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近五十年後,白皮《毛語錄》再現。
要瞭解現代中國的社會心靈,就從毛澤東的語錄開始。
《毛語錄》第一版誕生在一九六四年五月,象徵毛澤東搞個人崇拜的造神運動即將達到高峰,也蓄積兩年後開啟的文化大革命能量。據推算,《毛語錄》在文革時期光是解放軍總政治部的各種語言版本,總印量就已超過十億冊,如包含各地自行編印的版本,更有人推算已超過五十億冊,是全世界僅次於《聖經》的出版品。
《毛語錄》的重要性不只是毛澤東的言行思想,更代表了中國社會心靈與意識形態框架的形塑,許多工農兵的識字課本就是《毛語錄》。
《毛語錄》緣起於林彪鼓吹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並從一九六一年開始,在《解放軍報》報頭每天根據議題編選毛澤東言論與文章片斷刊登,一九六四年一月集結成書,名為《毛主席語錄200條》,此版本被稱為徵求意見本,此後陸續增訂並將書名定為《毛主席語錄》(簡稱《毛語錄》)。後來的定本,總共有三十三類別,四二七條,字數八萬八千字,頁數二七○頁,開本則多以六十四開為主。最早的《毛語錄》是白底紅字,也有以牛皮紙印刷,直到逐漸流通後,為讓工農兵方便攜帶不破損,改為紅色塑料,暱稱為紅寶書或小紅書。
《毛語錄》的內容發展出多種組合形式,另附增毛澤東詩詞、老五篇(指〈為人民服務〉等五篇文章與講稿)、最新指示、九大文獻,甚至有的也收錄林彪語錄,有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與六合一的版本。當時人手一冊,有的內容還被編寫成歌曲,連結婚證書也要寫上幾句的《毛語錄》,隨著文革落幕也被禁止流通。不過時移事往,《毛語錄》現在則成為觀光客與收藏家的懷舊物。
《毛語錄》的戲已落幕,但它對中國的影響仍舊存在,重讀《毛語錄》,除了探究毛澤東如何進行所謂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更能理解至今仍在中國飄蕩的毛澤東幽靈。
本書特色
回歸最原始的白皮《毛語錄》,加以重新設計詮釋,內容且為三合一版本,除了完整的毛語錄,並有〈為人民服務〉等老五篇講稿與文章,以及詩詞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