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噪音:夏宇詩歌的媒介想像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6269535071
張皓棠
秀威經典
2022年10月26日
97.00 元
HK$ 82.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9535071
叢書系列:
台灣詩學論叢
規格:平裝 / 182頁 / 14.8 x 211 x 0.9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台灣詩學論叢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打GAME闖關玩古文:Login古人世界,Carry語文知識,以遊戲模式解鎖學習新成就!
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從小寒到冬至,古典詩詞中的時間美學
域外華人的多音交響: 2022「東南亞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論集
殷墟甲骨斷代綜述
中國當代文學史編寫史1949-2019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字句鍛鍊法〈定稿本〉
日本真風貌:中田英壽行遍20萬公里,只為遇見日本之最
中國思想與抒情傳統 第二卷:佛法與詩境
狎客行
現代狎客行
詭奇兵法:孫臏
內
容
簡
介
媒介如何介入現代詩學?
媒介如何牽引書寫層次?
而詩人又為媒介帶來何種炫彩斑斕的想像?
作者張皓棠以近年自德國崛起的「媒介考古學」出發,導引其獨特的「科技─認識論」,提出現代詩的「媒介式文學分析」。本書以詩人夏宇的《粉紅色噪音》、《這隻斑馬》、《那隻斑馬》與《第一人稱》為例證,探尋夏宇在其炫彩斑斕的詩集中所賦予的媒介與想像,討論夏宇如何用機器翻譯、流行歌、電影媒介牽引出「書寫」的層次,分析載體上文學與物質性的呼應關係,並直指夏宇獨特的噪音美學,體現其對媒介的洞見與嶄新的詩意。
「《粉紅色噪音》是詩學與科技接軌的絢爛想像,為機器翻譯的誤譯所讚嘆,並轉化為獨特的美學體驗並延展中文語句的疆界。」
「《這隻斑馬》與《那隻斑馬》透過歌詞、句形、色塊與書本的外部技術顯現了流行歌的輝煌與殞落,並以書本的物質性介入了詩與歌的界限。」
「《第一人稱》則將電影剪輯技術與畫外音縫入詩語言中,開啟了電影與詩相接的新可能。」
本書提出不同以往的觀看角度,重新檢視文本的詩學核心、創作實踐與整體架構,希望帶來嶄新的閱讀體驗,同時鼓勵讀者嘗試以不同媒介進行創作,讓詩意無遠弗屆。
本書特色
★作者張皓棠以近年自德國崛起的「媒介考古學」出發,導引其獨特的「科技─認識論」,提出現代詩的「媒介式文學分析」。
★本書以詩人夏宇的《粉紅色噪音》、《這隻斑馬》、《那隻斑馬》與《第一人稱》為例證,探尋夏宇在其炫彩斑斕的詩集中所賦予的媒介與想像。
?
目
錄
【總序】二○二二,不忘初心�李瑞騰
【第一章】導論
▍一、從現代詩中的媒介樣貌談起
▍二、何謂媒介:當代媒介研究的回顧
▍三、夏宇詩歌的媒介式文學分析
▍四、文獻與對話
▍五、章節概述
【第二章】雜訊:《粉紅色噪音》與機器翻譯
▍一、不合時宜的幻想媒介
▍二、《粉紅色噪音》的創作過程與數位媒介的分析方式
▍三、機器翻譯的運行規則與誤譯的書寫
▍四、機器翻譯的歧譯之用
▍五、雜訊漫漶:噪音特徵與《粉紅色噪音》的物質性
【第三章】噪音:《這隻斑馬》與《那隻斑馬》的流行歌
▍一、臺灣流行歌的文化歷史
▍二、夏宇對流行歌工業的觀察
▍三、靡靡之音的界線消長
▍四、流行歌詞寫作技術與現代詩的音感
▍五、流行歌特徵與《這隻斑馬》與《那隻斑馬》的物質性
【第四章】噪點:《第一人稱》的攝影與電影
▍一、攝影、電影與噪點
▍二、壞照片:從刺點虛構故事
▍三、鏡頭、畫外音與剪輯:電影敘事的引入
▍四、陌生人、詩、漂移以及壞照片:《第一人稱》的再經驗
【第五章】結論
【參考文獻】
序
總序
二○二二,不忘初心
�李瑞騰
一些寫詩的人集結成為一個團體,是為「詩社」。「一些」是多少?沒有一個地方有規範;寫詩的人簡稱「詩人」,沒有證照,當然更不是一種職業;集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通常是有人起心動念,時機成熟就發起了,找一些朋友來參加,他們之間或有情誼,也可能理念相近,可以互相切磋詩藝,有時聚會聊天,東家長西家短的,然後他們可能會想辦一份詩刊,作為公共平臺,發表詩或者關於詩的意見,也開放給非社員投稿;看不順眼,或聽不下去,就可能論爭,有單挑,有打群架,總之熱鬧滾滾。
作為一個團體,詩社可能會有組織章程、同仁公約等,但也可能什麼都沒有,很多事說說也就決定了。因此就有人說,這是剛性的,那是柔性的;依我看,詩人的團體,都是柔性的,當然程度是會有所差別的。
「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看起來是「雜誌社」,但其實是「詩社」,一開始辦了一個詩刊《臺灣詩學季刊》(出了四十期),後來多發展出《吹鼓吹詩論壇》,原來的那個季刊就轉型成《臺灣詩學學刊》。我曾說,這一社兩刊的形態,在臺灣是沒有過的;這幾年,又致力於圖書出版,包括同仁詩集、選集、截句系列、詩論叢等,今年又增設「臺灣詩學散文詩叢」。迄今為止總計已出版超過百本了。
根據白靈提供的資料,二○二二年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有八本書出版(另有蘇紹連主編的吹鼓吹詩人叢書二本),包括截句詩系、同仁詩叢、臺灣詩學論叢、散文詩叢等,略述如下:
本社推行截句幾年,已往境外擴展,往更年輕的世代扎根,也更日常化、生活化了,今年只有一本漫漁的《剪風的聲音──漫漁截句選集》,我們很難視此為由盛轉衰,從詩社詩刊推動詩運的角度,這很正常,今年新設散文詩叢,顯示詩社推動散文詩的一點成果。
「散文詩」既非詩化散文,也不是散文化的詩,它將散文和詩融裁成體,一般來說,以事為主體,人物動作構成詩意流動,極難界定。這一兩年,臺灣詩學季刊除鼓勵散文詩創作以外,特重解讀、批評和系統理論的建立,如寧靜海和漫漁主編《波特萊爾,你做了什麼?──臺灣詩學散文詩選》、陳政彥《七情七縱──臺灣詩學散文詩解讀》、孟樊《用散文打拍子》三書,謹提供詩壇和學界參考。
「同仁詩叢」有李瑞騰《阿疼說》,選自臉書,作者說他原無意寫詩,但寫著寫著竟寫成了這冊「類詩集」,可以好好討論一下詩的邊界。詩人曾美玲,二○一九年才出版她的第八本詩集《未來狂想曲》,很快又有了《春天,你爽約嗎》,包含「晨起聽巴哈」等八輯,其中作為書名的「春天,你爽約嗎」一輯,全寫疫情;「點燈」一輯則寫更多的災難。語含悲憫,有普世情懷。
「臺灣詩學論叢」有二本:張皓棠《噪音:夏宇詩歌的媒介想像》、涂書瑋《比較詩學:兩岸戰後新詩的話語形構與美學生產》,為本社所辦第七屆現代詩學研究獎的得獎之作,有理論基礎,有架構及論述能力。新一代的臺灣詩學論者,值得期待。
詩之為藝,語言是關鍵,從里巷歌謠之俚俗與迴環復沓,到講究聲律的「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宋書•謝靈運傳論》),是詩人的素養和能力;一旦集結成社,團隊的力量就必須出來,至於把力量放在哪裡?怎麼去運作?共識很重要,那正是集體的智慧。
臺灣詩學季刊社將不忘初心,不執著於一端,在應行可行之事務上,全力以赴。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