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時間龍

時間龍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095443
林燿德
釀出版
2011年10月26日
113.00  元
HK$ 96.05  







叢書系列:釀文學
規格:平裝 / 28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釀文學


文學小說 > 科幻/奇幻小說 > 其他科幻/奇幻小說















  林燿德生前最後一部小說,
  融合奇想、夢幻、激情於一爐;
  台灣文壇前所未見的長篇科幻鉅作,
  絕版二十年後,重現江湖!

  林燿德的《時間龍》完成於一九九三年,是作家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語言富於緊張之感,維持作家一貫的前衛風格,並注入豐富的「科幻」元素。

  全書以顯微鏡般的深度之眼,探測「宇宙時代」(距今約七、八百年後的未來世界)人類面對權力與欲望的角逐,文明卻宛如一枚老舊金幣經過不斷翻模,仍無法將血腥與屠戮「包括在外」。評論家多半指出小說情節的詭奇變化與二十世紀末台灣社會的關連。然而,讀者或可從中開鑿更多的線索,關於人類文明價值的延續,生態又如何在死滅和新生間曲現了移動的軌跡……。

本書特色

  作家林燿德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小說,絕版二十年後,重新增訂上市。書末「特別收錄」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劉紀蕙教授的導讀專文:〈林燿德現象與台灣文學史的後現代轉折:從《時間龍》的虛擬暴力書寫談起〉。

作者簡介

林耀德

  一九六二年生於台北市城中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系財經法學組畢業。專業作家。一九九六年一月八日辭世。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國家文藝獎等多項大獎。

  著有短篇小說集《惡地形》、《大東區》、《非常的日常》;長篇小說集《解謎人》、《一九四七.高砂百合》、《大日如來》、《時間龍》;詩集《銀碗盛雪》、《都市終端機》、《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都市之甍》、《一九九○》、《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散文集《一座城市的身世》、《迷宮零件》、《鋼鐵蝴蝶》;評論集《一九四九以後──台灣新世代詩人初探》、《不安海域──台灣新世代詩人新探》、《羅門論》、《重組的星空》、《期待的視野》、《世紀末現代詩論集》、《敏感地帶──探索小說的意識真象》等。二○○一年楊宗翰曾主編一套五冊之「林燿德佚文選」(《新世代星空》、《邊界旅店》、《黑鍵與白鍵》、《將軍的版圖》、《地獄的佈道者》),收錄作者人生最後五年間的散佚發表作品,包含詩、散文、小說、翻譯與評論。  



【楔子】
奧瑪變種蝶

【基爾篇】
追隨者

【奧瑪篇】
巨像族
新大陸
時間龍

【附錄】
黑蟻與多巴哥

【特別收錄】
林燿德現象與台灣文學史的後現代轉折:
從《時間龍》的虛擬暴力書寫談起



前言

林燿德現象與台灣文學史的後現代轉折:從《時間龍》的虛擬暴力書寫談起

  近年來,談論台灣文學或是文化的主體性問題時,時常出現具有暴力性格的排他性論述。游勝冠在《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一九九六)一書中的結論便指出:「文學的本土化運動,是反動脫離本土社會、喪失民族立場的創作而提出的。」他繼續強調,「台灣文學的本土論,除了對抗西方、日本等隨著帝國主義入侵的強勢文學的支配性影響,也在打開長期受制於『中國』,因為『中國意識』作祟使得台灣文學不能落實本土社會現實的僵局。」(游勝冠,頁四五五)我認為:如果因為「民族立場」而限制我們對於文學創作或是藝術創作的體驗,或是無法在「落實本土社會現實」之外的書寫中觀察到本地作家在作品中所展示演出的想像力以及整體文化的內在動力,以及其中所鑲嵌的歷史與文化政治,那是十分可惜的。我認為,如果我們反轉思考模式,探討本地作家為何有借用移植西方模式或是依戀中國符號的內在衝動,便可以深入討論這些所謂的「外來」元素如何宣洩本土文化內被壓抑的慾望衝突;也就是說,我希望透過討論所謂「他者文化」之書寫,來重新詮釋所謂「本土經驗」與「台灣意識」的負面層次。

  本文將以林燿德為例,探討八○年代到九○年代台灣文學後現代轉折的本土意義與歷史脈絡。台灣文學的後現代書寫中,特別吸引我注意的,是林燿德晚期的文字中時常出現大量含有暴力與血腥施虐的段落,例如《解謎人》(與黃凡合著)、《大日如來》、《大東區》與《時間龍》。評論林燿德的學者多半專注於林燿德具有象徵詩派或是後現代風格的詩、散文,「都市文學」的代表作品《惡地形》、《大東區》,與有史詩性格的《一九四七高砂百合》,而不喜談論林燿德的科幻與魔幻作品,尤其不願面對含有觸目驚心的血腥與性愛場景的《解謎人》、《大日如來》與《時間龍》。林燿德文字中血腥施虐暴力的書寫,與西方沙德(Marquis de Sade)、洛特曼(Comte de Lautreamont)或是巴岱爾(Georges Bataille)同屬一個路數。在林燿德象徵派風格到後設解構風格再到此血腥暴力的筆法之間,我們能夠尋求什麼樣的理解基礎呢?若說是後現代式虛擬現實的暴力,那麼此種暴力要如何承受林燿德從八○年代中期到九○年代中期的總體文本中所投資的書寫計畫以及重寫文學史的慾望動力?

  本文試圖從林燿德所引發的現象談起,先採取探掘文化地層的方式,釐清其後現代計畫的書寫脈絡與重寫文學史的動力基礎,以及其對於台灣文學史霸權敘述所持續進行批判的背景。本文要進一步對照閱讀林燿德在一九九三年前後完成的科幻小說《時間龍》以及其他同時期的評論,以便深究林燿德的「後現代欲求」進入九○年代之後展開的暴力書寫與施虐的本質。因此,以下本文將逐次討論林燿德現象以及他的「後現代計畫」,台灣文學史的斷裂背後所要尋求的延續,虛擬實境下的施虐暴力書寫,以及暴力之下壓抑隱藏的愛欲對象。對林燿德的後現代計畫與文本進行徵狀式閱讀,我們可以再度窺探到台灣文化場域自七○年代到九○年代形態轉移的模式。

劉紀蕙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