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弱勢者變成助人者,一條充滿溫度的社工路
博幼基金會董事長李家同 推薦序
這本書應該是臺灣第一本由弱勢家庭孩子書寫自己的成長經驗,同時去映照社會工作服務理念、策略和脈絡的書。這本書,對作者是一本生命故事爬梳,回答自己「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以及「我為什麼會這麼做(社會工作)?」的書;對同樣身處家境弱勢的孩子,是一本生命啟發的書;而對社會工作者而言,則是一本結合個案與服務的書,它觸動人心最柔軟處,卻也嚴肅指出社會工作的要回歸「人」出發,去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在童年到青少年重要的人格形塑階段,作者碰上了對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難關—父親生病去逝、家貧躲債、幾度搬遷,生活極度不穩定。險險在每一環節處有「貴人」相助扶持—堅強的母親、老師、大姐、同學媽媽、社福單位……,以及「慈父」的陪伴。
這些「貴人」出現的姿態和影響,經過歲月的沈澱,都轉化為文炎日後從事社會工作的參照;而艱困中淬煉出的性格和價值,也帶給文炎往後在社會服務工作上的深遠影響。這些從他文章最後可以明顯感受到:「我認為社會工作者應該要有泰山的高度來看待自己的工作價值,也要有海洋的廣度來期待個案的未來發展,不要小看自己的影響力,也不要侷限個案的可能性!這才是我認知的社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