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25歲前一定要學會的拒絕力:勝間和代 教你少奮鬥10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291979
賴惠鈴
三采
2010年1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FOCUS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FOCUS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日本上市首日銷售即破10萬本,空降排行榜第1名,首月熱賣20萬本!
勝間和代:
如果時光能倒流,請讓我回到25歲,
我想給當時的自己一個建議:盡早培養「拒絕力」!
坦白說,我一直到34歲離婚時,
才確信自己的確擁有「拒絕力」;
也是從那時開始,我的人生有了戲劇化的轉變。
拒絕力,一個讓你工作產能提升數10倍以上成長的必要技術。
正確判斷、學會拒絕,在生活、工作上都將有絕對性的大變化!
懂得拒絕,才能有所收穫!
過去我所寫的書都是從各種觀點來介紹如何提升工作效率。
但是,其實都沒切入最重要的因素,想提高工作產能,最有效的祕訣就是:培養「拒絕力」並付諸實行。
本書將為各位說明,缺乏拒絕力會如何阻礙工作產能的提升、成長,並且對你我造成壓力;同時也要教導讀者如何培養「拒絕力」的訓練方法。
對別人說NO,就是對自己說YES!
拒絕力決定你是什麼咖!
只要鼓起勇氣,你也能擁有拒絕力,擺脫淪為小螺絲釘的命運
Step 1.基礎.認識「拒絕力」具壓倒性的效用
Step 2.邁步.擁有他人無法左右的自我軸心
Step 3.前進.向對手發揮具建設性的影響力
Step 4 .飛躍.利用「拒絕力」創造自己與周遭的良性循環
作者簡介
勝間和代
出生於東京。經濟評論家(兼會計師),慶應義塾大學商學系畢業、早稻田大學金融MBA,目前於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系博士後期課程在學中。19歲即通過會計師認證兩次考試(創下當時最年輕的紀錄),21歲生下長女 ,目前育有3個女兒。
在學期間即從事監察法人的工作,為人母後,由於工作上的不便而轉至外商企業。之後任職安達信(會計師)、麥肯錫顧問公司(策略顧問)、摩根大通集團(證券分析師),而後自行創業,擔任經濟評論家。
2005年獲選華爾街日報「全球最值得矚目的50位女性」(50 Women to Watch)。
2006年獲得AVON女性大獎,創下最年輕的得獎紀錄。
2008年獲頒日本第一屆Best mother獎(經濟類別)。
譯者簡介
賴惠鈴
因為喜歡日劇,開始學日文;因為不喜歡辦公室裡的勾心鬥角,開始當起每天只能自己跟自己說話的專職譯者。譯有《革自己的命》、《山的世界》、《北海道幸福鐵道旅》、《拼布Q&A密技1000》、《為什麼你的公司生產不出iPod?》、《五感行銷》、《設計良品》等。
目
錄
前言
擁有「拒絕力」,才能夠擺脫小螺絲釘(可替代品)的命運
拒絕了九成,才能對自己選擇的工作全力以赴
鼓起勇氣,你也能練就「拒絕力」!
第一章 總論 認識「拒絕力」具壓倒性的效用
沒有「拒絕力」的人,等於不敢主張自我的人
沒有「拒絕力」的人只好上「2ch」抒發不滿
無關是非對錯,主要在於對方的「主觀意識」
堅定自信,聰明的自我主張是「拒絕」的原動力
得憂鬱症的人多半是把自己交給別人打分數
缺乏「拒絕力」,將演變成「小朋友踢足球」
「填鴨式」教育讓人喪失思考能力
不想淪為「小螺絲釘」就必須選擇能晉身「專業人士」的環境
因「拒絕」而蒙受的損失其實沒那麼大
必須體認到「從眾是人之常情」
工作是幫助人擺脫同質性思考的良機
「來者不拒」有什麼好處?
就算「有求必應」,討厭的事也不會就此絕跡
把精神集中在創造「狂熱粉絲」上
徹底認清「嫉妒」是無法避免的人性
勇於承擔「被討厭」的風險
別老做惹人厭的事
以冷靜的策略應付「惡意」的攻擊
判斷惡意是否為「必須解決的問題」
藉由壓抑自己的「惡意」來了解對方的惡意
告訴別人該怎麼跟我們相處
為了培養「拒絕力」,必須和對方保持「對等」的人際關係
徹底認清世界上就是會有一定比例的「階級對抗」主義者
第二章 邁步 擁有他人無法左右的自我軸心
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負責
北野武先生「毒舌」的真相
學習如何巧妙承擔「拒絕風險」的具體技巧
網路流傳的「挑戰書」 ~ 思考老愛批評別人的心理
適切的「自我評價」是一切的基礎
即使難打分數的能力也給予評價
用花費的時間來衡量「努力」的程度
瞭解如何為自己打分數的具體方法
1. 首先聽聽身邊的意見
2. 使用客觀的評量
3. 利用職場的人事考核
4. 借助於獵才公司的力量
5. 善用顧客與對手的評價
6. 善用網路上的評價
須極力避免失去「客觀的評價」
去除「批評指教」中的雜訊,才能釐清真實狀況
他人給予的評價偏差之注意事項
必須有勇氣捨棄「不擅長」的事物
最好在三十五歲前就擁有「自我軸心」
自己才是自己的最佳「教練」人選
第三章 前進 向對手發揮具建設性的影響力
懂得「察言觀色」後,還要有無動於衷的能力
請經常意識到「影響範圍」
上司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給對方的影響能引導出對方的能力,進而建立起「合作關係」
「交涉力」是「思考的習慣」
正因為尊重對方,所以才必須「拒絕」
想改變「思考的習慣」只能從認識新手法、反覆行動上著手
不妨從「低風險」的場合開始發揮「拒絕力」
藉由「拒絕成功」的經驗來建立自信
第四章 飛躍 利用「拒絕力」創造自己與周遭的良性循環
一旦擁有「拒絕力」,人際關係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改善!
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修正「自我軸心」
把對手相對化
建立職場的團隊精神
日常生活中孕育作為基礎的友情與愛情
培養對錯誤思維、錯誤社會的拒絕力
結語
序
前言
如果現在我能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我會給二十歲後半的自己一個建議,我想我會說:「盡可能趕快學會『拒絕力』吧!」事實上,我真正具有這種英語所謂的「Say No」──「拒絕力」,就是能勇於拒絕對方,不被對方牽著鼻子走的能力,是在我三十四歲那年,初次遭遇第一次離婚。從那時開始,我的人生開始出現了戲劇化的轉變。
人類是一種會因被需要、被依賴而感到喜悅的生物。從小到大,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上司,都會教導我們,只要能依著對方的要求、完成對方交辦的任務,就會獲得應有的回報。問題是,如果只是唯唯諾諾地奉行交辦的任務,而不知道要拒絕的話,自己的人生反而走得漫無計劃,可說是把自己的人生交由別人主宰。
更何況,這種「拒絕力」並不單單是指拒絕別人要求的能力。在日本,普遍都會要求大家要懂得「察言觀色」,必須自行斟酌「無言的壓力」、「當時的氣氛」、「對方雖然沒有這麼說,但其實是希望這麼作的」,採取配合對方的行動。這也就是所謂的「合群」,但是這種態度有好有壞。這本書特別把重點放在壞的部分,希望大家都能具備「拒絕力」、「阻絕氣氛壓力的能力」,讓自己的人生舞台更上一層樓。
說出來大家可能會覺得意外也說不定,在我還沒練就拒絕力前,像是在麥肯錫工作時,因為我總是老實又聽話地執行上司交辦的事項,就曾被周遭人揶揄成「完美的好學生」,也曾被有問題的人耍得團團轉,還因此罹患十二指腸潰瘍和美尼爾氏症候群。也有因為長時間的埋頭苦幹、被朝令夕改的客戶搞得不知如何是好、或者是在禮拜五傍晚才臨時接到客戶的委託,雖然胃痛到想叫救護車,但還是熬夜把工作趕完的慘痛經驗。
取而代之的是,我被稱為「第一把交椅」,比其他同期進公司的人都還早出人頭地,成為當時占麥肯錫公司營收最大比例的重要客戶的主要負責人。為了保住這份工作,之後好幾年,我犧牲了生活品質、犧牲了健康,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所幸,當我三十二歲的時候,接觸到「三毒追放(停止嫉妒、發怒、抱怨)」這個詞彙,也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生指南書,才終於慢慢找回了自己。然後從三十三歲到三十四歲之間,我明白了「由自己主動拒絕、捨棄」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需要的是製作一張「Not To Do List(必須拒絕、不能作的事物清單)」,而不是一張「To Do List(必須去作的事物清單)」。
換句話說,在我還沒培養出「拒絕力」之前,也只不過是一顆「小螺絲釘」,意即取替代性相當高的普通職員。就我當時的工作來說,只要是能確實地遵照麥肯錫的工作手冊執行,又願意因公忘私的中堅顧問,我想無論誰都可以輕易取代我。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是在我三十三歲到三十四歲的時候,我開始慢慢減少公司的工作量,一再地拒絕一些事情。就結果論來說,我在公司裡的評價當然也呈現了兩極,有人支持我的作法,也有少部分曾把我當佣人使喚的上司開始看我不順眼。話雖如此,但是減少工作量後,可以用來投資在自己身上的時間就變多了,我開始擁有時間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得以轉換跑道成為財務分析師,後來又轉換跑道成為經濟評論家,開闢出一條從「小螺絲釘」通往「專業人士」的康莊大道。
如果我那時沒能體悟到「拒絕」的重要性,可能永遠都只是一顆小螺絲釘,或者是數十年如一日地當個私募基金的經紀人吧!即使會因工作時間太長而煩惱,但薪水畢竟比別人高,可能一輩子都會安於當個「高級螺絲釘」,但是這樣的我真的會幸福嗎?
最近,我有機會可以在廣播裡跟一位名叫澤登雅一的抗老化醫學的專業醫師對談。在那次的對談中,他告訴我老化的原因是氧化,而氧化的原因則在於抽煙、喝酒、睡眠不足、攝取的營養不正確、運動不足,以及壓力過大所致。果真,壓力太大會令我們提早老化。
事實上,當我從事顧問,因工作過量而煩惱的時候,說從沒想過自殺是騙人的。當時,在我每天去麥肯錫上班的路上,從最靠近公司的車站到麥肯錫的辦公大樓有一段很陡峭的斜坡,我曾不止一次想到:「啊?要是在這裡倒下,還是手臂被車子碾過該有多好?」因為當時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也沒有週末假日,就只是一直不停地工作,或許是長時間的工作讓我出現憂鬱症的傾向吧!
在日復一日的忙碌工作中,把我從那種狀態裡拯救出來的,就是這個勇敢說不的態度。我撰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如何意識到這一點,同時告訴已經有這類煩惱的人,要從哪個角度思考,才能突破眼前的困境。
擁有「拒絕力」,才能擺脫小螺絲釘的命運
我現在除了是合格會計師兼經濟評論家,從事金融商品的開發、企管顧問、政令宣導等工作之外,還是三個女兒的媽,要得作家事,同時也在研究所攻讀博士課程,加上寫書和演講,要作的事情多得不得了。
另外,我還發起了「Chabo!(Charity Book Program)」(www.jen-npo.org/chabo)的慈善活動,把百分之二十的版稅捐給災區或戰爭中國家的難民、孩童們,希望能幫助他們重建家園。二○○八年十一月,我還到了捐贈的對象國家——非洲的蘇丹一趟,那一次就去了兩個禮拜左右。
為了讓政府宣導活動或慈善活動更廣為人知,我還必須很頻繁地更新我的部落格「記錄我的私生活!!」(私的□□□□□□記錄□□□!!),可用「勝間和代」在Google搜尋。一方面也在富士電視台的「先讀LIVE」(□□□□LIVE)及BS日本台的「Market Winners」等節目擔任固定演出的主持群,致力於宣導我想傳達的訊息。
托大家的福,除了著作獲得多方支持之外,我的名字似乎也愈來愈常出現在「情熱大陸」(每日放送)及「國王的早午餐」(王□□□□□□,TBS)、「NHK特集」(NHK□□□□□)等電視節目及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的報紙連載等各式媒體上。
有鑑於此,常會有人以為我「肯定是忙翻了吧」,事實上,最近在雜誌《AREA》〈變革之人〉的專欄裡需要跟日本各行各業的變革推動者,例如起訴休職外交官佐藤優先生、DeNA股份有限公司的老闆南場智子女士、和民餐飲的老闆渡邊美樹先生等人對談,每每在協調彼此的行程時皆可發現,和他們比起來,不管從什麼角度看,都是我比較空閒。事實上,至今我仍數年如一日地每星期上健身房三次、做美甲一次。
為什麼我每星期都有固定產出的情況下,還能擁有空閒的時間呢?祕訣就在於「勇於拒絕」。每個人能揮霍的時間就那麼多,要把有限的時間運用在什麼地方呢?就得從握在自己手中的機會裡選出所要傾注精力的領域,只把精力花在那刀口上。
如此一來,就會生出多餘的時間,再把這些多出來的時間傾注在「沒有拒絕的工作」,也就是「精挑細選的工作」上,以提高產出的品質,以及為提高產出品質的準備工作上。所謂的準備工作指的就是讀書、運動、結交新朋友、自行研究等。
我們常常會聽到:「因為有實力,所以敢拒絕」、「因為佔上風,所以能拒絕」這類說法,這雖然有點像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但事實就是這麼一回事,我無意否認此說法。為了能主動拒絕,就必須培養實力;為了培養實力,則事前必須有充分的研究和準備;為了達成充分的研究和準備,實在沒閒工夫作那些無法展現自己實力的無謂工作。
我之所以能夠具有足以擺脫「小螺絲釘」(指的是規格固定的商品,就人才來說的話,就是指泛用型的人才)的宿命,就是藉由「拒絕別人」來把時間花在投資自己的緣故。如果不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就沒辦法動腦,等於是把決定權交到對方手中,自己只是按照對方的指示「執行」的手腳而已。看在對方的眼裡,會盤算著「要如何把這個人利用到淋漓盡致」,結果就更不可能拒絕了。
反過來說,正因為如此,才更必須學會「拒絕力」,從拒絕別人來培養自己的實力,有了實力後便能更斷然地拒絕,由自己開創出良性循環。可惜學校或企業都不曾教過我們這套方法,其實只要意識到這一點,就能進入一個更愉快舒適的世界,然而我們卻連那個世界的存在都不知道。
其實,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曾被當時十分活躍的女性顧問前輩苦口婆心地教誨「拒絕力」的重要性,然而我卻到三十多歲才付諸實行,從耳聞到付諸實行慢了整整五年,但最重要的是至少我已經知道那個世界的存在。
拒絕了九成,才能對自己選擇的工作全力以赴
如前所述,我有很多機會在許多的媒體上發言。由於媒體工作者常常看了別家的報導才決定要採訪誰,正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沒有雪中送炭,只有錦上添花」,於是就會有愈來愈多的採訪邀約上門。
演講也一樣,從小公司到大機構,就會有愈來愈多的邀約自動找上門來,平均一天就有三到五個團體,再加上媒體的採訪邀約,可以說是琳瑯滿目,令人應接不暇。可是我平常除了自己的工作外,還有很多政府的工作或非執行董事的日常事務,因此無論演講還是採訪,最多一個星期只能接受一到兩次。
如此一來,每星期上門的邀請,假設演講有四場、採訪有三次的話,乘以一星期五天,光演講就有二十場、採訪也有十五次,要篩選到剩兩、三次的話,就不得不推掉八到九成的工作。
但是,如果我一直都來者不拒會變成怎樣呢?恐怕只有小案子才會找上門來吧!因為經過嚴格的篩選,可以選擇我自己無論如何都想要講、聽眾無論如何都想聽的內容,而不是那種「阿貓阿狗都可以」的演講或採訪。
舉例來說,我從不接只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所舉辦的收費演講(只提供給使用者或客戶的演講等等)。相反地,我都接一些公會的生涯規劃,或者兩性平權推廣中心所舉辦的演講,以及對大學生的校園講座等。這是因為企業的收費演講要對參加者負責的是該企業,我充其量不過是該企業的一項成本,雖然也可以收多少錢、辦多少事,但是當贊助商是企業時,較難明確地傳達自己的理念。
除此之外,能參與能直接將訊息傳達給聽眾的演講,而且是企業主辦的演講較難發揮的生涯規劃或得到年輕人的支持等,都很有意義,來參加座談會的聽眾也能感受到我的熱情,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一個月雖然只有幾場演講,但是有很多在心裡留下深刻印象的聽眾將心得寫在部落格或其他地方,才會令人覺得我好像常常在演講一般。
採訪也是同樣的道理。以電視節目來說,一來我不接綜藝節目的演出,二來除非我對報導態度有同感、可以從頭到尾參與報導內容的企劃,否則我也不會輕易接下來。雜誌也一樣,我只接能參與整個企劃的工作,而不對已完成的企劃發表感想。也就是說,我不會因為剛好有空就去參與任誰都可以完成的活動。
二○○八年二月的《鑽石週刊》(週刊 □□□□□□)、十二月的《AREA》上都有關於我的大篇幅特別報導,這我都是從知道要作特別報導時,就開始將時間空下來,提出各種意見,集中火力地參與整個企劃。二○○八年十月開始在《每日新聞》連載的〈勝間和代的私房話〉(勝間和代□□□□□□□)也是我從企劃階段就參與了各式討論,才變成如今的形式。
因為推辭了八、九成的工作,才更有義務將所有精力都投注在所選擇的一、兩成工作上。所幸,有我那篇特別報導的《鑽石週刊》是近年來賣得最好的一期,《AREA》也在上架當週就比之前多出了百分之三十的銷售量。「先讀LIVE」我也是從採訪的企劃,到節目的企劃、收視率的分析,再到觀眾的批評指教,全程參與。託大家的福,《每日新聞》〈勝間和代的私房話〉的工作團隊還得到公司內部表揚。
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肯定有很多人會認為我又在自吹自擂了,我知道會遭人非議,但還是得寫,因為我希望表達的是「拒絕力」的威力。推掉一部分的工作,就是為了要將全部心力花在精挑的工作上,如果沒作出成績,不但對被推掉的那些工作很失禮,對接下來的工作也很難交代,還會給人一種「明明作不出成績卻自以為了不起地挑三揀四」的印象。
都已經拒絕到這個地步了,卻還給人「四處奔走」的印象,是因為對接下來的工作都會竭盡所能地努力作出成績來。即使一星期只接受一、兩次媒體訪問,但再加上原本的報章雜誌、電視節目,或許就給人到處都能看到我的錯覺吧!把百分之十的工作作到最好,就會有新的工作自動上門,然後再從中選出百分之十能發揮自己實力的工作,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鼓起勇氣,你也能練就「拒絕力」!
會拿起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有以下的煩惱吧!因為我以前也有同樣的困擾。
◎老被上司或客戶臨時交辦的事項搞得疲於奔命,真正重要的工作反而都得留下來加班才做得完。
◎明明已經讀了各種工具書、參加各式研討會,明白要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因為顧慮到職場的上司或同事的眼光,或者是無法推辭,只好浪費時間留下來加班。
◎迎新送舊的餐會另當別論,就連平常朋友或同事約吃飯、喝酒或唱歌,明明不想去,卻因為不知如何拒絕而不情願地參加。
日本雖然被譽為相當全球化的國家,但其實仍殘留著這類「不具生產力」的應酬文化。這種應酬的文化其實也就是之前提過的「同調傾向」,這是很容易出現在日本這一閉鎖型的社會中、很容易被重視的特質。
精神科醫生和田秀樹先生將這類具強烈從眾傾向的人稱為「精神分裂型人格」,反之,總是以自己的想法為中心的人則是「躁狂抑鬱型人格」。
當然,精神分裂型人格和躁狂抑鬱型人格都只是一種分類,精神分裂型人格還是會斬釘截鐵地拒絕某些事物,躁狂抑鬱型人格也不是都不合群。只不過就傾向來說,精神分裂型人格比較容易配合別人、價值觀比較容易受到外在左右,因此「拒絕別人」對於精神分裂型人格來說就變得難上加難了。
(參考:《你是精神分裂型人格還是躁狂抑鬱型人格》(□□□□□□□□人間□□□□□人間□,日本新講社出版)
在和田秀樹先生的網站上有一簡單的心理測驗,有興趣的人不妨去試試看。
精神分裂型人格.躁狂抑鬱型人格分析
www.hidekiwada.com/clinica_test/
以下是我的診斷結果——
勝間和代女士,你是典型的躁狂抑鬱型人格。
你很瞭解自己的特質,具有不會人云亦云的性格。
同時也很重感情,對你有一定瞭解的人,一定非常信賴你吧!
不過,你常常會被自己的想法或道德觀所束縛,而畫地自限,似乎也有很多地雷。不妨多少也接納別人的意見,或者偶爾也繞繞遠路,或許能讓你的人際關係更加圓滑。
你的躁狂抑鬱度及精神分裂度如下所示——
躁狂抑鬱度:百分之七十六
精神分裂度:百分之二
請容我再三強調,我的躁狂抑鬱度並非一開始就這麼強的,而是透過一點一滴的訓練,逐漸降低自己從眾的慣性而已。
當然,從眾欲望絕不是件壞事,可以讓我們體貼他人、察言觀色、建立團隊精神。只不過,根據筑波大學的松崎一葉教授研究,從眾欲望過高的人很容易罹患憂鬱症,尤其是非常努力又很在乎別人評價是最容易得憂鬱症的族群。
截至目前,我在形形色色的著作中,都從各式各樣的觀點來介紹要如何提升我們的工作產值,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我卻始終沒有大力強調。是的,我想各位已經猜到了,提升產值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點:
就是練就「拒絕力」。
一言之蔽之,真的只有這樣而已。
在本書中,我將為大家說明不懂得「拒絕別人」將如何妨礙我們提升產值、阻礙我們的成長、造成我們的壓力。同時,書中也包含訓練方法,將具體地為大家說明如何培養「拒絕力」。
當各位花兩小時讀完本書,而且還能開始主動地「拒絕別人」時,你的產值將會提高數倍至幾十倍不等。只不過,「拒絕力」是極其強而有力的武器,因此在使用的時候必須非常慎重,並非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拒人於千里之外。希望透過本書幫助大家在生活中培養出判斷能力,知道什麼時候該拒絕,什麼時候該咬緊牙關地接受,而且一旦接受就得全力以赴。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