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 Mahabharata

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415448
毗耶娑/著
黃寶生
貓頭鷹
2005年6月03日
166.00  元
HK$ 141.1  







叢書系列:經典文學系列
規格:精裝 / 592頁 / 21*15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經典文學系列


文學小說 > > 外國詩















  如果你曾為峇里島的舞劇、吳哥窟的浮雕、爪哇島的皮影戲深深吸引,你一定要認識啟發這些偉大藝術的文學作品──印度史詩。

  《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並稱為印度兩大史詩,在古代印度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流傳。兩大史詩不但對印度社會思想產生深刻影響,也流傳到亞洲各國如印尼、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啟發無數精粹的音樂、戲劇、舞蹈、雕刻與繪畫作品,可說是亞洲文化的遠古源頭之一。中國的佛教思想,甚至《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也是受到兩大史詩影響的產物。

  《摩訶婆羅多》成書年代約在西元前四世紀至西元四世紀之間,長約十萬頌(約相當於四百萬字),是古代文明世界最長的一部史詩。內容敘述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俱盧族與般度族──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敵對雙方在大戰十八天後兩敗俱傷,最後雙方在天國相遇;由人成為天神的他們,憤怒與仇恨不再,個個儀態安詳,享受著真正的和平和安寧。圍繞這個中心故事的,除了大量神話傳說、寓言故事這類文學性插話,還有大量宗教、哲學、政治和倫理等等理論性插話。

  全書共十八篇,本書譯出的是第六篇〈毗濕摩篇〉,其中包括著名的宗教哲學插話〈薄伽梵歌〉,蘊含了許多超越宗教信仰的宇宙與人生哲理。〈薄伽梵歌〉曾相繼被譯成多種西方語言,德國語言學家洪堡曾無比推崇:「《摩訶婆羅多》的這個插話是最美的,或許也是我們所知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詩人艾略特盛讚它為「僅次於但丁《神曲》最偉大的哲學詩」;小說家赫胥黎也說〈薄伽梵歌〉是「永恆哲學最有系統的精神表述」。閱讀《伊利亞特》及《奧德賽》可以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源頭;閱讀《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我們對自身所處東方世界的璀璨多元,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作者簡介

  毗耶娑,相傳是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作者,但歷史真實性難以考證,因為兩大史詩都是漫長歷史累積的產物,由歷代宮廷歌手和民間吟遊詩人不斷加工擴充,直至最後定型。因此,有可能是史詩原始形式的作者,也可能是形成過程中虛構的作者。

譯者簡介

  黃寶生,1942年生,北京大學東語系梵文、巴利文專業畢業,大陸梵文學界傑出學者。1965年開始,投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1998年任該所所長至今,其他經歷包括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印度文學研究會會長等。主要著作:《印度古代文學》、《印度古典詩學》、《印度哲學》(合譯)等。



《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譯者序�黃寶生

  《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並稱為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約有十萬頌,《羅摩衍那》約有二萬四千頌。在古代印度,它們被人們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和流傳。因而,它們的文本是流動性的,經由歷代宮廷歌手和民間吟遊詩人不斷加工和擴充,才形成目前的規模和形式。

  這兩大史詩的現存抄本很多,大致可分為南北兩種傳本,各種抄本的字體和頌數不一。為了給兩大史詩的研究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印度梵文學界在二十世紀完成了兩大史詩精校本的編訂任務。《摩訶婆羅多》的精校本(八萬多頌)於一九三三年出版第一卷,一九六六年出齊。《羅摩衍那》的精校本(近兩萬頌)於一九六○年出版第一卷,一九七五年出齊。編訂精校本的宗旨是試圖通過對勘各種抄本,力求恢復作品的原始形式。但對印度兩大史詩來說,這是一種不可企及的理想。首先,這兩大史詩本身是漫長的歷史積累的產物;其次,印度古代的書寫材料主要是貝葉,原始的或早期的抄本不可能得以保存。目前的精校本所能做到的只是在現存這些並不十分古老的抄本基礎上,提供一種盡可能古老的版本。同時,它們排除了種種明顯的訛字和衍文,因而也是一種比較純潔的版本。另外,它們以注腳或附錄的方式,將一些重要抄本的重要異文一一列出,這使它們實際上比過去的任何抄本都完全,有利於兩大史詩的研究。

  據現代學者考證,《摩訶婆羅多》的成書年代約在西元前四世紀至西元四世紀之間。在這漫長的八百年的成書過程中,《摩訶婆羅多》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是八千八百頌的《勝利之歌》,後來演變成兩萬四千頌的《婆羅多》,最後擴充為十萬頌的《摩訶婆羅多》(即《大婆羅多》),成為古代文明世界中最長的一部史詩。

  關於這部史詩的作者毗耶娑,他既被稱作這部史詩的作者,又是這部史詩中的人物;對於他的身分,我們目前所知道的都是傳說,很難斷定他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按照史詩本身提供的故事,毗耶娑是漁家女貞信在嫁給象城福身王之前的私生子。貞信和福身王生下的兩個兒子花釧和奇武先後繼承王位,都沒有留下子嗣就死去。於是,貞信找來在森林中修煉苦行的毗耶娑,讓他與奇武的兩位遺孀行房,生下兩個兒子持國和般度。此後,毗耶娑仍然隱居森林。但他目睹和參與了持國百子(俱盧族)和般度五子(般度族)兩族鬥爭的全過程。在般度族五兄弟升天後,他用三年時間創作了這部史詩。

  如果史詩中的這些內容不是後人杜撰添加的,那麼可以認為毗耶娑是這部史詩的原始作者。而按照印度傳統,毗耶娑不僅被說成是《摩訶婆羅多》的作者,還被說成是四吠陀的編訂者、各種往世書的編寫者、吠檀多哲學經典《梵經》的作者,等等。將相距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著作歸諸同一作者,顯然是荒謬的。不過,我們應該注意到,毗耶娑這個名字本身具有「畫分」、「擴大」、「編排」等含義。因此,將毗耶娑看作一個公用名字或專稱,泛指包括《摩訶婆羅多》在內的、古代印度在漫長歷史時期中累積而成的一些龐大作品的編訂者,也未嘗不可。

  《摩訶婆羅多》的書名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族的故事」。全書共分十八篇,以列國紛爭時代的印度社會為背景,敘述了婆羅多族兩支後裔俱盧族和般度族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

  象城的持國和般度是兩兄弟。持國天生眼瞎,因而由般度繼承王位。持國生有百子,長子難敵。般度生有五子,長子堅戰。這便是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前者稱作俱盧族,後者稱作般度族。不久,般度死去,由持國執政。堅戰成年後,持國指定他為王位繼承人。但難敵不答應,企圖霸占王位。糾紛從此開始。

  難敵設計了一座易燃的紫膠宮,讓般度族五兄弟去住,準備縱火燒死他們。般度族五兄弟倖免於難,流亡森林。其間,般遮羅國王的女兒黑公主德羅波蒂舉行選婿大典,般度族五兄弟喬裝婆羅門前往應選。五兄弟之一阿周那按照選婿要求,挽開大鐵弓,射箭命中目標,贏得了黑公主。從此,黑公主成為般度族五兄弟的共同妻子。而般度族五兄弟也在這次事件中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分。於是持國召回他們,分給他們一半國土。

  般度族在分給他們的國土上建都天帝城,政績輝煌。難敵心生妒忌,又設計擲骰子賭博的騙局。堅戰出於禮節,接受了難敵的邀請。在擲骰子中,堅戰輸掉一切財產和王國,又輸掉四個弟弟和他自己,最後輸掉他們五兄弟共同的妻子黑公主德羅波蒂。於是難敵命令自己的弟弟難降將黑公主強行拽來,在賭博大廳當眾橫加羞辱。般度族五兄弟之一怖軍怒不可遏,發誓要報仇雪恨。持國預感惡兆,不得不出面干預,答應黑公主的要求,釋放般度族五兄弟,並歸還其國土。

  但難敵不死心,找回般度族五兄弟,要求再賭一次,講定輸者一方流放森林十二年,還要在第十三年過隱匿的生活,如被發現,就要再次流放十二年。這次賭博的結果自然又是堅戰輸掉。這樣,般度族五兄弟被迫交出國土,流亡森林十二年,並在第十三年裡隱姓埋名,在摩差國毗羅吒王宮廷裡充當僕役。

  十三年期滿後,般度族五兄弟要求歸回失去的國土,難敵堅決不允。於是雙方各自爭取盟友,準備戰爭。般度族獲得多門城黑天(毗濕奴大神的化身)的支援。般度族和俱盧族雙方來回談判。難敵一意孤行,拒絕講和。堅戰為了避免流血戰爭,做出最大讓步,提出只要歸還五個村莊就行,而難敵宣稱連針尖大的地方也不給。最後,雙方在俱盧之野開戰。

  大戰進行了十八天,經過反覆的激烈較量,俱盧族全軍覆滅。眼看般度族大功告成,沒有料到俱盧族殘剩的三員大將竟在夜間偷襲酣睡的般度族軍營,殺死般度族全部將士。黑天和般度族五兄弟因不在軍營而倖免。面對如此悲慘的結局,堅戰精神沮喪,但在眾人的勸說下,終於登基為王。堅戰統治三十六年後,得知黑天逝世升天。於是,他指定般度族的唯一後嗣,阿周那的孫子為王位繼承人,然後與自己的四個弟弟和共同妻子黑公主一起遠行登山升天。

  以上是《摩訶婆羅多》的中心故事。這部史詩的基調是頌揚以堅戰為代表的正義力量,譴責以難敵為代表的邪惡勢力。在史詩中,堅戰公正、謙恭、仁慈。而難敵則相反,貪婪、傲慢、殘忍。他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連俱盧族內的一些長輩也同情和袒護般度族。在列國紛爭時代,廣大臣民如果對交戰雙方有所選擇的話,自然希望由比較賢明的君主而不希望由暴虐的君主統一天下。《摩訶婆羅多》正是這種希望的形象化表達。

  然而,史詩作者立場高遠,對現實的認識是清醒的,並沒有將代表正義一方的般度族理想化。在史詩描寫的十八天大戰中,每逢關鍵時刻,般度族都是採用詭計取勝的,正義的光彩漸漸減卻。而難敵遵守武士戰鬥規則,在戰死時,天神們為他撒下鮮花。史詩作者顯然面對著人類生存方式的困境。堅戰為了謀求般度族的和平生存,做出最大限度讓步,也未能阻止戰爭。而難敵遵循剎帝利武士征服世界、追求財富的使命,也始終堅信自己的事業是正義的。人世間的利害衝突無法避免。衝突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人類自身遭受毀滅性打擊。堅戰登上了王位,而對戰爭的悲慘後果,內心充滿痛苦,精神創傷難以癒合。史詩作者最後安排般度族兄弟和俱盧族兄弟在天國相遇。現在,大家都已成為天神,擺脫了人類的卑微生活和自私心理,泯滅了忿怒和仇恨之情,個個儀態安詳,享受著真正的和平和安寧。

  《摩訶婆羅多》的這個中心故事至多只占全詩篇幅的一半。圍繞這個中心故事,穿插進大量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除了這類文學性插話外,還有大量宗教、哲學、政治和倫理等等理論性插話。史詩本身採用的話中套話、故事中套故事的框架式敘事結構也為這些插話的湧入提供了方便。因此,對於《摩訶婆羅多》的內容,我們必須兼顧兩個方面:它既是一部英雄史詩,以婆羅多族大戰為核心內容,即如書名所表示的那樣,是「偉大的婆羅多族的故事」;又是一部「百科全書」,即如史詩結尾部分所宣稱的那樣,囊括了人生「四大目的」(法、利、欲和解脫)的全部內容:「正法和利益,愛欲和解脫,這裡有,別處有;這裡無,別處無。」(十八•五•三十八)這部史詩在印度古代享有宗教經典的崇高地位。它是印度古人完整保存傳統文化的一種特殊方式。

  這裡譯出的是《摩訶婆羅多》中的第六篇〈毗濕摩篇〉,講述婆羅多族大戰十八天中前十天的戰鬥情況。在這前十天戰鬥中,毗濕摩擔任俱盧族軍隊的統帥。

  毗濕摩原名天誓,是恆河女神下凡與福身王所生,因而又名恆河之子。恆河女神返回天國後,福身王立天誓為王位繼承人。後來,福身王愛上漁夫的女兒貞信。漁夫嫁女的條件是王位由貞信生下的兒子繼承。福身王無法答應這個條件。天誓得知情況,為了滿足父親的願望,願意作出最大的犧牲,向漁夫發誓放棄自己的王位繼承權,並且永不結婚,獨身一世。由此,天誓得名毗濕摩,意思是「立下可怕誓言的人」。福身王也賜給毗濕摩一個恩惠,他可以自由選擇死亡的時間。

  這樣,毗濕摩成為貞信生下的兩個兒子花釧和奇武的異母長兄。毗濕摩曾以搶親的方式為奇武娶親,搶來迦尸國的三位公主。而其中的大公主安巴已有意中人沙魯瓦王。毗濕摩得知後,放走安巴。可是沙魯瓦王認為安巴已被人搶走,不願再娶她。由此,安巴怨恨毗濕摩,發誓要復仇。她自焚後,轉生為般遮羅國公主,名叫束髮。後來,束髮與一個藥叉交換性別,變成男子。在婆羅多族大戰中,他成為般度族軍隊中的一員戰將,一心要殺死毗濕摩。

  毗濕摩同情般度族,但他長期受俱盧族供養,出於恪守職責,只能擔任俱盧族軍隊統帥,為俱盧族作戰。在前九天的大戰中,俱盧族和般度族雙方戰將都有傷亡,形勢變化不定,勝負難分。第九天夜裡,般度族五兄弟和黑天決定直接去向毗濕摩請教殺死他本人的辦法。毗濕摩指示他們躲在束髮身後殺死他,因為毗濕摩認定束髮是女子,發誓不與他交戰。

  第十天,俱盧族和般度族又經過一天腥風血雨的廝殺。在黃昏時分,阿周那躲在束髮身後,用箭射倒毗濕摩。這樣,雙方戰士停止戰鬥,聚集在毗濕摩周圍。毗濕摩倒在地上,但身體並未著地,因為他滿身中箭,等於躺在箭床上。人們想用柔軟的枕頭墊起他倒懸的頭,他不要,而讓阿周那用三支箭支撐他的頭,並自豪地對阿周那說道:「剎帝利就應該這樣恪守正法,睡在戰場的箭床上。」他宣布他要躺在箭床上,直到太陽北行之時。

  毗濕摩躺在箭床上,不忘勸說俱盧族的難敵和迦爾納與般度族五兄弟和解。但他倆不聽從他的勸說。因此,這場婆羅多族大戰還將繼續下去。

  在〈毗濕摩篇〉中,還有一個著名的宗教哲學插話〈薄伽梵歌〉。這是在大戰第一天,俱盧族和般度族雙方軍隊在俱盧之野擺開陣容。阿周那對這場同族自相殘殺的戰爭產生疑慮,黑天便以〈薄伽梵歌〉開導他。

  〈薄伽梵歌〉共有十八章(第二十三章至第四十章),七百頌。這部宗教哲學詩的中心內容是黑天向阿周那闡明達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脫的三條道路:業(行動)瑜伽、智(知識)瑜伽和信(虔信)瑜伽。這三種瑜伽是相輔相成的。阿周那處在是否投身大戰的心理危機時刻,因而黑天著重向他解釋業瑜伽。

  業瑜伽是指以一種超然的態度履行個人的社會義務和職責,不抱有個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計較行動的成敗得失。黑天認為行動是人類的本質。拒絕行動,恐怕連生命也難維持。停止行動,世界就會走向毀滅。縱然一切行動難免帶有缺陷,猶如火焰總是帶有煙霧,一個人也不應該摒棄生來注定的工作。行動本身不構成束縛,執著行動成果才構成束縛。因此,只要以超然的態度從事行動,便能獲得解脫。

  但是,這種超然態度也容易導致行動中的消極態度,因而它必須與智瑜伽和信瑜伽相結合。智瑜伽是指透過一切現象,認識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絕對精神),達到個人靈魂與梵同一。這樣,既能無私無畏地從事行動,又能保持個人靈魂的純潔。信瑜伽是指虔信黑天,崇拜黑天。黑天是大神毗濕奴的化身,也是宇宙至高存在的化身,是世界的創造者和毀滅者。只要將一切行動作為對黑天的獻祭,就能擺脫善惡之果,獲得解脫。因此,黑天對阿周那說:「全心全意崇拜我,把一切行動獻給我,努力修習瑜伽智慧,永遠思念我吧!」(六•四十•五十七)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