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劇以鳳山知縣曹謹修築水圳(即今「曹公圳」),造福百姓的真實事蹟為素材,以扣人心弦的戲劇衝突和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塑造一個清廉務實、一心為民的賢吏形象。 道光年間,中原懷慶府曹謹奉旨跨海赴任臺灣鳳山縣縣令。當時鳳山連年大旱、縣政敗壞。曹謹訪民情、察水源,在高屏溪畔結識民間名匠龍老伯。龍老伯和徒弟楊號花費十年的心血繪製一張引水圖,卻帶來一場災難:楊號陷入冤案。龍老伯在彌留之際將治水圖獻給曹謹,也把「盼甘霖」、「盼清明」的遺願託付曹謹。 曹謹決定「以工代賑」促成修圳引水工程的開工,然而,對楊號冤案的復查卻牽動上司魏是太,乃至巡撫等貪官集團的神經。關鍵時刻賑糧被斷,工程陷入困境。曹謹不惜犧牲自己的仕途和性命,毅然決定打開南官倉,「借得官庫一倉米,救得鳳山萬民安」。與此同時,曹夫人喬裝改扮、風雨兼程,進京上奏案情。 水圳竣工了,下淡水溪的甘泉流到了鳳山,三萬多畝的望天田變成盛產稻米的膏腴之地!曹謹公的形象永遠留在了鳳山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