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神經元修復保健全書——用簡單動作活化迷走神經,緩解負面情緒、疼痛、消化不良、行動困難、壓力症候群,促進細胞更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734836
拉斯.林哈德,鄔拉.史密特—費策,艾瑞.柯布博士
呂以榮,游絨絨
商周出版
2021年7月01日
173.00 元
HK$ 147.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0734836
叢書系列:
Live & Learn
規格:平裝 / 288頁 / 23 x 17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0歲~99歲
Live & Learn
分
類
醫療保健
>
養生法
>
養生功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啟動自然療癒力:園藝治療的100道四季花草遊戲與手作教案
因為夢,我還活著:讓夢境告訴你身體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39~63歲•圖解更年期全書:婦科權威&美容師親身經驗,從荷爾蒙帶你輕鬆了解症狀�療法�舒緩�調理�美容
就為了好吃?:一位餐廳老闆的真心告白,揭開飲食業變成化工業的真相
24節氣輕蔬食【好評修訂版】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平衡的力量:芭蕾舞者臺上明星、臺下母親的雙面人生真實紀錄
有問有答:洋陽老師的人生問答課
聖靈:生命的創造者
聖經人物錄(漫畫版)
疑問?聖經這樣回答!
冰人呼吸法,我再也不生病:身體變暖的反常識方法,肌力變勁爆、不感冒、遠離高血壓和糖尿病。醫學證實、運動員紛紛仿效
內
容
簡
介
熱銷德國、歐洲
全球第一本神經元訓練專書
刺激島葉和迷走神經
減壓.解痛.調節感官.提升內在體感
的100個練習
迷走神經負責身體的「放鬆修復」
鍛鍊神經元可以強化島葉,增強人體復原力!
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發現,人體的復原力及抗壓力都奠基於「內在體感」。神經元訓練從迷走神經負責的內在體感系統入手,透過
伸展、呼吸、感官刺激
讓身體訊息的輸入、處理、輸出更精準,幫助神經系統復原,協調身體運作。
書中的訓練專門刺激大腦皮質區的島葉,可以消除生理、情緒、精神壓力對神經系統的負面影響,增進健康、舒適感、精神活力。
訓練特色
★動作簡單舒緩,在家就可練。適合各個年齡層與體能狀況。
★先做5項評估發現問題,訂定明確的訓練計畫。
★超過100個練習,可依照個人狀況自由組合。
★每章附有評估表單、訓練重點整理與基本規劃。
★每天練習20到30分鐘,持續6至8週,即可達到改造神經元的目標。
改善5大健康問題
1.?活動度、平衡性
■爬樓梯氣喘吁吁、運動時上氣不接下氣
■肢體動作不協調、姿勢不穩定、行動障礙、新動作學習障礙
■頭暈、暈車、暈船、暈機
2.?慢性疼痛
■關節炎、過敏、慢性免疫系統疾病
3.?情緒調節
■哭笑不當、憂鬱症、恐慌症、無法解釋或理解情緒、無法處理心理創傷
■過動症、注意力障礙
4.?消化問題
■腸躁症、腹部長期脹氣、胃食道逆流
■飲食障礙、吞嚥困難
5.?骨盆問題
適合族群
◎一般上班族:緩解久坐少動的緊繃、壓力造成的慢性疼痛。
◎年長者:逆轉退化的身體機能,恢復活動能力。
◎運動員:提升運動表現,精準做到教練所下指令。
◎想改善心理情緒問題、腸胃消化問題、行動障礙的人。
?
目
錄
推薦序 掌握後疫情時代健康的一把鑰匙 王偉全
推薦序 利用功能神經學,拿回健康的主導權 李政家
推薦序 這是一本「調節身體感官的魔法書」! 洪岳裕
推薦序 劃時代神經科學技術 林威廷
前言
1 神經元治療的重要性
腦部與神經系統的通力合作
神經系統的運作方式
迷走神經:體內最重要的訊息傳遞者
島葉:內在體感的控制中心
如何使用本書
2 自我評估
評估你的訓練成效
如何做自我評估?
評估1:活動度
〉體前彎
〉身體水平扭轉
〉肩膀活動度
評估2:疼痛度
〉疼痛程度評估
評估3:呼吸狀況
〉閉氣
評估4:肌肉收縮
〉維持肌肉張力
評估5:平衡力
〉雙腳平行併攏站立
〉雙腳前後站立
3 前置準備
準備做活化迷走神經與內在體感訓練
活化額葉
〉掃視訓練:水平跳視
〉搭配字卡的掃視訓練
〉反向掃視
■記憶力訓練
〉倒數計算
〉朗讀月分
平衡系統訓練
■平衡訓練的七大基礎練習
〉搖頭運動
〉變化式1:閉眼搖頭運動
〉變化式2:有清楚視覺目標的搖頭運動
〉點頭運動
〉變化式1:閉眼點頭運動
〉變化式2:有清楚視覺目標的點頭運動
〉側轉低頭
■取消前庭眼反射(VOR-C)
〉VOR-C全身旋轉
〉典型全方位VOR-C
■搭配健身球的進階平衡練習
〉骨盆上下搖擺
〉變化式1:閉眼骨盆上下搖擺
〉變化式2:搭配清楚視覺目標的骨盆上下搖擺
〉變化式3:改變身體和頭部位置的骨盆上下搖擺
利用嗅覺與味覺改善整合能力
〉嗅覺訓練:辨別和分類氣味
〉味覺訓練:辨別和分類味道
讓迷走神經做好準備
■頸椎鬆動術
〉頸椎向後推
〉頸椎輕微伸展
■鬆動迷走神經
〉迷走神經鬆動術
〉變化式1:利用手臂運動伸展
〉變化式2:利用脊椎運動伸展
■刺激耳朵皮膚以活化迷走神經
〉震動耳朵
身體左右兩側同步協調
〉震動牙齒
■雙手協調運動
〉雙手輪流張開握緊
〉轉動雙手腕關節
〉變化式1:同步畫圓
〉變化式2:同步寫字
4 呼吸與骨盆
呼吸=生命的象徵
改善呼吸肌的協調功能
■強化橫隔膜的動作
〉橫膈膜伸展
〉變化式1:雙手高舉過頭橫膈膜伸展
〉變化式2:橋式橫膈膜伸展
〉橫膈膜按摩
■改善胸廓的運動
〉3D呼吸
〉活化肋間肌
〉側傾式3D呼吸
〉側傾式3D分段呼吸
〉一口氣式3D呼吸
■強化呼吸肌
〉彈力帶3D呼吸
〉用呼吸訓練器做3D呼吸
〉使用肺擴張器訓練吸氣肌
〉使用肺擴張器訓練吐氣肌
延長吐氣的呼吸技巧
〉呼吸控制4:4
〉變化式:呼吸控制2:4,2:6,2:8
■使用呼吸訓練器做延長吐氣練習
〉用放鬆器延長吐氣
〉用弗洛洛夫呼吸訓練器延長吐氣
〉變化式:用弗洛洛夫呼吸訓練器延長吸氣和吐氣
呼吸困難練習
〉閉氣
〉變化式1:吐氣並閉氣
〉變化式2:呼吸困難交叉協調練習
〉袋子呼吸法
〉袋子呼吸法簡易版
骨盆=內在體感的重要幫手
〉訓練表層:骨盆腔左右運動
〉訓練表層:骨盆腔前後運動
〉訓練表層:鑽石式(骨盆腔前後左右運動)
〉訓練內層:骨盆腔左右運動
〉訓練內層:骨盆腔前後運動
〉訓練內層:鑽石式(骨盆腔前後左右運動)
〉收縮並放鬆整個骨盆腔
〉區分骨盆腔肌
〉變化式:骨盆腔訓練步伐式
5 舌頭與咽喉
舌頭如何影響迷走神經與內在體感
〉用震盪棒刺激舌頭感覺
〉變化式:刺激口腔
〉滾動骰子
■協調舌頭
〉採用正確的舌頭位置
〉舌頭繞圈
〉擺動舌頭
〉伸縮舌頭
■強化舌頭
〉強化舌頭肌肉1:從前方施加力量
〉強化舌頭肌肉2:從上方和兩側施加力量
■伸展舌頭
〉主動伸展舌頭
〉被動伸展舌頭
刺激咽部迷走神經
〉哼唱
〉變化式:用不同的音調哼唱
〉漱口
〉變化式:用不同的水溫漱口
〉吞嚥
6 加上觸覺、聽覺、視覺訓練,打造完備的內在體感系統
每一種感官感覺都重要
感覺溫差
〉冷熱感知練習
〉變化式:延長練習時間
壓力和輕壓按摩
■輕壓按摩
〉按摩胸廓
〉按摩腹部
〉繫護腰帶
定位與分辨聲音
〉聽聲辨位
〉變化式:改變音量
〉定位不同頻率的聲音
〉定位和跟隨聲音
幫助紓壓的眼睛練習
〉摀住眼睛
〉眼部按摩
〉對焦練習
7 體感與注意力
利用體感與注意力,增進腦部活力
如何分辨注意力與體感
體感練習:延自於傑克布森漸進式肌肉放鬆法
〉傑克布森漸進式肌肉放鬆法
正念訓練
〉身體掃描
〉正念冥想,專注於呼吸
8 有益健康的訓練計畫
組合越正確,訓練越奏效
第1類:改善健康、減輕壓力、強化能力表現
〉骨傳導耳機被動刺激前庭系統
〉組合1 練習時間:3到4分鐘
〉組合2 練習時間:2到4分鐘
〉組合3a 練習時間:3到4分鐘
〉組合3b 練習時間:3到4分鐘
〉組合4a 練習時間:3到4分鐘
〉組合4b 練習時間:3到4分鐘
〉組合5 練習時間:3到4分鐘
第2類:舒緩慢性疼痛
〉輕觸刺激皮膚
〉震動刺激皮膚
〉組合6 練習時間:3到5分鐘
〉組合7 練習時間:3到5分鐘
第3類:調節情緒
〉組合8 練習時間:8到15分鐘
〉組合9 練習時間:8到15分鐘
第4類:改善消化問題
〉組合10?? 練習時間:3到5分鐘
〉組合11?? 練習時間:3到5分鐘
第5類:改善骨盆問題
〉組合12?? 練習時間:20到30秒
附錄
?
序
照顧好你的迷走神經吧!或許它是掌握後疫情時代健康的一把鑰匙。——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理事長暨超全能診所院長王偉全
提供了多種簡易執行的自我居家檢測方式與訓練方法,是目前市面上較為系統完整且為數不多的一本工具書。如果想利用功能神經學,不吃藥不開刀擺脫身體長久的病痛,拿回健康的主導權,《神經元修復保健全書》確實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健康工具書。——功能神經學專家李政家
本書是一門從神經系統下手的復健技術,作者的獨到見解用各種練習動作來訓練迷走神經與活化島葉,提升神經的傳導,讓全身的神經循環順暢,各部位的器官組織生理功能正常發揮,強化身體的自癒能力,才會擁有真正的健康。——台南維新脊骨神經復健診所副院長�亞太脊骨健康暨運動醫學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威廷
情緒、身體、疼痛、內臟消化、壓力,這些在臨床上看似不同的主題,在實務經驗上去很常共伴出現,這是一本很推薦給臨床疼痛專家的參考用書,也很推薦給自己有困擾的人,相信按部就班依照本書的練習方法,每個人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物理治療師洪岳裕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