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777009
小池龍之介
李毓昭
晨星
2013年7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勁草叢書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勁草叢書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宗門屑語:四十年習佛錄影之一
參禪與念佛修法:月溪法師文集(4)
快樂自在: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自我的幻滅與重生:一個人的修行筆記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不思考的練習
不反應的練習:消除煩惱,清理內心的思考法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不要生氣
解開戀愛與結婚魔咒的練習
超譯佛經:佛陀教你鍛鍊心靈自由的190個練習
內
容
簡
介
真正的自我是「貪、嗔、癡」三毒
放下自我執著,人際關係會更好
佛說,這一切都來自於對「自我」的過度執著
◇「真正的自我」是「貪、嗔、癡」三毒
◇「希望他人了解自己」是「我慢」的煩惱
◇ 放下對「自我意識」的執著,人際關係的壓力就會消失
本書將揭露「快樂」與「痛苦」,如何在大腦裡慢慢形成「過度自我」煩惱的機制,澈底顛覆我們對「自我」抱持的幻想,並提供在人際交往中不執著於自我的方法,讓你取得心靈的自由,打造真正圓滿的幸福人際關係。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就無法避免和其他人相互來往,但我們卻在人與人的的相處之中被「需要受到認同」這種渴望的支配,於是我們不斷堅持己見、與他人產生衝突。
把「自我意識」的執著放掉,人與人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就會消失。想要「獲得別人的青睞」就為此隱藏自己的本心、掩蓋自己的缺點。對於奉承和受到歡迎的印象入迷,而在內心深處一直無法獲得滿足的我們。
如果以佛教來說,所謂「真正的自己」,是「慾望(貪)」「憤怒(嗔)」「無知(癡)」的三毒;並且,「希望明白真正的自己」這個衝動,將衍生「我慢」(自滿)的煩惱。本書告訴你人類在腦內不斷地使之發生「快樂」和「痛苦」的「慢」的煩惱的機制,徹底推翻我們持有的「自我」的幻想;以及為了得到「無我」的自由,而不彰顯「自我」的交際方法。
本書特色
1. 以佛教思維切入現今人性中的諸多問題。
2. 顛覆一般人對於「活出真正的自我」的觀念。
3. 以分析社會現實狀況後,以佛理思想提供人們導正這些問題的方法。
作者簡介
小池龍之介
日本超人氣僧侶作家,擅長以佛教思維切入現今人性中的諸多問題,以普世的道理及中肯的言論提出解決之道。
1978年生於日本山口縣,東京大學教養學系畢業。現任月讀寺(位於東京都)住持、正現寺(位於山口縣)副住持。2003年到2007年間開設兼具寺院與咖啡館性質的「iede cafe」。目前在修行之餘,也指導一般大眾坐禪。主要著作有:《沉默入門》、《不要生氣》、《偽善入門》、《淨化『自我』的坐禪入門》、《不思考的練習》、《平常心的課》等等。
網站:家出空間iede.cc/
譯者簡介
李毓昭
中興大學畢業,從事專職翻譯二十餘年。譯作如:《10倍速影像閱讀法(新版)》、《貓咪你想說什麼?》、《芬蘭式溝通表達訓練法》、《教出堅強的男孩》、《一分鐘經理》、《驚人的成功信念》等。
目
錄
第一章 人見人愛的「不」可能性
1.「原來的自己」不可能實現
接受自己的每一個面向
隱匿自己=「努力討人喜歡」
騙子塑造形象的技巧
沒有接受「原來的自己」
2.「真正的自己」正在破壞自己
遲早會顯露「原來的自己」!
「慢」是煩惱的源頭
只對戀人或家人不加掩飾
「真正的自己」是「貪、嗔、癡」三毒
身分認同就是「執著」這個煩惱的不斷重覆
清理以自我為名的「黑暗面」
第二章 人緣競賽的殘酷內幕
1.市場令人產生「煩惱壓力」的甜美誘惑
虛假的戀愛資本主義
「你要討人喜歡」的命令
解析受歡迎的招術
受歡迎的招術會讓人精神失常
2.參與人緣競賽的模式
四種參與模式
「特殊感」受傷後的報復
「一個特殊的人」和「不特定多數」的矛盾
第三章 「自戀」的痛苦機制
1.無法停止比較的刺激
固定腦內印象的作用
自己與自己比較的黑魔術
我劣慢的刺激比我勝慢危險
2.自我並不存在
識蘊:「認識」中有自我嗎?
想蘊:「記憶」中有自我嗎?
受蘊:「刺激」中有自我嗎?
行蘊:「衝動的思考反應」有自我嗎?
刺激的奴隸
避免揭露無我的真相
人類被設定的刺激裝置與欺瞞裝置
3.煩惱的各種模式
自我幻覺所引起的關係扭曲
「討厭」=「生氣」的例子
煩惱模式的懇求作用
「喜歡」= 「欲望」的例子
驕慢的悲慘愛情故事
4.「苦」的解析
中止腦內變換程式的疫苗
苦與樂的危險關係
縱使到手也依然痛苦
鞭笞程式
國王與奴隸
從痛苦的隸屬關係中解脫
善待處於奴隸狀態的生命
用行動去停止腦內變換程式
改變模式就可以改變個性
第四章 煩惱的幕後黑手:無力感
1.社會史的無力感
三種無力感
社會史的無力感
沒有起源
「要活出自己」是不負責任的說詞
網路上的交友契約
男人也必須推銷自己
2.個人史的無力感
家庭植入的無力感
嬰兒充滿欲望與嗔怒的煩惱
為了討父母親喜歡而自我洗腦
佛法式教養要領
幼年時期對朋友疑似戀愛的心情
每個人都想得到老師的偏愛
扮演好孩子
班級幹部性格
「真正想做的事」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嗎?
似是而非的裝酷性格
3.無我的自由
被遮蔽的無我真相
所有刺激都是苦
劈腿機制的研究
被劈腿者的心理
從小就有被劈腿的經驗
商品價值暴跌
劈腿者的心理
為何會誤入劈腿歧途
不執著於商品價值
「刺激→快樂」變換程式的陷阱
「覺悟」是使變換程式停止的按鈕
變換程式破表時的破綻
要被強弱的刺激操控一輩子嗎?
脫離刺激的遊戲
衡量標準是痛苦的增減
令人發狂的機制
達到無我的自由
結語
序
序
「真正的自己」正在破壞自己
遲早會顯露「原來的自己」!
我們並沒有那麼厲害,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時不斷地粉飾外表,亦即編造場面話,違反妄語戒,增加內心的矛盾。因此一旦壓力達到臨界點,就注定會出現反作用力,產生這種心情:
「你們只認同我好的那一面,完全沒注意真正的我。」
因此衝動起來,想要他人接受「真正未經修飾的自己」。
諷刺的是,如上所述,這種衝動不是在一開始受挫時就洩氣了嗎?拚命克制這種衝動,不管刮風下雨都在掩飾自己的結果,就是欲望在長期壓抑下的反撲。
到這一個地步,原本已經洩氣的欲望會以這種形式點燃火苗:「你們一定要認同我所有的一切,否則我不會善罷干休。」這也是因為壓抑太久了,才會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反彈。
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覺得真正的自己受到認同呢?
那就是將之前構築的層層粉飾移除之時。唯有在拿掉之後,對方依然愛著自己,亦即全盤接受自己時。
以前面的例子來說,就是把整形後的臉變回和原來一模一樣的醜臉,確定對方依然喜歡自己時,才能放下心來,覺得:「我確實感受到真正的自己受到認同了。」
但實際上粉飾的鎧甲不會只有整形手術。其實很想穿著睡衣無拘無束,卻總是盛裝打扮;戴眼鏡很俗氣,因此總是使用隱形眼鏡;其實很喜歡說一些「你少放屁!」之類的粗話,卻刻意假裝言辭高尚;其實非常討厭對方動不動就生氣,卻用「我就是喜歡你這種直率的個性」之類的話來遮掩。但是這人終究會想要停止所有的粉飾,並開始懷疑:「這個人會喜歡我,不過是因為我的裝扮漂亮,或是我會溫柔地跟他說話。」
這麼一來,就會不自覺地想要用可怕的方式考驗對方。「這個人看到我穿著睡衣不三不四的樣子,會不會受不了?」「聽到我說髒話,他還會喜歡我嗎?」「如果跟他說,我非常討厭他易怒的個性,他會接受嗎?」
結果,就會像這樣,以突然爆發的粗話或態度侵害彼此已經很親近的關係。
「慢」是煩惱的開始
隨著彼此的關係愈來愈親近,開始覺得輕鬆自在時,通常就不會像以前那樣百般討好了。
但是在互相熟悉之後,基本上仍然會有非常強烈的欲望在操縱著,而不禁出言不遜或態度粗暴。
這就是「我想要對方接受原來的我」這個貪欲,亦即在腦內牢固不破的煩惱:「正因為這個人接受我,我才有存在價值,而且變得很特別,與其他雜七雜八的人不同。」
這個在腦內捏造自我形象的煩惱,就是佛法所謂的「慢」。有關「我慢煩惱」會在後面詳細解說,這裡請暫且將它想成是一種衝動,非常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生命體」。
因為有這個煩惱,才會為了博取他人的好感,而付出非常大的心力。由於「原來的自己」根本就乏善可陳、無價值可言,因此必須努力討好他人,才能獲得認同。也因為對這一點心知肚明,我慢煩惱才會對我們下令:「你要完全停止這方面的努力,把『原來的自己』暴露出來。」可是大家都知道,突然在現實中完全暴露出真實的自己會產生問題,因而採取一點一滴慢慢揭露的方式。
逐漸減少溫柔,慢慢不再客氣,給對方的誇獎日益變少,也漸漸不再配合對方……如果是以前,縱使不是很滿意對方想看的電影時,也會曲意附和說:「我也想看這一部。」現在卻會滿不在乎地冷冷說道:「我想看別部,所以各看各的吧?」
更極端時,還會把自己之前掩飾的邪惡性格全盤托出,例如承認自己之前虛報年齡:「我之前說我是二十七歲,其實已經三十五歲了。」或是坦白相告:「實際上我負債上億元。」在陸續拿掉之前的掩飾時,對方往往會從欺騙的催眠術中甦醒,而心生幻滅。但有時候對方還是會通過考驗,依然接受自己,於是就會暫時感到寬慰:「我可以照這個樣子繼續下去。」
可是為了確定對方能接受自己,考驗還是會沒完沒了。
「他對我的認同雖然達到這個程度,可是他沒有接受在我體內暗湧的嫉妒心。我也還沒有讓他看到我總是禁不住想要發牢騷的一面,他也還沒有目睹我吃飯會發出聲音的粗俗模樣,以及想要對戀人頤指氣使的我。這些都是我的真面目,因為還沒有顯現,所以他接受的可能只是我的表面……」
這樣的懷疑很可能在潛意識中滯留。
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壓垮駱駝,連黑暗面也不加掩飾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會笑嘻嘻地包容了。
只對戀人或家人不加掩飾
像這種想要暴露黑暗面的欲望,並不能隨便發洩。
我們在職場上營造人際關係時,也是要一邊修飾自己,一邊適度地遮掩煩惱。這個過程必然夾帶著謊言,而如前所述,人們因為其中的業力而不斷地累積壓力。
雖然承受著莫大的壓力,但要對同事或朋友暴露出內心所有的黑暗面幾乎是不可能的,通常會在達到某種程度時踩煞車。換言之,會在飲酒的場合傾訴工作上的不滿,或是批判共同的友人,頂多只是這樣,並不會太過分。
「請接受不加掩飾的我」這個慢的欲望,既然無法讓同事或朋友知道,那麼要對誰發洩呢?
一般來說,發洩的對象當然是戀人或家人等最親近、也最重要的人。想想就會知道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要求街上的陌生人或同事、朋友:「請你瞭解我所有的一切。」他們一定會覺得非常錯愕。我們本來就很難期待這些人接受包含黑暗面在內的自己。正因為對他們的期待沒有那麼高,才能與他們長期維持比較平穩而無關痛癢的關係。
但是,對於戀人或家人等「特別」的對象,我們就很容易抱持幻覺般的期待:「就算我毫不克制地顯露『自己』所有的面向,這個人大概也會接受吧。」此時,之前長期的掩飾與扯謊造成的壓力會出現反作用,「想要暴露『真正的自己』」這個衝動隨之膨脹,而開始針對戀人或家人等極少數卻無可取代的人發洩。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若處在戀愛或家庭等無可取代的關係中,會更容易在心中一次又一次地翻騰著會令人想背過臉去的醜惡情緒。
把平常必須刻意隱藏的「黑暗面=真正的自己」向對方顯露之後,就不免想要去試探對方是否能夠接受。黑暗面也許是「負面情緒的累積」,也可能是「勉強對方去做不想做之事的支配力」,或是會為細故勃然大怒的性格。顯露這些面向時,當然彼此的關係會出現裂痕。
這裡要順便知會大家,當戀人或家人在發洩其蠻橫的欲望或嗔怒時,沒有必要以憎恨回應,因為他們是在發送悲痛的訊息:「請接受有這種黑暗面的我。」
請務必領會這個訊息,以慈悲心對待:「啊,好可憐,為了得到認同而承受這麼大的痛苦。好了,沒事了。」
「真正的自己」是「貪、嗔、癡」三毒
到這裡為止,我們已多次談到「真正的自己」這個怪異的說法,這裡要稍微解釋其內涵。
從前面的說明可以知道,自己是由「披著掩飾鎧甲的自己」和「壓抑黑暗面的自己」所組成。對於這兩者,我們會產生一種印象:「見不得人,必須繼續隱藏的黑暗面才是『真正的自己』。」而興起一種錯覺:真正的自己是隱匿在內心深處,如寶藏一般的黑暗面,而不是顯露於外的部分。
到目前為止所提到的「黑暗面」包括醜惡的欲望、憤怒、憎恨、嫉妒、吝嗇,以及本書的重點,亦即總稱為「慢」的諸多煩惱。
這些煩惱在佛法的心理分析中,大致分成三個種類:「欲望」、「憤怒」和「無知=迷惑」,也就是「貪、嗔、癡」三毒。
總而言之,我們所以為的「真正的自己」,不過是「貪、嗔、癡」三毒。「真正的自己」竟然是毒,不是很大的諷刺嗎?
而且,我們常常使用且視為至寶的翻譯名詞「身分認同(identity)」,也不脫貪、嗔、癡這三毒的領域。原因從許多人對自己的認識就可以知道,其中不過是各種喜惡的羅列,例如「我喜歡A,想要做B,討厭C,不想做D。E是……F是……」換言之,「喜歡=欲望=貪毒」和「討厭=憤怒=嗔毒」的集合體,就是「原來的自己」。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別生氣啦! (日本超人氣萌僧小池龍之介用108個身歷其境的安心小練習,讓你覺察情緒的引爆點,不苛求自己,也別要求別人,活出自己歡喜的人生就好!)
2.
超譯佛經〔新裝版〕:佛陀教你鍛鍊心靈自由的190個練習(二版)
3.
解憂專用:不假裝的日常練習 (特價版)
4.
放下執著的練習:「這樣,也很好」的生活方式
5.
解憂專用:不假裝的日常練習
6.
超譯佛經:佛陀教你鍛鍊心靈自由的190個練習
7.
小池來解惑:讀著讀著就把煩惱都清空的「人生解惑」
8.
偽善入門:浮世善惡指南書
9.
小池龍之介教你不被情緒綁架的平常心:接受自己,與自己和平共處的五段修練 平常心?????
10.
解開戀愛與結婚魔咒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