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地球上最神秘的國度。法國知名記者尚.路加計畫前往北韓撰寫報導,朋友克洛漢決定同行,前進這全世界最獨裁的政治實體。在北韓,外國記者沒有政府邀請不得進入國境。為了能夠合法入境,尚.路加隱瞞實際身分,冒充旅行社人員,假開發觀光市場之名取得簽證。
哪裡知道踏上北韓的土地以後半點不由人,作者並沒有因為考察的身分獲得更多探訪風土民情的機會。他們被迫得和大部分北韓人民一樣,抵達平壤的第一站就是要去萬壽台金氏父子的巨大銅像前獻花致敬。而且在出發前為既定行程所做的事前準備,這下幾乎全泡了湯,因為絕大部分都因故更改變動。在氣憤之餘,他還要小心翼翼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被敏感的北韓政府發現他的真實身分與目的。
他非常忠實地向讀者報導出他在北韓的所見所聞,同時也清楚描寫出這個國家特有的氣氛:當地人們臉上缺乏生氣的表情、和觀光客之間輕微緊張的關係、隨行導遊和遊客的制式互動、無處不在的領導人形象、隨處可見的軍人和警察。從作者對食衣住行的詳細描寫,我們可以徹底感受到北韓在物質上的困窘;雖然他有語言上的限制,內心卻為北韓人民發出最深的同情和哀愁。從偌大卻幾乎無人寄住的飯店、寬闊卻無車行駛的大道,作者帶領我們一步步地走進這個國家無所不在的各樣矛盾。
作者做足功課,因此在遊記中不時穿插對北韓政經史地的相關介紹,讓讀者更能身歷其境。他略帶詼諧的筆調,常能為平淡的景色和人物增加趣味。有時加入奇幻的筆法,將小說的情節帶入現實的處境。他那驚人的想像力,帶領讀者經歷一場心靈的旅遊。
本書特色
◎在北韓政權交替之際,作者以偽造身分去北韓旅遊的第一手記錄。
◎除了親身的旅遊經歷、個人感觸與奇想之外,並深入淺出介紹北韓政經社會人文背景。
◎在旅遊紀實上文字風格平實,在深思內省時文字細膩,風格流暢優美。是遊記,也是可讀性高的散文。
◎用歐洲文明之眼審視北韓的意識型態與社會現況,針砭時弊。理性上體現出法國的自由精神,感性上充溢著法式浪漫與豐沛的情感。
◎行李箱裡帶著梅爾維爾的南太平洋冒險小說踏上旅途,在北韓閱讀著金日成的「主體思想」。在小說、虛構神話與史觀之間,呈現北韓的現況。
【國外媒體好評】
葛達廉作品的力量源自於近距離觀測北韓:人民好似玩具摩比人(Playmobil),─個個理著平頭並且穿著藍色制服,彼此嚴禁交談,甚至也無法交換眼神!一個大腦己經被切除的社會,沒有欲望,沒有商店,沒有咖啡廳,時時刻刻都受到飢荒的威脅,即便是觀光客都得忍受辦家家酒式麻雀般分量的供餐,擴音器整天不斷複誦播放黨的政策,一整天聽下來令人暈頭轉向,這是一個將自己封閉在北緯三十八度線之後的國家……到處都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結果就像是一個清醒的惡夢:「在這個沒有存在感的國家,無論我們去了那裡,其實什麼地方都沒去過。」——傑侯.杜皮(Jerome Dupuis),《快訊》雜誌(L’Express)
作者長期於亞洲各地旅行並擅長「旅行文學」,為讀者呈現出金氏王朝版本的《資深記者化身底層階級180天》。十分精采的遊記,呈現出北韓人六十年來所承受的痛苦。——傑森.威爾(Jason Wiels),《論點》週刊(Le Point)
風格充滿諷刺挖苦的意味,令讀者會心一笑。——提斯坦.薩馮(Tristan Savin),《閱讀》雜誌(Lire)
北韓具備發展觀光的絕佳潛力,很難相信這種說法嗎?本書作者葛達廉卻用這個理由取得北韓的入境簽證。假冒成旅行社經營者,卻是一位真正的旅行者,這位作家去年有機會踏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空蕩蕩的道路,在一群人簇擁下依著官方路線暢遊北韓,在兩位官方導遊(彼此互相監視)及一位司機(監視兩位官方導遊)的帶領下,執拗地找尋觀光景點,依著沒有任何理由的官方許可及禁令,由著時尚的藝術愛好者好友克洛漢陪同,開始在這個國家漂泊……字裡行間描述的現象有時會令讀者驚異、焦慮不安,覺得荒唐可笑。——迪迪耶.普喀里(Didier Pourquery),《世界報》(Le Monde)
並非新聞記者的冰冷記實,而是作家的溫暖筆觸成就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尚─皮耶.柏瀚(Jean-Pierre Perrin),《解放報》(Lib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