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邊陲日本(三版)

邊陲日本(三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601906
內田樹
立緒
2022年5月06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3601906
  •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文化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新世紀叢書.文化


  • 人文社科 > 中國/亞洲研究 > 區域研究











      ※本書重點:

      .邊陲國家的自我認同與生存之道。


      由「邊陲性」凸顯日本文化的特性,以「邊陲人」的心理狀態,探索「何謂日本人」。

      處於地理學、地緣政治學的「邊陲」位置的日本,對日本人的特殊性具有深層的決定性作用。



      .日本著名文化評論家內田樹代表作,被譽為「日本人論的金字塔」。

      日本當代精神導師、腦科學權威養老孟司絕讚推薦。



      右邊有「那個國家」,左邊則是「這個國家」,而我們處於他們之間的某個地方。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闡述自己的國家定位。唯有透過與他國的比較,我們才能談論自己。——內田樹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喜歡論述「自己國家特殊性」的民族,其國內以各種角度探討的「日本人論」多不勝數。日本人寫就的日本人論,多是面向國內,針對不了解日本國情的外國人所寫的不多,而本書即是專為外國朋友而寫,從地緣政治學的觀點揭示日本人獨特的民族觀及自我意識。



      本書甫出版便成為日本年度暢銷書,被評為「日本人論的金字塔」。作者內田樹為日本著名的思想家與文化評論家,他從過去日本思想大家如丸山真男、澤庵禪師與養老孟司的論述中,重新提出「地緣政治學的邊陲性如何規範日本人的思維與行動」,即為本書命題。



      過去日本人將中華文明當作世界中心,今日則視歐美文明為中心,無論在思想文化或政治經濟方面,日本人始終讓自己退居於邊陲之境。「邊陲民性格」已深刻地寫入了日本列島居民的民族同一性中,特徵就是「從起源處就落後了」、「自己不具有從零開始創造制度的能力」、「唯有透過與他國的比較,才能描繪自己國家的形象」。



      即使經過明治維新的思想衝擊,日本人仍舊難以擺脫此一宿命──拚命地適應中心,卻無法自創中心。這種「對自身無能的自覺」、把外來知識奉為「正統」而貶低本土的現實,使得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心不斷被文化上「低人一等」的劣等感所糾纏。但相反地,也意味著對「學習」的強烈慾望。日本人似乎被賦予了一種民族才能,雖不擅長創新,但對於學習、模仿、改良卻非常在行。



      作者內田樹以「大圖景」(big picture)式的全觀視野縱貫論述,再從「邊陲」視角來探討日本人國民性格的來源和形成歷程,及其對日本的政策制訂和制度設計的影響。透過「中心與邊陲」、「外來與本土」、「先進和原始」、「世界標準與當地原則」等空間遠近、開化遲速的對立為骨幹來「組織現實世界」,形成了日本人此時此刻的現實,欲從中重新找回自我定位,將是日本人不可迴避的國族課題。



      ※本書原書名:日本邊陲論


     





    推薦序 日本中心論,改變不了日本人的邊陲心態�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前言



    I日本人是邊陲人?

    「大敘事」的消失

    東張西望的日本人

    日本人為何無法像歐巴馬那樣演講

    唯有透過與他國的比較,我們才能談論自己

    用「我了解你」,當作戰鬥的手段

    「受害者意識」的邏輯

    「邊陲人」的心理狀態

    對明治人而言「日本即中華」

    當日本人不再是日本人時

    那就邊陲到底吧!



    II「學習」效率高的邊陲人

    「美國的司馬遼太郎」

    君之代與日之丸的根據

    假借虎威的狐狸

    從起源就遲了

    閱讀《武士道》

    開放而無防備的日本人

    為何掃廁所是在修業

    學習的精髓

    《水戶黃門》的編劇藝術



    III「機」的思想

    必然存在遠方的睿智

    天堂或地獄都無妨

    「機」與「邊陲人的時間」

    武道的「天下無敵」

    何謂不樹敵的「我」

    細膩地運用身體

    「現有物」的「充分利用」

    「學習力的劣化」

    雖不理解,卻又理解

    「不在世界中心」的前提



    IV與日語共生的邊陲人

    「僕」為何無法寫這本書?

    「喂喂」所傳達的事

    姿態高到不像話的人

    日語的特性何在?

    日語孕育了漫畫腦

    「真名」與「假名」的使用區分

    日本人的使命



    結語

    參考文獻





    推薦序



    日本中心論,改變不了日本人的邊陲心態

    蔡增家 教授(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有人說:地理位置形塑了一個國家的民族性格,這似乎是千古不變的歷史定律,也讓地理成為國家無法擺脫的政治「宿命」。



      而抱持這種「地理宿命論」的人,常常會說:位處於寒冷北方的俄羅斯,因為長期與嚴峻的氣候搏鬥,形成不苟言笑的戰鬥民族,那是遊牧民族強悍不屈的表徵;然而,位在於列強環伺朝鮮半島的韓國,一直是中日俄大國相爭下的犧牲者,形成愛憎分明的恨文化,那是半島國家所無法擺脫的政治宿命。



      這是從過去以來俄羅斯一直以擴大併吞領土,來滿足心理距離上的不安全感,而韓國卻存在著為了追求第一,以不擇手段來完成自身的大國夢。



      另外,「地理宿命論」的人,也會說:位在於太平洋與亞洲大陸交接的台灣,因為看慣陸權及海權列強的送往迎來,形成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那是海洋國家特有樂天知命的樂觀心理;反觀,長期位處於亞洲大陸邊陲一角的日本,在日本海的天然屏障下,亞洲大陸的權力鬥爭,及半島的戰火綿延,似乎都與它無關,這形成一種既自卑又自大的島國文化,那是島國邊陲心理的最佳表徵。



      這也是台灣從過去以來,一直習於外來政權的統治,而日本卻總是能夠以「旁觀者」的心態,來孕育出獨特的大和文化。



      但,地理有時卻總是如此的捉弄人,它會讓地理中心淪為經濟的邊陲,而讓地理的邊陲,一躍成為經濟的中心,由此可見,地理的冷酷與無情。



      例如,位在大陸與海洋中心的半島國家——韓國,應該可以善用自身的地理優勢,同時擷取大陸與海洋的經濟養分,讓自身一躍成為區域強權,但從現實面來看,韓國的近代史,卻有如一部被侵略的屈辱史,元朝的忽必略進攻日本要踏越朝鮮半島,日本進軍中國要先征服高麗王國,俄羅斯要進入太平洋則須先取得大韓民國,這讓韓國彷彿就如同大國刀俎下那塊柔軟的魚肉,也在強權勢力的政治劃分下,讓朝鮮半島成為一塊永久分裂的國家。



      反觀,遠掛在亞洲大陸邊陲地帶的日本列島,在島國天然資源匱乏,以及距離經濟中心遙遠的劣勢下,應該會是一個經濟後進的國家,但從事實面來看,位處邊陲的地理優勢,卻讓日本免於亞洲大陸連年戰火的蹂躪,而日本海遙闊的地理天然屏障,也成為日本吸收大陸經濟文化的最佳過濾網,讓日本能夠輕易地擷取各國的長處,來補足自身制度上的不足,同時在島國的封閉性下,也確保大和民族的高度同質性,讓日本免於民族主義的政治分裂,在強權的「刻意」遺忘下,讓日本列島從明治維新以來,能夠在短時間之內,一躍成為亞洲的軍事與經濟強權。



      只是,地理位置的中心與邊陲,真是一個國家所無法擺脫的政治宿命嗎?而「依賴理論」似乎再度強化了這種地理的意念與想像。



      遙想在一九七○年代,來自巴西的社會學者卡多索(Fernado H. Cardoso),曾經以「中心—邊陲」的概念提出「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他以經濟強權的美國為中心,經濟後進的拉丁美洲國家為邊陲,中心國家以跨國公司為經濟手段,大量剝削邊陲國家低廉的勞力為生產工具,之後再將生產成品以高價輸入回邊陲國家,形成拉丁美洲長期對美國高度的經濟依賴,這讓鄰近美國的墨西哥,也不得不說出:墨西哥最大的地理劣勢,便是距離天堂太遠,但卻距離美國太近。



      但,拉丁美洲的地理悲劇,似乎是無法套用在日本上,因為從過去以來,日本便把豐沃的亞洲大陸,當成是自己的天堂,而把鄰近的朝鮮半島,當成是進入中國的政治跳板,「中心」塑造中國與韓國成為近代史的悲劇,而「邊陲」反而成為日本無往不利的政治優勢。



      只是,大家無法理解的是,日本如何利用地理的天然屏障,來過濾來自亞洲大陸的文化侵略,以保持「邊陲」的獨特優勢,讓自身成為亞洲的軍事強國?而在戰敗時,日本又如何擴大「邊陲」的概念,讓自身再度成為亞洲的「中心」?



      內田樹這本《日本邊陲論》,便給了我們最佳的解答,他從意識、學習、思想及語言等四個面向,說明從過去到現在,日本是如何扭轉傳統地理中「中心」與「邊陲」的概念,既保存大和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又發展出以政府為主導「發展國家論」的經濟成長模式。



      日本人在表面上,也許從不承認自己是邊陲人,但在行為上,卻處處表現出對周圍漠不關心的邊陲人心態,這從日本人只希望自己成為「中等國家」的心態可以看出;而日本人也不時透過對外學習,來扭轉自身邊陲的處境,從明治維新時期,派出內閣大臣周遊列國學習英美法德俄各國新知的企圖心可以看出,而這種拋棄過去自我的學習效率之高,也令人咋舌。



      那日本人究竟是如何善用自身的地理優勢,來讓自己成為亞洲的「中心」呢?內田認為有以下四種特性:



      首先是把邊陲當成一種知識的過濾網,內田指出:日本人的學習,並非囫圇吞棗、漫無目的的學習,是具有功能性、工具性的學習,例如日本導入亞洲大陸的律令制度,但卻獨漏科舉及宦官制度,因為這兩者與日本的國風是相互違背的,而這時日本便會善用邊陲的地理優勢,假裝不知道有這種制度的存在,反正中間還隔著汪洋大海,這種學習機制,讓日本能夠學習國外新知,同時也適時保存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



      其次是透過技巧性的「無知」來扭轉自身的劣勢,例如在二次戰後,美國強加給與日本一部和平憲法,其中憲法第九條要讓日本不再具有軍事威脅性,而自衛隊則是要有效利用日本的軍事實力,面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自相矛盾,日本卻選擇「停止思考」的無知策略,並把它歸咎於都是美國「強加」給日本的一種工具,而這種生存戰略,讓日本在外交政策上,能夠遊走於亞洲與美國之間,不但避免來自戰勝國的政治報復,也適時可以尋找時機再次進行國家正常化。



      第三、是善用被害者的角色來重建軍事優勢,日本是當前世界上唯一受到原子彈襲擊的國家,因此,戰後日本政府便提出「不製造、不裝備、不引進」的「非核三原則」,但是美國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卻悄悄將裝備好的核武帶進日本港灣,日本雖然明知核武早已被帶進日本的事實,但卻以對外宣稱美軍在入港前,便已將核武解除的這種極不合理的方式,來將此事蒙混過去,而這可以讓日本在美國核保護傘下生存,也為日本將來重新成為核武大國,奠定穩固基礎。



      最後是以擴大邊陲的方式來讓自身成為戰略的中心,日本雖然是亞洲的邊陲國家,但在明治維新之後,卻以「脫亞入歐」的方式,以亞洲白種人的論述,將地理界線延伸至歐美,而二次戰後,日本也再次以美日軍事同盟關係,以對美一邊倒的政策,將自身畫進美國亞洲戰略重心,這讓日本又再度成為抗衡共產勢力的「中心」,也成為美國在亞洲在平衡戰略上的重要一根槓桿,日本扭轉邊陲的功力,可見一斑。



      當然,在日本的語言中,我們也處處可以看到日本處心積慮以「選擇性」使用,來讓邊陲成為中心,例如過去清末的洋務運動是強調「中體西用」的意識形態,但是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卻並未採取這種策略,利用平假名與片假名之間的區隔,把「真名」的地位拱手讓外來語言,而把本土語言視為一時、暫定的「假名」,而從日語的語言結構中,可以看出日本對於外來語中「強者」思想入侵的處理手法,似乎早已駕輕就熟。



      地理邊陲,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就好像是中國與朝鮮,是日本搬不走的鄰居,如何與其和平共處,便成為日本從過去以來最重要的生存課題,而我們看到日本以陰奉陽違的方式,來取得對方的信任,之後再試著以不對稱的關係,來從中取得最大的利益,這是日本千古以來不變的生存戰略,就如同抬神轎,要選最輕的一邊,日本永遠是以借力使力的方式來扭轉自身的劣勢。



      也因為身處於「邊陲」,讓日本能夠因禍得福,它可以在明治維新時期,遠離亞洲大陸的帝國主義入侵與割據,超英趕俄成為軍事大國,也可以在二次戰後,遠離美俄冷戰的軍事對抗,全力發展經濟而成為戰後的亞洲經濟大國。



      只是,當前日本雖然在經濟上成為亞洲的中心,但這卻改不了日本人長久以來的邊陲心態,也改變不了日本身處於亞洲邊陲的地理事實。




    其 他 著 作
    1. 日本邊陲論(2021年版)
    2. 日本邊陲論
    3. ONE PIECE STRONG WORDS 航海王經典名言集 PAR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