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莊子諵譁(上下不分售)

莊子諵譁(上下不分售)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059407
南懷瑾
老古
2020年11月27日
320.00  元
HK$ 272  






ISBN:9789866059407
  • 叢書系列:南懷瑾講述
  • 規格:平裝 / 864頁 / 14.8 x 21 x 4.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南懷瑾講述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道家

















      你是什麼材料?

      你是哪一種人?

      你想自在逍遙嗎?

      你想長生不老嗎?

      你有聖人之道嗎?

      你有聖人之才嗎?

      你想成為領導人嗎?

      你有能力作個被領導的人嗎?

      你的生命獨立自主嗎?

      你在人世間扮演什麼角色?

    ?

      《莊子》這本書,《四庫全書》歸類於道家,且道教尊之為修持所倚之《南華經》;但千古以來,有識之士咸認其為諸子百家之重要地位,內容涵蓋世間、出世間一切觀念法則,以及實際修養身心之道,故而認為是中華文化最偉大不朽之作。

    ?

      更有美國一九七七年諾貝爾獎得主普里高津(IIya Prigogine),自稱七十年代起的物理重大渾沌理論,卻與莊子的渾沌說相吻合等等。西方最新科學的渾沌理論,後來繼續發展,產生了對中華文化的新評價和新觀點,所以《莊子》一書所受的重視可見一斑。《莊子》雖經千百年時空移轉,其所言始終屹立不搖。

    ?

      但是,不論莊子的文章氣勢多麼優美高雅,對現代人來說,仍是艱深難明、莫測高深。參閱近代多家有關注解,或語譯,或注釋,多數惟字面解說或彙集他家注解而已,對一般讀者而言,實難從中獲益。更因文哲學者,以解說世間法為主,難解出世間之道途;而另方面專家,則以出世部分的研究為重,鮮少兩全兼備之者。

    ?

      現南師懷瑾先生,既於青年時期遍研諸子百家之學,自立之年,又深入經藏道法,歷經多年身體力行實證,故於《莊子》之講解,遊乎經史子集之中,不論出世入世,評比精義,正說反說,更提示《莊子》出入禪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話語,深入淺出,為讀者聽眾開啟門戶;如稱南師所講為別具一家風格,可謂實至名歸。再說南師講述之特點,因不拘小節,不重訓詁,蓋南師所專注者,宗旨大義而已,惟以言談內容為重,故識者亦有瑕不掩瑜之說。

    ?

      《莊子》一書分《內篇》《外篇》及《雜篇》。《內篇》只有七篇,有學者們考據,認為《內篇》是真正莊子自己所寫,本書中,南師懷瑾先生針對《內篇》七篇有深入淺出的講述。〈逍遙遊〉說明人生要具有高見,就是普通我們講見地、見解、眼光、思想。〈齊物論〉所講的,是我們人如何從物理世界的束縛中解脫,而到達真正無差別,真平等的那個道理。〈養生主〉闡述要想真活著不等死,就要懂得養生了。懂得真正的養生以後,才可以做人,接著就是〈人間世〉,就是如何以出世之道,轉而逍遙自在地生活在這個人世間。世路固然難行,在難行中,如何以最高的智慧、最高的藝術去行,那必須要有德行的充實,德性的充滿,故講解〈德充符〉。接著說〈大宗師〉,一個人能夠做到了了生死,由出世的修養而超凡入聖,這樣一個人,才夠得上稱為一個大宗師。最後一篇是〈應帝王〉,帝王代表了治世的聖人,這是中國舊文化,上古最古老的觀念,認為足以領導國家天下的人,非有道之士不可。只有有道之士才可以入世應世,成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帝王。《莊子》的內七篇是一系列的,有連貫性的,從第一篇〈逍遙遊〉如何解脫,到怎麼樣悟道、修道,然後到〈大宗師〉;由得道的完成,既可以出世,又可以入世。

    ?

      《莊子》這一部書,它代表了道家,並且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和知識份子。它內在瀟灑,所講的人生境界,形成了東漢到南北朝三四百年間特殊的文化思想境界。更有意思的是,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受到它很大的影響。

    ?

      南師懷瑾先生在一九八一年的秋季,於臺北十方書院講解《莊子》。至於本書題目《莊子諵譁》,曾有多方建議,但南師一生特性,素來不以學者自居,更不喜歡重看自己講的著作,而且在過去幾十年的講說成書時,每每題名謙讓,如講論語叫別裁、講孟子叫旁通、講老子叫他說,都是表示不入學術正統,只是邊緣的外行話而已。所以對於本書,也特別取名為「莊子諵譁」。問南師原意,但說是譁啦譁啦,諵諵自語罷了!



     





    出版說明



    開場白

    為人為己之爭

    溫柔敦厚與空靈灑脫

    從容瀟灑的人們

    外篇雜篇的影響力



    逍遙遊? 第一

    逍遙解脫的人生

    具見和比喻

    物化被化自化

    大禹治水

    北冥的魚

    怒而飛

    神奇古怪的記載

    六月的飛行

    生命的力量

    多藍多遠的天

    大海般的胸懷

    大風高飛

    大鵬與小鳥

    計劃之旅

    生命的長短

    北冥的天池

    大與小

    鵬程萬裡

    你是什麼材料

    自視很高的人

    出格的高人

    第五種人

    陳摶老祖

    第六種人

    第七種人

    至人神人聖人

    隱士的故事

    陽光和時雨

    大境界小境界

    世俗和出世的解脫

    藐姑射山的神仙

    知識的聾盲

    心能轉物和禪定

    聖人與帝王

    大瓜與祖傳秘方

    瓜船

    大樹和狐貍

    無何有之鄉

    真正的逍遙



    齊物論? 第二

    南郭與顏成

    交臂非故

    忘我與齊物

    地球的呼吸

    紀曉嵐的經歷

    依他起的風

    嚇人的音聲

    泠風飄風厲風

    人籟地籟天籟

    吹萬不同

    無主宰非自然

    神氣智慧

    惶恐可憐的人

    心態情態

    生命存在與意識流注

    主宰是準

    迷悟不二

    誰是準非

    真正的是非

    言語是什麼

    道與言語

    道被遮住了

    是非對錯

    生死死生

    聖人如何如何得道

    天地萬物一匹馬

    最終的一同

    平凡的高智慧

    暮四朝三不習慣

    懂得調和的人

    宇宙萬有開始前後

    音樂與道

    專心實證

    聖人追求的境界

    太極無極太太極

    大小壽天為一

    三以後是什麼

    道可道非常道

    孔子的春秋

    仁義道德是什麼

    道的寶庫

    人倫之道

    莊子的論辯

    至人的境界

    求道與成道

    說心物一元

    文字與言語

    歸回何處

    夢與醒

    吊詭機鋒

    誰是公評人

    生命的主宰

    蝴蝶夢

    小結《齊物論》



    養生主? 第三

    少知道少煩惱

    袁子才與鄭板橋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打通督脈

    督脈的三關

    要名利要成仙

    解牛的技藝

    庖丁說法

    人生的關鍵和枝節

    謹慎的人

    獨立自主的生命

    崇高必有墮落

    無盡相傳的薪火



    人問世? 第四

    顏回想當王者師

    泥菩薩過江的顏回

    職業和事業

    道是道德是德

    道德的泛濫

    不通人情世故的人

    周圍嫉妒的人

    笨的好人聰明的壞人

    顏回的修養

    外圓內方

    學古人好嗎

    君道臣道師道

    心齋是什麼

    八風吹不動

    自欺欺人被人欺

    內聖的修養

    大使的痛苦

    宋真宗與寇準

    郭子儀的境界

    天下兩件大事

    忠與孝

    外交政治哲學

    陽謀陰謀

    禍從口出

    有善心不刻薄

    不遷怒不二過

    太子的老師

    馮道的境界

    如何教育領導人

    不自量力的螳螂

    虎性馬性人性

    齊國的大樹

    樹神說法

    韓非子說的故事

    奇才異能

    好就是不好

    不祥就足大祥

    孔予楚國之旅

    小結人間世





    出版說明




    其 他 著 作
    1. 列子臆說(上)
    2. 列子臆說(中)
    3. 瑜伽師地論(下):聲聞地講錄
    4. 論語別裁(下)
    5. 歷史的經驗(1)
    6.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7. 孟子與離婁
    8. 宗鏡錄略講(4)
    9. 列子臆說(下)
    10. 禪海蠡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