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三版)

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三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561663
蔡鵑如
開啟文化
2010年1月14日
160.00  元
HK$ 136  







* 叢書系列:人文圈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圈


[ 尚未分類 ]









好萊塢人手一本的寫作聖經

  所有故事,都包含幾項在神話、童話、夢境及電影中都找得到的基本元素,我們統稱為英雄的旅程。

  佛格勒以簡明清楚的風格,探究神話與寫作之間的深厚關係,本書因此成為電影公司高層、編劇、劇作家、小說與非小說作家、學者及全球各地的流行文化愛好者必讀的好書。

  這本書主要的目的在於了解所有故事的元素以及在現代寫作中的用途---作者克理斯多夫佛格勒(Christopher Vogler)是好萊塢頗負盛名的寫 / 說故事教主,他統合了坎柏的「神話學」以及榮格的「心理學」學說,教有志於寫作或說一個好故事的人,如何寫出 / 發展你的故事。

  《作家之路》以坎柏的經典著作《千面英雄》為架構,說明一個好劇本、一個好故事應該要有的基本元素,再以他對好萊塢聊如指掌的經典名片為佐證,證明這個寫作理論的好用之處。

  在增修第三版,佛格勒從持續研究的成果中,就神話對故事、電影與他個人的影響,提出新的見解與觀察。他在新增補的素材中,探討極性和宣洩等重要概念,新版內容還包括:

  .回顧星際大戰現象,解析出星戰系列六部曲,是以父子關係為主題的史詩鉅作。

  .新增插圖與圖表,為神話概念增添深度。

  .對想要透過寫作找到自我的人,最後一章〈一步一步走下去〉,是鼓舞人心的歷險召喚。

作者簡介

克理斯多夫佛格勒(Christopher Vogler)

  好萊塢最負盛名的故事顧問,也是眾多電影人與作家尊崇的恩師,以及編劇、電影、神話等題材的人氣演說家。佛格勒的概念,對《獅子王》、《鬥陣俱樂部》以及《紅色警戒》等電影的故事,都帶來深遠影響。他另外擔任過電影《P.S.你的貓死翹翹了》的執行製作,以及動畫片《街頭小遊俠》的編劇。佛格勒目前是寫作顧問公司Storytech的總裁。



引言:第三版
序:第二版
引言:第二版 ~ 準備上路

第一部:旅程地圖
實用指南
原型
英雄
師傅:智叟或明察秋毫的老嫗
門檻守衛
變形者
陰影
盟友
搗蛋鬼

第二部:英雄旅程各階段
平凡世界
歷險的召喚
拒絕召喚
遇上師傅
跨越第一道門檻
試煉,盟友,敵人
進逼洞穴最深處
苦難折磨
獎賞
回歸之路
復甦
帶著仙丹妙藥歸返

尾聲:回首旅程
寫作之路

附錄
故事有生命
極性
宣洩
身體的智慧
一步步走下去



導讀

邁向作家的旅程

  一般而言,傳統的好萊塢編劇分為兩派,一派重情節,另一派重角色。這反映了電影編劇多麼受到理論的影響。情節派的勢力最大,理論支撐可追溯於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他分析戲劇的六大要素,認為情節的地位大於角色。但是到了一九四六年,這個狀況有了改變,匈牙利裔的美籍編劇大師埃格理(Egri Lajos)出版了他的名著《編劇藝術》(The Art of Dramatic Writing),將角色的重要性提升第一位。這件事對電影工業來說,有了很大的啟發。電影的誘人之處,除了說故事外,還有大銀幕上的明星。觀眾對臉的著迷,是持續買票走進戲院的主要原因。所以,《終極警探》編劇史蒂芬.德蘇薩(Steven DeSouza)強調《編劇藝術》對他創作技巧的助益;《春風化雨》編劇湯.舒曼(Tom Schulman)表示,「亞里斯多德的《詩學》與埃格理《論編劇藝術》這兩本書對我幫助最大。」上述說法,不是沒有道理。

  但克理斯多夫.佛格勒(Christopher Vogler)《作家之路》於一九九二年出版之後,對電影編劇又造成一次典範轉移。這實在是對故事寫作有興趣的人,所不能輕忽的現象。到二○○七年,《作家之路》出了第三版。二○○一年出版的教科書《當代電影編劇》(Screenwriting Updated: New (and Conventional) Ways of Writing for the Screen),裡頭就有一節就是在介紹佛格勒所發展出來的神話編劇。就地位來說,佛格勒已被封為電影編劇大師(Screenwriting Guru)。這是他到倫敦講學時,媒體給他的稱號。如果讀者上維基百科英文版,打上Screenwriting guru,就會發現佛格勒和其他幾位知名人物,如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他的《故事》,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已有大陸譯本)、費爾德(Syd Field,《實用電影編劇技巧》,遠流出版社)等人,都並列於名單上。

  《作家之路》的特色,先是將坎伯(Joseph Campbell)的神話學改造成情節寫作的規範,再來是把心理學大師榮格(Carl G. Jung)的原型概念(archetype),應用在角色塑造上,使得情節與角色的功能得以互相支持,強化故事的完整性。沃格《作家之路》的最大貢獻,就是找到一個方法,讓亞里斯多德與埃格理兩派,可以握手言和。

  坎伯的神話學對盧卡斯《星際大戰》系列的影響,已是許多讀者熟悉的軼聞。他的《千面英雄》對當代電影編劇的影響,實在是不容小覷的現象。例如前面提到同被歸於電影編劇大師羅伯特.麥基,他在《故事》一書最後的推薦閱讀,就將《千面英雄》列在書目裡;另一本編劇暢銷書《電影的魔力》(早安財經出版社),作者霍華蘇伯(Howard Suber)在致謝函裡提到,坎伯思想對他的意義,在在都證明坎伯神話學對好萊塢電影編劇理論影響的好例子(可惜的是,以上這兩書的中譯本並沒有將這部分翻譯出來)。

  坎伯的英雄歷程雖受榮格理論的影響,但我們也不能忽略這個體系與俄國形式主義大師普羅普《民間故事的型態學》(Vladimir Propp,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的共通之處。普羅普的著作,一樣試圖尋找成為故事的普遍原則。他分析了一百部俄國童話所得到的結果,其實與《作家之路》所提出的英雄歷程非常接近,但是更為豐富,值得在這裡略為補充(其實,佛格勒也在書中蜻蜓點水式的提到普羅普的名字)。

  普羅普認為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包含在以下三十一項功能內,而它的順序,與本書英雄歷程的十二個階段有重疊之處:

  普羅普《民間故事的型態學》 沃格《故事好手》
  1. 一位家庭成員缺席 平凡世界
  2. 對主角下一道禁令
  3. 違背禁令
  4. 對手試圖打探消息
  5. 對手獲得受害者消息
  6. 對手試圖欺騙受害者或取得財物
  7. 受害者被騙
  8. 對手給一名家庭成員造成傷害或缺少某  歷險的召喚
  樣東西
  9. 災難或缺少被告知,向主角提出 拒絕召喚請求
  10. 主角同意反抗 遇上師傅
  11. 主角離家
  12. 主角受到考驗,因此獲得魔法或 跨越第一道門檻
  幫手的協助
  13. 主角對幫手的行動做出反應 試煉,盟友,敵人
  14. 寶物落入主角手中
  15. 主角被引導到尋找對象 進逼洞穴最深處
  16. 主角與對手對決
  17. 主角蒙受污名 苦難折磨
  18. 對手被打敗
  19. 最初的災難與不幸被消滅 獎賞
  20. 主角歸來 回歸之路
  21. 主角遭受追捕
  22. 主角在追捕中獲救
  23. 主角掩蓋身分回到家鄉或另一國度
  24. 假冒的主人提出無理的要求
  25. 給主角出難題
  26. 難題被解決
  27. 主角被認出 復甦
  28. 假冒的主人或對手被揭露
  29. 主角獲得新形象
  30. 壞人受到懲罰
  31. 主角結婚,登上王位 帶著仙丹妙藥歸返

  普羅普的三十一項功能,非常具有啟發性,例如第一項──家庭成員的缺席,其實是許多故事主角的重要背景,從白雪公主、蜘蛛人、哈利波特、張無忌到海角七號的阿嘉,這些主角都是父母不詳或沒有完整家庭的人(這暗示著,家庭完整的角色,很難發展出故事)。這讓我們理解到,二十世紀以來在符號學與敘事學的研究進展,對故事創作很有幫助,有不少學者或教師,將這些研究成果轉化成創作技巧。例如約翰.特魯比(John Truby)很受好評的《故事的剖析》(The Anatomy of Story: 22 Steps to Becoming a Master Storyteller)一書,便把法國語言學家A.J.格雷馬(A. J. Greimas)的符號矩陣,用來設計角色關係。

  至於榮格的原型角色,最令人深思的啟發,在於每個人物都有其陰影,這些陰影推動了情節發展與創造戲劇張力。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說法,來說明角色的陰影對故事的重要性。拍攝《大國民》(Citizen Kane)的二十世紀最偉大電影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講過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後來在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的英國電影《亂世浮生》(The Crying Game)中又被說了一遍)。有一隻蠍子要過河,但它不會游泳,恰好一旁有隻烏龜也要過河。蠍子請烏龜背它過河,但是烏龜不肯,它說:「我怎麼知道你不會螫我。」蠍子說:「我有那麼笨嗎?如果我螫你,你死了,我也會淹死。我幹嘛做這種蠢事!」烏龜想想有道理,答應背蠍子過河。沒想到游到一半,忽然覺得屁股痛痛的,回頭一看,原來是蠍子螫了牠一下。全身麻痺的烏龜,在沉下去之前對即將淹死的蠍子喊道:「你不是說不會螫我嗎?」「對不起,我沒辦法,因為我是蠍子啊!」臨死前蠍子如此回答。奧森,威爾斯將這個例子延伸,強調像蠍子這種表面與內在衝突的角色,就是受歡迎電影所要尋找的故事素材。別的不說,想想香港類型電影所偏好的臥底警察,不就是表面(黑道)與內在(警察)衝突的最佳例子嗎?

  《作家之路》說了最重要的事,卻沒有說完所有的事。在電影中,還有對白、主題、動作與音樂、畫面等,牽動著觀眾的欣賞,這裡頭的每一部分,都有許多技巧可以磨練與學習。國外出版了這麼多編劇理論著作,說明一件事,得獎或許靠天分,但是產業的出現,卻需要有培訓的方法。

  讀完《作家之路》不會讓你立刻寫出好作品,但是,你若持續寫,創作出受歡迎故事的速度,會比沒學過方法的人快。這些規則就像是棒球的基本動作,平常就要練好它,然後在上場揮棒時忘掉它。作家之路(The Writer’s Journey,本書的原文書名)才剛要開始!

耿一偉(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他的《就是要唬爛──故事創作十六講》將在開啟出版社出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