佛教影響更大,結交的名僧遍五家七宗,以雲門和臨濟為主。蘇軾以禪入詩,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禪詩佳句,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等,不勝枚舉。閱讀這些知名文士的禪詩,將更能貼近士大夫與庶民的心靈,彰顯禪宗的影響力是雅俗共賞的。
這本書的構想起於法鼓文化,承聖嚴法師創造人間淨土的教誨,期能為當代人選讀精彩禪詩,為紛亂不安的人心帶來清涼的休歇。個人長年研究佛教文學與古典禪詩,因此義不容辭承擔下來。考慮祖師大德禪法精妙更勝於文人居士,因此本書配合禪宗發展史,分為「祖師禪」、「分燈禪」與「居士禪」三大範疇,期能完整顯現禪宗史上諸位禪師的精華與智慧,及其普及於歷代文士信仰所產生的涵濡成果。
「祖師禪」與「分燈禪」共選詩二十首,主要從歷代禪典中挑選出詩偈,配合禪史公案與個人的禪修體驗加以解讀。禪宗典籍除經典之外,公案語錄最為大宗。產生於晚唐的《祖堂集》,收錄祖師大德詩偈凡三百四十五首,待進入入兩宋與明、清,更陸續有《景德傳燈錄》、《古尊宿語錄》、《指月錄》、《續指月錄》、《碧巖錄》、《虛堂集》、《禪林類聚》、《禪宗頌古聯珠集》等語錄、燈錄,禪宗詩偈不計其數,都是本書選錄的來源。「居士禪」則由黃秀珠老師精心挑選唐、宋、元、明、清二十位詩家,再由黃秀珠、吳靜宜兩位老師聯合撰寫。禪詩在歷代詩家和禪客之間薈萃交激,產生吸引文人墨客的禪思,有別於祖師大德的詩偈,能為禪詩增添新的風采。僧人詩偈與文人禪詩,這兩股僧俗合奏的詩偈歌頌,共同成就禪宗史上禪文學與禪化的奇葩,以及人人心靈可資修養的沃土。
二○二二年七、八月間,我密集閉關寫作,心靈彷彿回到法鼓山禪堂裡再度打了一次禪七。當年聖嚴師父教導默照禪的苦口婆心,以及孱弱劬勞的身影歷歷在目。法鼓山曾經是我心靈最大的休歇處,本書若能為中華禪法鼓宗盡一點心力,也算稍稍能不愧對師父的教誨。願以此書功德迴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蕭麗華)
自序二?? ?
禪詩禪史話人生? ?
吳靜宜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遭遇和生命起伏,佛教除了高僧大德的傳記外,追尋佛道的在家居士,他們生命中的喜、怒、哀、樂,更是貼近我們的生活,容易引人共鳴。而跟著詩人居士的人物故事,與參禪體驗,希望能讓對禪已經有所認識,又或者感覺自己似懂非懂,甚至還不認識佛法的朋友們,都可以一同用比較輕鬆的方式,來深入佛法世界。透過一位位詩人豐富的人生歷練,盼能讓讀者點燃心燈,學習居士如何面對生命抉擇時的智慧,進而也能夠受到啟發,而更認識自己的自在本性,體悟人生。
或許有人會說自己沒有慧根,沒有宗教信仰,會不會無法明白?本書縱貫禪史的歷史脈絡傳承,從祖師禪詩開始介紹,藉由釋迦牟尼佛〈付法偈〉的開示,開始了以詩傳法的傳統,於是詩偈成為接引文人雅士的最好方法。唐代之後一花開五葉,大部分的人對於分燈禪的差別並不清楚,因此透過介紹五家七宗不同的語言機境,企盼讓每個人尋找容易進入的方法,享受相應的作品。詩與禪都是高度智慧的結晶,更是最容易親近進入的法門。
略過六朝至初唐的詩僧,本書直接從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開始,〈題大禹寺義公禪房〉是居士因科考失利,漫遊大禹寺而留下的作品,詩中描述結識了心如蓮花的高僧義公,並以自然山水襯托其光風霽月,讚美習禪的成果。當人生中遇到逆境,不妨效法孟浩然走進禪詩與自然山林,生命中自然會找到新的出路。維摩居士王維,號稱詩佛,他的〈登辨覺寺〉除了描寫寺院勝景,更讓讀者認識修行十個階段,了解詩人如何修禪以領悟禪法的歷程。學習是漸進的,修行路上除了頓悟,也需要生活中不斷地成長與累積,才能讓心思愈來愈澄澈清明。青蓮居士李白,是才情只應天上有的謫仙人,而在晚年遭流放夜郎後,特別到廬山尋訪東晉慧遠所建的東林寺,並以〈廬山東林寺夜懷〉詩,分享禪坐如何讓身心靈進入一種不可思議的境地。
開創點鐵成金的山谷居士黃庭堅以詩文書畫聞名,是宋代居士禪的代表人物,透過吟詩、書畫、焚香、品茶、賞花與嘗食等日常生活,融入靜觀禪坐的體悟,與蘇軾一同開展出遊戲三昧,打造文字禪的新高度,使得宋代士大夫競相追隨,從而形成一股詩、畫、禪合流的文化風尚,而這也正是現今時代的潮流。黃山谷在困境時,透過〈寄黃龍清老〉表達自己對禪道的體會,詩中化用禪宗公案故事,以詩歌濃縮禪史,以「騎驢覓驢」、「非馬喻馬」表明禪宗修行乃要求自修自證、自悟佛道,悟道不能向外覓求。說明悟道如人飲水,在於每個人心中,不能向外求,而需以超然物外之心才能悟道。
在現今紛擾的塵世間,感謝有如此美好的緣分,能夠一同與師長、詩友們一起走進禪詩,並靜下心來,期待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你我能夠從每一位禪門居士身上學到人生智慧,期盼禪詩能夠洗滌你我的心靈,因為親近禪,讓我們彼此都能找到清涼心,因而開啟菩提智。(吳靜宜)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