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巴斯特的耳朵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291658
李佳純
三采
2009年9月23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i READ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 READ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我在七歲的時候,決定殺死我的母親。
一直到十七歲,才實現這個願望......。
★轟動歐洲文壇,瑞典知名度的才女作家代表作
★榮獲瑞典最高文學獎
★在僅900多萬人口的瑞典,暢銷100,000本
★同時獲得大眾市場及文學評論界的高度讚賞
★為了形容她的文風,評論界創造為她創造新的字--Ernestamian
★北歐最大的電影公司Svensk Filmindustri買下本書電影版權
世上最冷的事,就是要恨你愛的人
伊娃56歲生日那天,孫女送她一本日記本。她開始寫下一些應該忘記卻忘不掉的過去。打開日記本,伊娃在第一頁寫下:
我在七歲的時候,決定殺死我的母親。
一直到十七歲,才實現這個願望......。
自她有記憶以來,母親從來沒有照顧過她,甚至是一個小小的擁抱也吝於施捨。母親永遠打扮光鮮亮麗,熱中與人交際,然而對伊娃就是不理不睬。她不斷努力討好,母親還是不多看她一眼。小伊娃心裡非常難受,在枕下藏一副耳朵,那是唯一聽她說話的對象,有什麼都跟它商量。她的憎恨則讓她醞釀一股報復力量,她說:「媽媽必須受懲罰」,於是開始她的計畫,第一步練膽量,她拿蜘蛛、蛞蝓放在自己手臂上,強迫自己克服恐懼,接著她......。
這不是一部驚悚小說,談的是母女之間的複雜關係,探討愛、渴望和背叛。作者精湛的筆觸,吸引我們讀到書的最後一頁才將一切祕密揭露。
這是瑞典才女作家瑪莉亞.恩尼斯坦個人代表作。在賣破一萬本就是暢銷書的瑞典,創造突破十萬冊的暢銷佳績,並且奪得該國最高文學獎的殊榮。由於她的文風往往跳脫傳統小說類型的分野,瑞典評論界還創造了「恩尼斯坦式風格」(Ernestamian)這個字眼,來形容她作品中帶著詩意描述內在外在對話,交錯於現實是虛幻間的書寫風格。
※作者的導演朋友為本書拍攝一部充滿詩意的短片,片中飾演用打字機寫作的女人,就是作者本人:www.youtube.com/watch?v=RpadrscNi78
作者簡介
瑪莉亞.恩尼斯坦 Maria Ernestam
瑞典知名度最高的才女作家。早期在瑞典擔任報社記者,後赴美取得政治科學碩士,隨後回到歐洲在德國擔任國際通訊社的記者,也是一名模特兒和舞台劇演員,更是歐洲高人氣的美女小說家。她的文字細膩感人,題材文風獨樹一格,擅長刻畫人性中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衝突。現居斯德哥爾摩,專事寫作。作品已經翻譯超過10國語言。
譯者簡介
李佳純
天蠍座O型。輔大心理系、美國社會研究新學院媒體研究系畢業,目前從事翻譯與DJ。譯有《喬凡尼的房間》、《管家》、《藍調百年之旅》(合譯)、《白老虎》、《等待藥頭》、《安迪沃荷經濟學》等。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2,共有2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我只是個小孩子
/ 台灣台北
2009.12.30看我只是個小孩子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很棒的故事!!清楚寫出母愛對孩子的重要性
並且能從文字中深刻感受到故事中主角的心情
恩,心很痛
愛不得,只好恨
2.
顏玲
/ 台灣台北
2009.09.10看顏玲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看完這本書的當天(9月3日),正巧博客來的噗浪好奇:「為了拯救所愛,你願意拿什麼來交換?」眾噗友中答案最多也最正式的是“生命”,姑且不論哪一種愛,只要牽連著這類高規格的情緒,似乎「生命」理當成了相同價值的等號,以及最後的籌碼。
《巴斯特的耳朵》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一個真人實事《醜孩子》。《醜孩子》作者康絲坦姿.布里斯寇,她1957年生,是英國第一位黑人女法官,在自傳中寫下親生母親的取笑、傷害、虐待,甚至拿刀子割傷她手腕,11歲時康絲坦姿喝漂白劑企圖自殺。最後當她自給自足考上大學,特地跟母親說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她時,想不到母親還是無動於衷,於是康絲坦姿徹底崩潰了,因為我們都知道,終究她要的是母親的愛,而不是對她的恨。
社會新聞中有許多親子事件,大人情緒失控或個性乖僻,受苦的往往是無助的孩子,人生每一階段沒有不在學習,學習怎麼當孩子、當父母、當妻子,一個家庭給孩童所謂完整的生命,必須來自父母雙方,缺角的愛稱不上幸福。
《巴斯特的耳朵》作者瑪麗亞•恩妮斯坦Maria Ernestam可稱是高明的說書人,在故事最起始聳動寫道:「我七歲時決定殺死我的母親,直到了十七歲才完成我的決定……。」一開始便下猛藥,如同在市集裡敲鑼打鼓,先把人潮吸引過來,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今年看過最拍案稱奇的書。它咀嚼起來酸澀、步步懸疑、故事裡的小女孩讓人心疼,但又字字句句充滿自我的辯析論證,因愛生恨產生巨大的痛,讓人不由得想早點知道結局,說它不是驚悚小說,卻得非得屏氣凝神不可。
主角伊娃56歲時收到孫女送的日記,她開始寫下深藏一輩子的秘密,那是她與母親的對決,愛的角力,原因是她要的愛,母親給不起。
伊娃的母親不喜歡小孩,活在自己的美色與別人的掌聲之中,對外光鮮亮麗、聰明能幹,對家人卻嬌縱任性、尖酸刻薄,每段插曲,讓讀者見識到一個母親如何盡其所能傷害自己的小孩。她對伊娃說:「我母親也不喜歡我,我學會如何喜歡並照顧自己,你也應該這樣。」因此自私與自我便成了她對待伊娃的態度,然而諷刺的是伊娃把得不到的母愛,加倍灌注於子女身上時,卻得到孩子回應:「我知道妳愛我,妳已經說過好幾百次,……,但妳卻把我吵架的能力都撥奪了。」伊娃沒有錯,她只是需要對等的愛,然而母女間親情的分寸竟如此難以拿捏,太少太過如何斟酌?對雙方來說,充其量不過想從別人身上得到肯定罷了,證明我無條件愛你、以及你願意接受我原本的樣貌。
伊娃的親情無法承先啟後,她是愛的斷層。
因為無助和孤單,造成伊娃遇到困難便自行解決的習慣。首先是對她有生命威脅的狗「巴斯特」、還有說她壞話的老師、以及猥褻她的中年肥男,伊娃用堅強無比的決心將計劃付諸實現,正確說法是「報復」。至於那個被稱做「媽媽」,那個不但給不起愛,甚至還一再傷害伊娃的女人,究竟………。
《巴斯特的耳朵》用日記方式書寫了過去與現在,時空交錯,加上伊娃內心的掙扎與傷痛,遊走在心靈的正邪及黑白二端。閱讀當中一度覺得作者對於伊娃56歲的生活寫得太瑣碎,也太雜亂,料想不到最後是一記回馬槍,原來除了母親之外,父親與丈夫的角色竟也在故事末了讓人跌破眼鏡。
因此我只能奉勸讀者,仔細讀、認真看。瑪麗亞•恩妮斯坦的確預留許多伏筆,讓我前後來來回回翻閱多次,難道讀者也成了她計劃密謀的對象之一。
至於那只叫做「巴斯特耳朵」的布袋,我想,正是自我防禦下自然產生的病態信任與救贖。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