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吃遍世界看經濟

吃遍世界看經濟
9789867084484
戴文彪
財訊
2007年3月07日
83.00  元
HK$ 70.55  






* 叢書系列:財經趨勢系列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財經趨勢系列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化/札記









日圓先生(木神)原英資「跨界」力作

為什麼麥當勞和可樂風光不再,日本食物成為全球新寵兒?
解答此一謎題,即可掌握21世紀的大潮流!

  如何掌握經濟或是歷史,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觀點。但是,在市場價格和總體經濟數據之外,肯定也有一些從文化的角度來觀察經濟的方法。而在這些較具人味兒的觀察方法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角度在過去卻被忽略了。

  那就是飲食。文化之本在於飲食,經濟之本,其實也在於飲食。本書從「吃」切入,為讀者解說世界經濟典範的移轉,以收淺顯易懂之效。過去曾經是全世界最豐饒富庶之地的亞洲,為什麼被歐美逆轉了局面?而今天為何全球經濟情勢又將再一次逆轉?「回歸東方」和日本食物流行全球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誰控制「吃喝」,誰就控制世界!
◎英美支配全球,在於「吃」
◎攻勢凌厲的法國飲食文化戰略
◎曾經最為富饒的中國與亞洲
◎西方為何能把亞洲變成殖民地?
◎速食入侵
◎日本食物風行全球
◎回歸東方

作者簡介

(木神)原英資(Eisuke Sakakibara)

  1941年出生於東京。東京大學經濟學部畢業。修完同校大學院碩士課程後進入大藏省(今之財務省)工作。後於美國密西根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曾任大藏省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國際金融局局長。 1997~99年出任財務官。財務官英譯為Vice Minister of Financ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意指負責國際事務的財務次官,是省內僅次於財務事務次官的第二號文官。由於地位特殊,官名之前可以不冠上省名,直接稱財務官。

  出任財務官的最大理由是他與當時負責美國貨幣政策的財政部副部長桑默斯(Lawrence Henry Summers,後來出任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校長)友好,兩人過去曾同在哈佛大學任教。

  就任後積極與美國協調外匯政策,1995年秋日圓被過度高估的情況終於獲得明顯改善,於是被許多媒體和外匯圈暱稱為「日圓先生」。

  2003年日本國會大選之際,曾被列為民主黨內定內閣名單中的財務大臣,一度成為話題。日本皇太子妃雅子於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論文的謝辭中亦被列名致謝。

  離開公職後擔任慶應義塾大學教授。2006年春轉任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大學院公共經營研究科)。著有《告別進步主義》(讀賣新聞社)、《瞭解外匯就瞭解世界》(文藝春秋)、《世界經濟版圖》(文藝春秋)等書。

譯者簡介

戴文彪

  曾任職報社,現為自由工作者。



前言

──某一美國高官在法國餐宴上點了瓶無糖的可口可樂,主廚說話了。「先生……」



第一章 英美支配全球,在於「吃」

──盎格魯薩克遜民族之所以能支配世界經濟,其原因與其說是產業革命,不如說是控制了「吃」這件事



第二章 攻勢凌厲的法國飲食文化戰略

──「食物難吃的國家,其人民不可信任。」法國總統席拉克之所以如此調侃英國首相布萊爾,原因在於……



第三章 曾經最為豐饒富足的中國與亞洲

──過去發展出最繁榮、最高明飲食文化的就屬中國。法國料理所沒有、中國飲食所獨善者,是什麼?



第四章 西方為什麼能把亞洲變成殖民地?

──富庶的亞洲被貧窮落後的歐洲征服,肇始於哥倫布



第五章 速食入侵

──講求經濟效率的美國發展出「食品工業化」,腐蝕了全球人們的健康與吃的文化



第六章 日本食物首度風行全球的理由

──紐約人氣餐廳排行榜上有好幾家日本料理店名列其中,這不是一時的流行



第七章 回歸東方

──亞洲經濟復興與「吃」這件事密切相關。見及此,今後的道路應該怎麼走?



前 言



如何去掌握經濟或是歷史,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觀點。譬如,我自己就曾經提出可以從貨幣和外匯來掌握世界經濟的看法。但是在所謂市場價格和種種總體經濟數據之外,肯定也有一些從人文、文化的角度來觀察經濟的方法。而在這些較具人味兒的觀察方法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角度在過去卻被輕易地忽略了。



那就是「飲食」。人類的基本生活不外「衣、食、住」。而人們對這些基本生活內容採行了什麼樣的形式,正就是所謂的「文化」。衣、食、住的需求決定了生活方式,其所建立起來的體系即是文化本身。以衣和住這兩件事來說,都和氣候有關,像是熱帶地方就不一定非穿衣服不可,也不一定要建造多麼堅固的房子。但唯獨「飲食」,不論是誰,沒有就是不行。因此或許可以這麼說,文化之本在於「飲食」。

經濟之本,其實也在於「飲食」。



時至今日,世界上的大國仍無一例外,沒有不重視農業和食糧問題的。像美國固然是全球唯一的超強國家,但她同時也是世界上少數的農業大國之一。即便是中國,最為重視的也是農村和農業問題。在工業化以前的時代,貿易以食品為中心,為了追求食品貿易的利益,歐洲各國就向海外發展,戰爭也隨之而起。「飲食」是人類文化的根本,經濟活動的中心,同時也造就了人類歷史的流轉。



約莫一萬年前農業革命出現,人類籌措糧食的方法從狩獵採集一變為農耕畜牧。這一人類史上最大的改變正與「飲食」有關。把眼光拉到近代,我們讀馬爾薩斯,也會讀到他以人與食物的關聯來分析經濟:「人口一但增加,食物就變少;食物減少,人口隨之減少」,。「飲食和經濟」二者之間,或者說「農業和經濟」二者之間,已經幾乎可以畫上等號,彼此密切相關。



可是當時間往前走到了現代、以及20世紀的工業化時代,過去被視為常識的「飲食和經濟」密切連動的看法就被遺忘了,而變成只知道一味地強調科技工業和經濟的關聯性。這難道是正確嗎?



我開始認為以上觀點有其重要性,是在我邁入五十歲的時候。



1990年代,當時在大藏省國際金融局(現財務省國際局)任職的我,忙著與世界各國交涉談判金融相關問題,過的是空中飛人的生活。「一泊三日」、「二泊四日」,急行軍一般的行程乃是家常便飯,出差期間能享受到的少數樂趣之一就是品嘗當地的食物。就在那個時候,我實地感受到,各國的料理、飲食文化,的確大大不同。而且我也注意到各國飲食文化上的差異,很清楚地反映在經濟活動上。



故事的源頭,是我在90年代前半期經常到巴黎、日內瓦出差。當時,日本與法國在國際金融問題上看法相近,兩國經常聯合起來對抗美國的主張,我前往巴黎交涉之際,曾經多次到法國財政部的餐廳用餐。說是部內餐廳,可厲害著,款待外國賓客時,請的是一流的主廚,做出來的是上好的菜餚。



有一回在宴席上,因為吃的全是法國菜,眾人都要了紅酒來搭配,唯獨某一美國高級官員(我以武士之情,姑隱其名)信口說道,「給我無糖的可樂」。不用說,在座所有的人都嚇一跳,同時睜大眼睛。該君以可樂搭配法國菜的奇怪品味已經很不可思議,但他毫不懷疑地以為任何地方都一定備有無糖可樂的此一態度更是驚人。



不過主廚的對應倒是非常合宜。「先生,可樂會在餐後給您送來。用餐當中請享用紅酒或水。」在座皆是紳士,沒有人會挑明說,但是從歐洲人或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難免要把美國人看做是鄉下人了。畢竟依一般的想法,法國菜就是要配紅酒,如果配的是可樂這種人工加味的飲料,一定會糟蹋了料理的美味。再者,當時美國金融圈的精英份子非常風行無糖可樂,他們很認真地相信,喝無糖可樂是關心健康的聰明行為。但是在日本和法國就不會有人認為喝無糖的可樂有益健康,那不過是美國精英們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各國飲食文化竟然這麼不一樣?」這是我實際體驗到的飲食趣事之一。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林雲之
/ 台灣台北
2007.08.19看林雲之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本書由日本著名之經濟官?原英資所寫,選定的撰寫主題也非常有趣,因此我原本對本書的期待非常高,原本期待這是一本「吃的政治經濟學」。

不過看完全書後,我得勸還沒看書的讀者不要有這麼高的期望,因為作者顯然把此書定位在一本有趣的閒書,因此全書夾敘夾議,同時全書幾乎不見數據、表格,跟一般的總體經濟書籍大相逕庭。因此本書的弱點也就清晰可見:作者沒有對他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太多解釋:如為何以大國通常也是農業大國、若英美是以不重吃而變強,又何以法國是以重吃而成大國?有許多作者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狀況,作者幾乎都沒有進一步解釋。

但如果把這本書定位在有趣的閒書,仍有許多章節值得一讀:第二章和第四章講到的西洋飲食文化來源,對很多台灣讀者來說應是第一次讀到。本書也深入闡釋日式飲食背後的精髓,對於愛吃日式美食的我們(至少是我)來說,本書是不錯的日式美食文化第一課。而對中式飲食的考據也可在本書中讀到,作者可是極力稱讚中式飲食呢!

我在看完這本書後,深覺本書最大的好處是:你絕對不怕從此在餐桌上沒有話題,原來整張餐桌都可以是有趣的話題呢!





其 他 著 作
1. 衝擊波×2:次貸風暴與全球化造就的世界經濟大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