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
明日滅亡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573319535 | |
|
|
|
張草/著 | |
|
|
|
皇冠 | |
|
|
|
2003年5月29日
| |
|
|
|
83.00 元
| |
|
|
|
HK$ 70.5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JOY
規格:平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JOY
|
|
分 類
|
文學小說 > 科幻/奇幻小說 > 其他科幻/奇幻小說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地球聯邦為人類血統完成融合的新紀元,它製造了一百個『三位一體』──由三個人的基因所合成的人類。其中一位基因提供者是正思,一位是他逃離聯邦前的女友,還有一位是聯邦的『第一主席』。而製造『三位一體』的目的,就在為『第一主席』的繼承做預備。
這一百個『三位一體』在誕生後陸續夭亡,最後只剩兩個,其中一個是在地球聯邦無編號紀錄的雙頭男孩『那由他』。這位天生的超能力者,因為畸形而不被允許出現在一般人面前,他之得以生存,是因為統理地球聯邦的量子電腦『瑪利亞』對他發生了興趣。
在地球聯邦出現毀滅徵兆之際,那由他也被送往危險的禁區,開始了探索未來的放逐之旅。在那裡,他將遭遇改變他、和整個地球命運最強大的滅亡力量……
作者簡介:
張草,祖籍廣東南海,一九七二年生於沙巴州,馬來西亞華僑第三代。台大牙醫系畢業。就讀於台大牙醫系的同時,張草選修了中文系的易經課程,同時自修老莊,研究陰陽五行。博學多聞的他,從中國的玄學、歷史,到西方的驚悚、偵探、科幻小說,電影、電視、漫畫、美術、音樂,無所不通。大量的閱讀、不斷的思考,然後發展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是張草! 二十四歲在皇冠雜誌發表《雲空行》系列第一部,立即造成震撼,備受各方矚目,被視為未來文壇最具潛力的超級新秀。『雲空行』系列共八本,揉合了科幻、武俠、靈異、玄怪、歷史、愛情,成為一種全新的小說類型,極具電影的畫面感,不但在網路上引起廣泛的討論,也獲得藝文界極高的評價,堪稱張草的代表作!後來他更以科幻力作《北京滅亡》一舉奪得第三屆『皇冠大眾小說獎』的首獎!
|
|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17,共有4位網友寫書評。
秋風
/ 加拿大溫哥華
2003.07.08
評鑑等級:
2顆星
《滅亡三部曲》讀後感
2000年初讀《北京滅亡》,02年初讀《諸神滅亡》,剛剛才將《明日滅亡》讀罷,心中鬱悶得很,遂出去跑了一千米,回來開始整理思緒寫文章。
《北京滅亡》我看了三次,基本上是每隔半年讀一次,感覺是很不同的。《諸神滅亡》則是因為我02年夏天回國之後,只讀了一次,感覺比較浮淺。滅亡系列最後一本《明日滅亡》讀罷,我的感覺並不理想。
我是硬核科幻的推崇者,從早期的儒勒.凡爾納,到中期的羅博.海萊因、亞瑟.克拉克、依薩克.艾西莫夫,到最近的金.S.羅博森,都是我很喜歡的幾個科幻作家。我喜歡科幻,但是我自認幻想力不夠,而且對於自然科學缺少認識,故此我一向不寫科幻,免得寫成了幻想,就沒有意思了。
張草的滅亡三部曲不是硬核科幻,絕不是。我之所以會接觸這個系列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完全是因為倪匡對《北京滅亡》的評論,很引起了我的興趣。倪匡先生所謂的科幻小說其實也不算是正統意義上的科幻,更類似於幻想和冒險動作小說的混合體。但是我十分喜歡倪匡先生筆下所塑造的人物,故此對於倪先生的推薦,我願意嘗試一下。事實上,《北京滅亡》是我認為滅亡三部曲之中寫得最成功的一部,尤其是對於我這樣一個喜歡研究歷史的人來說,天啟年間的京師爆炸是很值得探尋的一個歷史事件,特別是在官方史書之中輕描淡寫過去的時候,閱讀《北京滅亡》,無疑是一種完全放松,以及和作者鬥智的有趣過程。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捏著鼻子把三部曲買完的第二個重要原因。
如果說,倪匡在他小說之中的有關人性和道德的說教還可以讓我接受的話,那麼張草的滅亡三部曲無疑則是讓我感到﹕“走火入魔!”
前幾天我剛剛看完電影《終結者三》。這部電影的聲光效果不必去說,阿諾的陽剛魅力也不必去說,只是這部電影的故事結構實在讓人十分泄氣。簡單來說,就是人類的滅亡這個大趨勢是不可逆轉的,John Corner也不過是為了符合歷史邏輯性而必須活下來的一個關鍵人物,僅此而已。
事實上,《明日滅亡》從全書一開始就陷入了這個邏輯循環當中。作者為了保證歷史邏輯的合理性(或者說是全系列的完整性)而讓一個原本很有個性的主角正思變成了苦行者,一個狂信者。
作者對於佛學的研究確實很深,這點是我很佩服的。但是也正因為於此,才出現了一個全書之中很大的矛盾之處——或許是我淺薄,可我還是要質疑。
正思修行佛法是為了扭轉聯邦的滅亡,可是到了最後他卻和摩訶迦葉重疊,成為了某種可以脫離肉身軀殼而存在的精神體。正思事實上並沒有扭轉聯邦的滅亡,也沒有行佛家大乘佛法之中的“普渡”,沒有拯救他的同胞(無論是從精神上或是從肉體上),倒成了一個落入小乘佛法之中的自了漢——假定,作者的因果論確實存在,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正思的個人解脫對於歷史的演進來說,依舊是在可控的變數之內;相應的,正思是不可能將絕大多數人甚至是一半數量的人都渡化超脫的,否則聯邦滅亡就不能夠再符合歷史的趨勢,而歷史本身的邏輯性就將因此崩潰?換言之,佛法本身的存在只是精英性質的,只是歷史整體趨勢上的一個可控變量,對於歷史的演進是無能為力的?”
其實不獨這一部科幻小說有這樣的邏輯問題存在,幾乎所有牽涉到時間旅行的科幻作品都會碰到這樣的邏輯問題﹕“我回到了過去,我在過去對某人(物)進行了某種影響,這是否會對我真正存在的未來造成影響?還是命中注定就是該我回到過去做這麼一件事情?”當然,這個問題立刻就會牽涉到蝴蝶效應和桶中腦理論。這個則不是我所能夠回答的了,故此放下不予討論。
我提出以上這個質疑,無非是想以此問問作者張草兄,是否真的認為佛學是人類的唯一解脫或是說,歸宿?
文學創作說到底,是要抒寫感情和人性。如果說《北京滅亡》當中正思父子之間的關懷,正思和沙也加之間的感情都還能夠算得上打動人心的話,那麼在之後的兩部作品之中,我所能夠感受到的,就是一個空有宏大設定和想像力的軀殼,一具行尸走肉。所有人都是空泛的,不能夠動人的——感情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而已。《明日滅亡》當中明月對正思說“沙也加到死沒有忘記你”,我甚至覺得很可笑——對一個潛心佛法的人說愛情,這已經不僅僅是對牛彈琴了,簡直是匪夷所思。“若能離愛故,無憂亦無怖”,假使正思已經離愛,這話根本就是扯淡,如果正思根本沒有忘懷沙也加,他又憑什麼得證所謂的大道?作者很想別出心裁一番,將感情和佛學揉起來,但是這兩者根本就是衝突的,互相鑿枘的,佛是不要感情的,又是貪瞋癡慢疑,又是五濁惡世——世間的一切在佛眼中既然已經如此不堪,以學佛自命的作者又何以能夠妙筆生花,將人性之中美麗、高貴、值得歌頌的一面寫出來?
就算是悲劇罷,悲劇也是用淚水和悲傷來贊頌、來反襯人性之中高貴和美好的一面。
我實在很惋惜,替這部本應很出色的作品惋惜。如果說佛家所說的因果注定了要不分善惡地毀滅一切,來進行所謂的“生命終極演化”(這一部分讓我想起克拉克的《童年末日》),那麼我倒覺得,大可以不必再要這種無情的東西。我們實在很應該用這短促之生,好好享受、好好感悟一下人性之中善的一面,好的一面。
人本就不是佛。人本就應該有笑有淚有愁有怒的。如果一部文學作品連人性、連感情都可以舍去不寫的話,我這不知道應該如何將之稱為文學作品了。
再換一個角度想想看,如果現在真是什麼“末法之世”,便是人人念佛,又能夠改變什麼?就算人人都能夠像正思一般,我們對於那因果定數還不是如正思一般無能為力麼?我們又豈不都一個個地變成坐在石灰岩里面的活僵尸、自了漢了麼?如果說,這就是佛家所謂的西天淨土,我可真不想要看到。
一個再怎麼出色的創意,如果作者的思路錯了,那麼它注定就無法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正如張草的滅亡三部曲一樣。
秋 風
7/7/2003
張草
/ 馬來西亞沙巴州
2003.07.08
評鑑等級:
5顆星
2003-07-08 15:27:12
秋風:
真好,有一位肯思考的讀者!
首先,請勿小看自了漢,所謂自了漢是自稱大乘的中國佛教對所謂小乘的稱呼,不過,誰說小乘不度眾生?南傳佛教(被大乘貶稱小乘者)出家人融入鄉村社會,做為人們精神性靈上的嚮導,只不過他們通常不主動。正思在等待多年後,照樣踏出洞窟,前往度化量子電腦瑪利亞,這種等待是一種堅持,試問有多少人能有這種堅持?況且當自了漢也沒不對,要度眾生,古高僧大德曾有警告:「當心被眾生度。」這種例子可不少。大乘菩薩救度眾生,可敬可佩,但也有人自思能力不足,先自己紮穩基礎了,再出來度眾,也是方法之一,殊途同歸。正思常陷入苦思之中,怕的是當初勇猛的堅持之心散失,在這種邏輯之下,他選擇等待。
正思也非你所說的狂信者,狂信=迷信,是一種不敢質疑、威權性、狂熱的態度,這是佛教反對的。佛陀鼓勵弟子質疑他的說法,不應只逗留在「信」而缺乏「解、行、證」(瞭解、實行、驗證)的情況下盲從。他所等待的,當然不是西方淨土!他只不過等到了一個未來世界,何謂淨土?你可以參考一些淺顯易懂的書如聖嚴法師的《念佛生淨土》、《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台北,法鼓出版)或宣化上人《佛說阿彌陀經淺釋》(台北,法界佛教印經會,美國萬佛聖城),便能明白你對這個觀念的誤解。
正思一開始想學佛是基於一種錯誤的態度--想有神通!他後來明白這只不過是一種自私的念頭--在他窺見了更廣大的世界後。正思表現的是一種求知的熱情,他明白到一切事物沒有不滅亡的。試想,你身邊有什麼永恆不朽的東西嗎?抬頭望向宇宙深處的星雲,那是滅亡後的恆星,可能也曾經有過一個輝煌的文明,在婉惜之餘,你能做什麼?這不是消極,相反的正因為瞭解到無常,故事結束時,雖然知道文明滅亡不可免,他們還是選擇了生命存續的道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堅持。
明月等待了這麼久時光,向正思傳那句話,也是一種堅持。正思聽了有什麼反應嗎?他驚訝,眼前這人究竟是何人?為何如此熟悉且陌生?為什麼會傳這句話給他?正思跟我一樣,充滿的是求知的熱情。
你也應當知道,「注定了要不分善惡地毀滅一切」的不是佛教,其他宗教倒是有。因果也沒人操縱審判,因果是自然律,是明顯且隨處可見的,沒人煮米何來熱飯?沒去工作何來收入?這就是因果啦。所有生命的作為相互影響(i.e.共業),才將生命往未知的方向推動。我們沒有必要製造滅亡(比如人們常常順手殺死螞蟻),但也無需對滅亡過於感情用事,當以冷靜的理性思考之後,試問何物沒有終點?何物終點之後沒有起點?生滅無常是必然現象,重點是如何以睿智的態度去面對。
補充說明,他跟大迦葉重疊,其實只是大迦葉讓正思看見他所能看見的超越感官的世界,正思並未因此「成為了某種可以脫離肉身軀殼而存在的精神體」。
再者,沒人規定文學一定要「要抒寫感情和人性」,何況何謂感情和人性?一般人自哀自憐的喜怒哀樂之外,是否有視野更廣闊的定義?對所有生命(不僅只人類)的感情算不算?我試圖將感情置諸全宇宙的生命上,在將心胸擴張得那麼大之後,便會對生命的生滅深感不可思議。
記得恐龍的故事嗎?牠們活了一億年,然後一隻也不剩。
我將三部曲一部比一部擴大,試圖挑戰讀者的極限,或許我太不自量力了。雖然你對文中觀念有不清楚和誤解,不過我仍然很感激你真誠的鞭策。希望我們都是對生命充滿了熱情。
吳家宜
/ 台灣台北
2003.06.28
評鑑等級:
5顆星
只能說不得不佩服張草的想像力.
三部曲很自然地將最近霍金的"膜"的觀念以及佛家的觀念融合在一起, 而請令人驚奇的是張草對古今令人費解的時空觀念詮釋得非常完整, 令人在讀完三部曲後能夠得到很完整地接受到他所想要告訴讀者的時空觀念.
先前的人說他不可免俗地寫了些甘草愛情故事,
事實上我覺得這個部分是必要的, 因為有這段故事才能將身在明代正思以及在地球聯邦的各個人物, 法地瑪, 那由他...甚或是明月聯繫在一起. 如果沒有這段愛情故事, 完成這整部故事的雙線劇情便無法開展, 更無法完結, 因為沒有正思與沙也加, 就沒有法地馬以及那由他這兩個分別是二部曲與三部曲的主要人物.
不過我個人認為張草在最後地球聯邦滅亡後地處理手法有點草率, 不過整部書還是一部非常直得依看的科幻小說.
李柏勳
/ 台灣台北
2003.06.05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是相當具有深度的一本書
雖然作者不能免俗的有寫了一些甘草愛情故事
但是瑕不掩瑜
依然無損本書如同電影般流暢的場景切換
以及馳騁時空之間的張力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