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猶太人:世界史的缺口,失落的三千年文明史──追尋之旅(西元前1000-1492)

猶太人:世界史的缺口,失落的三千年文明史──追尋之旅(西元前1000-1492)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0772
西蒙•夏瑪
黃福武,黃夢初
聯經出版公司
2018年2月02日
217.00  元
HK$ 184.45  






ISBN:9789570850772
  • 叢書系列:歷史大講堂
  • 規格:平裝 / 56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歷史大講堂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歐洲地區

















      歷史的至暗處,有光

      這是個獨一無二的故事,屬於個人,屬於民族,屬於全世界

      猶太人建立牢不可破的民族團結感,是一個沒有敵人能摧毀的無形神廟,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神廟。

      沒有猶太人的故事,歷史就不完整;猶太人的歷史,就是世界史;只有了解猶太人的歷史,才能了解人類的文明

      BBC名主持人西蒙•夏瑪耗時40年,生涯顛峰之作,書寫猶太人的歷史,完全翻轉世界歷史

      •廣博深邃、精雕細琢的史詩。──《出版人週刊》

      •深入挖掘主題,從更廣闊的角度審視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跨越歷史的關係。──《洛杉磯時報》




      探詢耶路撒冷爭議的最源頭



      一窺無國、無家的猶太人,如何在帝國與強勢文化的圍攻下,保有自己的價值



      西方權威主導的歷史,是基督徒的歷史,是想像的歷史。當訴說的角度與材料被宗教、政治力量左右;當人們聽見的聲音、閱讀的史書全被強權論述掌控,歷史便裂開大口,有了空缺。



      猶太人的歷史就是缺口的歷史,屬於個人、民族,也屬於全世界。三千年來,他們依附在各帝國之下,尷尬而窘迫的生存情況,對比、凸顯出西方主流敘事和本位的荒謬,也劃開被埋藏已久,以宗教為名行罪孽之實的歷史共業。



      在主流書籍裡,猶太人只有掌握金權、受迫害的那一面,但實際上他們在這世界上的角色比我們想像得都要深沉、重要。



      猶太人是歐洲歷史上不可或缺的金礦脈



      猶太人在基督徒的歐洲歷史上,以受「保護」之名支撐皇室經濟的特殊階層,長期為貴族階層提供經濟貿易服務,也因此成了局勢動盪不安、戰爭亟需金援時被隨意抄家的對象。而他們經商的手腕之高,甚至曾有商人被沒收的財產需花費五年才能點清,且其資產光是不動產就「足可抵全國一年的稅收」。



      若沒有猶太人,歐洲的戰爭、擴張版圖,也許會與今日大不相同。



      猶太人是連結基督徒、穆斯林與波斯、羅馬帝國的親善大使



      猶太人無國、無家的背景,使得他們必須跨越各國界,在各種文化間遊走。這影響了古希臘、羅馬、近東的文化交流史。在耶路撒冷、埃及、西班牙等地,都有猶太人文化長期與基督教、伊斯蘭、阿拉伯文化融合的痕跡。許多現今歐洲古教堂的,在更古早以前是猶太人的聖殿,祭壇上放置的蠟燭,則是他們流浪時帶不走的資產。在被人們視為尋常且全面基督化的景象中,始終藏有猶太文化的痕跡。



      猶太人是權威之下始終得以保有獨立文化的民族



      自從亡國後,猶太人面臨波斯、羅馬、埃及、基督徒歐洲的強權文化夾擊,數度被驅趕、被屠殺,但卻始終沒有被消滅。這讓人們不禁好奇:他們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才能在無依無靠的情況下堅持這麼久呢?



      我們可以說猶太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有他們獨特的宗教,有他們堅守的儀式,但誰沒有這些?猶太人擁有的是更為形而上,更為精神性的價值,是對自身民族命運的信心,和對其本質的驕傲,而這種力量能讓他們在顛沛流離中存活,甚至在1948年強勢宣布復國,奪回應許之地。



      猶太人的身分和定位不只在歷史上,就連在現今國際情勢上也總是成為注目的焦點,雖無國無家,以他們為原點的紛爭和討論卻從未止息。



      藉由《猶太人:世界史的缺口,失落的三千年文明史──追尋之旅(西元前1000-1492)》一書,西蒙•夏瑪探尋猶太人的歷史,翻轉了一般大眾對猶太人的認知,就如同在西方史論述中找到一個破口,切開大國文明之下掩藏的一脈特殊過去。



    各界讚譽



      閱讀《猶太人》,彷彿在享受這個星球最閃耀的文化歷史盛宴。

      夏瑪勳爵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深厚而博遠、史料豐沛、幽默而極具其個人魅力。──《紐約客書評》



      夏瑪勳爵筆下的歷史起源於底層,在中間擴散並以意想不到的視角,重現那些被人們遺忘的過去。他通過解構社會、文化,使其筆下的人物和事件復活。──《紐約時報》



      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家、獲獎作家西蒙•夏瑪勳爵,帶給我們一部廣博深邃、精雕細琢的史詩。他的《猶太人》歷經三千年歷史,橫跨數大洲、涉及眾多國度,令你在閱讀中目不暇給、酣暢淋漓。──《出版人週刊》



      在才華橫溢的《猶太人》中,夏瑪一掃眾多猶太歷史研究學者的多愁善感,他試圖呈現給讀者一部更客觀、更全面的猶太人歷史──閱讀本書你將受益匪淺。──《以色列國土報》



      夏瑪先生的史詩縱橫捭闔、引人入勝。──《華爾街日報》



      由最頂尖歷史學家以多角度呈現編織而成的歷史著作。──《柯克斯評論》



      夏瑪的作品顛覆了傳統,是一部關於其民族的偉大、深入的著作。──《書單雜誌》



      一部充滿能量的詩歌,一部滿載斑駁歷史細節的散文,一部睿智而深沉的史詩……──《芝加哥論壇報》



      精采絕倫,引人入勝。

      夏瑪勳爵是一位偉大而博學的巨星。他可以深入挖掘某一特定主題,也能夠從更廣闊的角度審視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跨越歷史的關係。他的才華與筆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這部《猶太人》之中。──《洛杉磯時報》



    一致推薦



      林長寬(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

      張鐵志(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

      陳柔安(報導者專欄作家)

      游亞旭(Asher Yarden,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按姓名筆劃排序)

    ?


     





    導讀�香港中文大學 胡芷妡博士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

    莎草、陶片、羊皮紙


    第1篇 在埃及

    第2篇 字符

    第3篇 發掘、發現……

    第4篇 古典猶太人?

    Ⅰ沒有摩西就沒有柏拉圖?

    Ⅱ祭司們的爭執

    Ⅲ馬加比家族

    Ⅳ金鷹的巢穴

    Ⅴ腳踏兩條船

    Ⅵ約瑟•本•馬提雅歸來

    Ⅶ末日來臨?



    第二部

    鑲嵌畫、羊皮紙、纖維紙

    第5篇 七燭臺與十字架

    Ⅰ和平共存

    Ⅱ分道揚鑣

    Ⅲ另一方淨土

    第6篇 在信徒之間

    Ⅰ穆罕默德和阿拉伯猶太祭司

    Ⅱ天堂鳥、愛鴿人與小文官

    Ⅲ希伯來文體的秘密

    Ⅳ詩歌的力量

    Ⅴ隨風而逝:流浪師人猶大•哈列維

    第7篇 阿什肯納茲女人

    Ⅰ獻祭的羔羊

    Ⅱ經商有道

    Ⅲ毀滅

    第8篇 審判

    Ⅰ選擇生命

    Ⅱ邪惡的煙柱

    Ⅲ猶太人畫像

    第9篇 流亡、不停流亡……

    Ⅰ世界好大!

    Ⅱ托雷多

    Ⅲ火燒還是水淹?

    Ⅳ走向天涯海角



    重大事件年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注釋

    ?





    導讀



    胡芷妡博士(香港中文大學)




      記憶中,開始對猶太人產生好奇,應該是在大學上英國文學時。教授談到他在美國的留學生活,說:「在美國第一天上課,打開教室門進去,第一個會和你打招呼的一定是猶太同學;因為他們覺得只有中國人才和他們一樣有悠久歷史,而且只有中國人才和猶太人一樣聰明。」



      如今回想起來,當時年紀小,並不太懂這段話,因為那時對於猶太人的所知,頂多是來自小時候去上主日學聽聖經故事得來的矇矓印象,要不就是念二次大戰歷史時,知道猶太人被送進毒氣室。畢竟,在香港或臺灣,誰會在生活中遇到猶太人呢?



      大學畢業後,我到英國念中古史。理論上我是歷史系的,但幸運地可以在地理系和幾個研究生共用一間小小的研究室。推開研究室門進去後,第一個和我打招呼的果然就是一個猶太人:伊塔馬爾。



      伊塔馬爾來自以色列,研究的是南非愛滋病,曾在南非待過好一陣子。之後有大約一年他就坐在我隔壁,我才開始逐漸對這個實事求是的民族有了認識。從左派知識份子的角度來看,其實他還算滿右派的。有次和他聊起他的研究,我問他:「是不是由於我們這些生活在發展社會中的人剝削了落後地方的資源,所以才造成他們的貧困?我們能怎樣去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呢?」畢竟,跟我這種只待在檔案



      館裡研究死人歷史的人比起來,我想他的田野經驗應該能夠解答我這種鬼問題。結果他說:「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很多層面。」然後嘆了一口氣,接著說:「當然,我覺得當地人也有活該的地方。」這句話聽在我很多知識份子朋友耳中是大逆不道的(我所處的學術環境是個左派大本營),但我卻覺得伊塔馬爾說話還挺直接明快。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這間研究室裡有些人並不太喜他。除了他的「直言不諱」之外,



      有次大家聊天時,他也坦言日後只會娶猶太女孩,其他女生他沒有一個打算認真交往的。這對於研究室中其他左派女性主義者而言,當然又是個不可饒恕的大罪。



      有一年十月,我到柏林旅遊,回來後和伊塔瑪爾說我去參觀了集中營。沒想到他和他的以色列朋友兩人搖頭說這是很遊客的活動,他說他們猶太人是不會做這種事的。我還很納悶地問:這不是很好的歷史教育嗎?讓大家知道如何避免再發生戰爭,而且也可以讓你們猶太人知道你們有過悲慘的歷史啊!結果,他和他的以色列朋友再沒說什麼,只相視而笑,然後補了一句:「我們猶太人是不做這種事的。」說來,我和他在研究室共處了一年,也沒聽說過他去過甚麼紀念猶太人受迫害之類的活動。



      後來,我機緣巧合翻譯了一本和猶太人有關的歷史書籍。書中描述的是中世紀在德國居住的猶太人如何成為宗教下的犧牲品,我才明白了伊塔瑪爾的意思。在整個歷史上,猶太人有過太多苦難,猶太人很記得自己的歷史。如西門•夏瑪所言,猶太人以身為猶太人自豪,無論他是相信神或是無神論者。



      歷史上自羅馬時代開始對猶太人都不友善,可能是因為經濟、宗教又或是文化上的原因。猶太人雖然被趕離了耶路撒冷,但卻從來沒有忘卻自己的身分,藉由《妥拉》(猶太律法)以及之後發展出的《塔木德》,流落在天涯海角的猶太人仍然可以團結起來。他們隱身在不同的宗教之中,卻仍保持他們的傳統信仰。正如西蒙•夏瑪在本書所言:「猶太人在這一時期(羅馬)建造的最偉大、最持久的並非石頭建築,而是『字符』的大廈」。所謂的「字符」,指的就是口傳智慧,而拉比們就是守護者和傳承人。



      看完西蒙•夏瑪這本書,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伊塔瑪爾和他的朋友不需要到集中營弔唁他們的同胞曾如何受到迫害。因為僅憑著文化傳承,猶太人已建立牢不可破的民族團結感,這是一個沒有敵人能摧毀得了的無形神廟。



      與其導讀,我想不如讓讀者自行遊走於西蒙•夏瑪的歷史故事中。不過也許會有讀者好奇伊塔瑪爾後來怎麼樣了?他後來搬到了美國,娶了一位猶太女醫生,生了三個孩子,孩子在假日都戴著猶太教的圓頂小帽在猶太會堂的主日學下西洋棋。



      毫無疑問,這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神廟。



    前言



      那是一九七三年,阿以贖罪日戰爭剛剛爆發。儘管以色列軍隊並未示弱,但卻一改七年前的六日戰爭 結束後一直持續著的那種樂觀氣氛,顯得十分嚴肅。這次最後的衝突就像一場勢均力敵的賽跑,在勇猛的埃及人越過蘇伊士運河進入西奈半島期間更是如此。局勢像沙丘般不斷移動,原來安全的地方不再是安全的。本來見證猶太歷史上一個個太平盛世的戰後歲月,變成了對勝利情結的強烈的自我反思。《聖經》考古學發生了劇烈的轉向存疑。痛苦的氣氛瀰漫開來,與一九四八年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發生的情形毫無二致。長期占領直至最終不得不面對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intifada)的現實粉碎了人們的美夢。



      猶太歷史的話題完全被巴以衝突的現實所淹沒,要想和非猶太人談論這個話題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焚屍爐高高的煙囪上仍然掛著悲劇的煙幕。不管是猶太人還是非猶太人,記憶中那場慘絕人寰的災難似乎要求他們在其巨大的陰影面前保持沉默。



      無論打破這一局面(二戰後猶太敘事蒼白)的代價如何,沉默都不應該是一個歷史學家的選擇。我覺得,如果能為普通讀者寫一部後中世紀猶太史,一部全面評價猶太人的共同經歷,而不是一味地講述迫害和大屠殺悲慘故事的書,那麼我就能作為一個對話者,告訴讀者(以及歷史大綱的編寫者):無論歷史研究的主要關注點是何時何地,如果缺少猶太人的故事,任何歷史都不完整;並且除了集體屠殺和拉比文獻,猶太人的故事意味著更多的東西,是由古代的殉教者和現代的征服者共同寫成的。



      這個願望一直縈繞心頭。我的父親非常著迷於猶太歷史和不列顛歷史,悠遊於兩者間。如果我的父親能寫下一部歷史書的話,書名必定是《從摩西到〈大憲章〉》。然而,他沒寫成。



      我也沒有寫成,至少在一九七三年是如此。我嘗試過,試圖接著塞西爾•羅斯的敘事思路書寫下去,但不論何種原因,這一承接工作一直沒有完成。然後,我就開始了四十年的學術流浪,當然並不完全是在曠野荒漠中,而是進入了遠離我猶太背景的地方,去了荷蘭和南卡羅萊州,去了斯卡拉布雷(Skara Brae)和雅各賓(Jacobin)的巴黎。但是,在這四十年中,我本來應該宣講的故事的絲絲縷縷,一直時隱時現地縈繞於我的思想與記憶的深處,就像親人在家族的婚禮或葬禮上輕輕地但又堅定地拉扯我的衣袖(他們有時的確會這樣做)。永遠也不要低估猶太長輩那特別的關懷的力量,別低估那位沉默而耐心的母親的責備。



      直到二○○九年,當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亞當•坎普(Adam Kamp)安排會面,要我談一談關於新系列電視紀錄片「你心中為何愛恨交織」(which you’ll either love or hate)的想法時,還沒等他開口,我就已經有點明白即將發生什麼了。我承認,那一刻我就像飛馳的約拿(Jona)。我心中有一個聲音說:「下到約帕,遇見一艘船,要往他施去。」但是,當時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呢?就這樣,我懷著萬般的感恩與忐忑之心重新找回了我在幾十年前放棄的使命。這一次,這部書稿將得到電視媒體的強力支援,借助紙質和膠卷這兩種具有有機聯繫但受眾不同的媒介,我希望在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受眾之間建立起一座我在四十年前一度放棄的橋梁。



      雖然要面對各種難以想像的挑戰(把三千年的歷史濃縮為五個小時的電視節目和兩冊書),但這一直是也仍 然是一次偉大的愛的勞作。不僅如此,與傳統講故事不同,我欣喜於這種講述的方式,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文本及視覺資料的傳播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考古發現,尤其是《聖經》時期的各種銘文文本(這些文本大部分已成為人類的共同遺產),讓人更了解經文是如何產生的。從世界各地猶太人定居點出土的各種鑲嵌畫,不僅大大地改變了我們對猶太會堂和禮拜的看法,也使我們更了解其他宗教和早期基督教分享這一宗教形式的程度,並感到驚歎。如果不在敘事中融入那種感覺良好的虔誠,如果不能淡化故事中星淚點點的悲傷情懷,那麼如此展開的歷史就是一部日常生活中的英雄史,或是一部悲劇的史詩。



      這部書稿和電視節目充滿了文化的啟示和詩意的描述,有散文也有詩歌:中世紀開羅的一本兒童希伯來文練習冊上畫的小丑,西班牙的一部裝幀豪華的《聖經》上的貓鼠大戰插圖,公元前五世紀一個埃及女奴與當地一位猶太聖殿官員結婚時可憐的嫁妝,一名士兵在一個被巴比倫人圍困的山頂要塞中束手無策,約西亞策,約西亞(Josiah)王統治時期,以古希伯來文雕刻在一件小小銀質護身符上的祭司祝福詞。



      當然,這都是一些小事,而猶太人的故事是非凡的。猶太人所經歷的歷史,尤其是他們能夠存活下來並向人們講述的這些故事,本身就是其他民族也曾經歷的巨大不幸的歷史中,最感人的版本,是一部在連綿不斷的驅逐和攻擊中,用獨特文化頑強地反抗滅絕、重建家園和習俗、書寫生命詩行的歷史。



      正是這些,使得猶太人的故事既獨特又普世,是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共用的遺產,是對人類共同人性的記述。閱盡繁華與哀痛,經歷一次次的災難與無限的創造之後,接下來講的這些故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都不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




    其 他 著 作
    1. 猶太人二部曲:無國、無家、非我族類,遊蕩世界的子民歸屬何處(西元1492-1900)
    2. 猶太人首部曲+二部曲套書: 追尋飄盪三千年的古老文明(西元前10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