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部獲獎無數的影集,卻讓負責人慘遭開除?
二○○四年夏末秋初,美國廣播公司(ABC)在整個廣播電視界的排名,淪落到慘不忍睹的墊底位置,遠遠落後其他同業。但九月二十二日那一天,一件出人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讓ABC的命運就此改變--影集《LOST檔案》(Lost)在那天晚上首播。這個莫名其妙竄出來的節目,為處境艱難的ABC電視網帶來一千八百七十萬名觀眾,並一躍成為ABC九年來收視率最高的戲劇類節目。
在充斥實境秀的大環境中,《LOST檔案》宛如一股清流。這個節目的劇情是以一群空難倖存者為中心,描述他們的飛機在一座神祕的島嶼墜毀--看起來就像個肯定會成功的節目。懸疑的劇情吸引了多到不可思議的熱情粉絲,他們緊追著每一集節目緩緩釋出的蛛絲馬跡,認真又投入地剖析著後續的可能發展。《LOST檔案》的情節的確錯綜複雜,例如,劇中的「煙怪」打從第一季就出現,但它的來歷卻直到第六季才揭曉。評論家和粉絲一致同意,這個節目之所以那麼引人入勝,主要原因在於島上眾多的「神話」和關鍵謎團,總是要過很久才揭曉。一般人總認為,這些劇情絕對是早在節目播出之前,就經過極縝密的策劃。
不過,事實恰好相反。《LOST檔案》迷最愛的很多故事元素,一開始其實並不受節目製作群青睞,他們原先認為這些概念過於瘋狂,應該不可能成功。最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個節目只是戴蒙.林道夫(Damon Lindelof)和傑.亞伯拉姆(J. J. Abrams)某一次會面後的副產品。
當時,林道夫是刑事影集《妙手追兇》(Crossing Jordan)的編劇,這部片的收視率還算可以,而亞伯拉姆則是熱門影集《雙面女間諜》(Alias)的創作者。林道夫向來都很渴望能為《雙面女間諜》寫劇本,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有一次,他們兩人的一名共同友人來電告知林道夫:「好消息,你可以和亞伯拉姆見個面;但壞消息是,對方提出一個荒謬的點子,他說要寫一架飛機墜毀在某座島嶼的題材。」
然而,其實這個點子也不是亞伯拉姆自己想出來的,而是ABC高階主管洛伊德.布朗恩(Lloyd Braun)的主意,他一直渴望能找到一份改編《我要活下去》(Survivor)節目的劇本。他請求亞伯拉姆修改這個節目的試播片劇情,但亞伯拉姆拒絕了,只同意擔任編劇指導。另一頭的林道夫雖認為這個點子很蠢,卻覺得這不失為一個投石問路的好起點。他猜想,如果自己能為這個「愚蠢的飛機墜毀」節目想出幾個不錯的點子,說不定有機會爭取到《雙面女間諜》的編劇職務。
在見面會談的過程中,兩人顯然都認為《LOST檔案》絕對不可能成功,所以,他們索性豁出去,不斷向對方丟出各種瘋狂的點子。亞伯拉姆想在島上安排一些隨機的干擾事件來嚇唬觀眾。當被問到所謂的干擾事件是什麼時,亞伯拉姆回答:「其實我也不知道,反正觀眾都不可能接受。」
出乎意料的是,觀眾非常喜歡。一切都發生得太快,導致林道夫根本湊不出時間寫劇本。於是,他只好先交出一份短短二十頁的故事大綱,沒想到這份故事大綱連同《欲望師奶》(Desperate Housewives,後來成為二○○四年至二○○五年電視圈最成功的影集)影集的劇本,雙雙獲得布朗恩的許可。
至於布朗恩呢?因為他批准這齣製作成本高達一千兩百萬美元、連描寫節目概念的劇本都付之闕如的電視節目試播片,很快就慘遭開除,因為迪士尼公司(Disney,ABC的母公司)執行長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認為這個節目絕對不會成功。後來,艾斯納在為ABC那一年批准的所有試播片評分時,只給了《LOST檔案》兩分--滿分是十分。總之,布朗恩雖為ABC開發了兩個救命節目,卻在節目播出前就被掃地出門。
成功的隨機性,遠超過你我的想像
如果這個世界的運行模式是可預測的,那上述種種情況都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如果我們是活在一個可預測的世界,那所有人應該都會以為《LOST檔案》劇情裡錯綜複雜的種種謎團,絕對是事前就謹慎策劃好的。
在一個可預測的世界,我們應該會預期像亞伯拉姆那麼成功的製片,還有像艾斯納那麼位高權重的高階主管,能看出《LOST檔案》的驚人潛力。另外,我們也會預期像林道夫那樣一個編劇,照理說應該會想盡所有策略,設法和電視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節目之一攀上一點關係,而不是想將它撇得一乾二淨。當然,我們也會預期當初開發《LOST檔案》和《欲望師奶》的那個高階主管布朗恩應該會得到獎勵,而不是被開除。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以一種可預測的模式運行。《LOST檔案》幕後的故事讓我們終於了解這個事實,這當中的寓意實在太驚人了!
這本書要說明兩個極其簡單但又很激進的概念。第一:成功是隨機而不可預測的,而且成功的隨機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第二: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都可以採取各種不同的具體行動來掌握隨機性,並以有利於自己的方式深入理解。
一般人認為這兩個概念太激進的原因是,從小到大的教育告訴我們,成功是利用策略、計畫和謹慎分析去爭取的,而運氣只是一股無法操之在我的力量。但本書否定這些約定俗成的觀點,而且提出一個實用且極具說服力的替代方案。
乍看之下,這兩個概念看起來似乎彼此矛盾。如果成功真的是隨機的,那不管採取什麼行動,應該都無助於提升致勝的機會,不是嗎?如果大名鼎鼎的企業如星巴克(Starbucks)和Google、小型企業、各種投資案甚至某個人的生涯和愛情故事,全都是機緣巧合所造就的,那所有人都只能坐待機緣巧合來臨,也沒有任何理由朝任何特定方向努力了,不是嗎?但事實上,承認隨機的力量並不會讓我們變得軟弱,而是正好相反。
你可以利用某些行動來掌握隨機性,並迅速抓住機會;相同地,你也可以採取很多不同的具體行動,讓自己或所屬機構接觸到一些不期而遇的機會、意料外的策略等等。如果能採取這些行動,我們就有機會在這個無法預測的世界裡揚名立萬。我將在本書稍後的篇幅,詳細介紹這些具體行動是什麼。
此刻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當你深入探究任何一個人或企業為什麼會成功時,一定會發現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某個人在某處的某個時間點突然時來運轉,這些人不是機緣巧合地遇到某些人/事/物、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時刻獲得一個洞見,就是莫名經歷了接二連三的非預期事件。
命運總是在一瞬間就轉向,但我們也只有在事後回顧時,才能看清它是在什麼時間點開始轉向的。所有人都經歷過這種彈指定成敗的「關鍵命運時刻」(The Click Moment),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種時刻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一生,但我們卻從未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