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仙台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4:Re-turning Home:關於家的多元敘事與系譜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0133757
謝宗哲
田園城市
2024年11月08日
267.00  元
HK$ 226.95  






ISBN:9786260133757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2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尚未分類 ]











      台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4「Returning Home」仙台特別展的展出作品全記錄。



      400年來第一次,台灣建築家首度集體進軍國際,前進當代建築聖殿--伊東豊雄設計的「仙台媒體中心」!!參展的建築師片及全台灣,共計40組,而展出作品更多達66件。而本展為了回應主題「關於家的多元敘事」,而針對各作品的性格與屬性,建構出八個「家的系譜」作為深入探討「家」的敘事性範疇。除了有助於家的境界擴張與持續發展,亦可作為閱讀用之參考軸與交互參照的象限。



    ?


     





    總論

    8 謝宗哲 台南400,前進仙台媒體中心



    Prologue 台南400 的起算

    18 黃恩宇 重返17 世紀:荷治福爾摩沙的熱蘭遮堡壘與市鎮



    1. 記憶傳承、文化轉譯的—延續之家

    26陳永興 南方家園 秀雄居 / 水牛之家

    30陳永興 水牛新事務所及水牛小屋No.1- No.3

    34石昭永 台南自宅

    38林憲忠 生活的三合院

    42黃介二 小轉角ArtDe Corner

    46陳冠帆 信義街?鈷宅 / 台南BEATA

    54張景堯 方庭: 一個建築師的終極合院

    58羅曜辰 傳統與現代的交織/ 風月之屋 / 台中市大甲



    2. 與環境和解的自然系—共生之家

    64徐岩奇 Kiosk 奇雅思花園

    68王曉奎 漂浮之家

    72許晃銘 瀝光之屋

    76陳冠瑋 DAYU+KWA Home and Studio

    80黃卓仁 山與霧之家

    84吳書原 太研植物研究室

    88吳書原 太研山屋

    92林建華 NIWA x niwa



    3. 形式操作的演化與精煉的—表現之家

    98林東憲 台南市文平路自宅+ 建築士事務所

    102石昭永 嘉義黃宅

    106彭文苑 山嵐居

    110方 瑋 台南長屋 + 丸茶屋

    118羅曜辰 山裡山外一條路/ 淺山之家 / 嘉義縣番路鄉

    122楓川秀雅 自宅 空心磚計畫三

    126張景堯 銀波

    130翁廷楷+ 吳昀芝 風之宅



    4. 從封閉到開放;具柔軟性當代新生活的—解放之家

    136林東憲 Haus Zhn 建業街鄭宅 - 都市的三代同堂

    140王曉奎 五間厝 - 三代住宅

    144黃介二 湖口范宅

    148林憲忠 院錯落

    152許晃銘 禾光之屋

    156黃家祥 MUJIE HOME

    160王 ? 田田傢

    168彭文苑 共居之家

    172元 根 Apart- Housing 離屋公寓 / 共伴住宅



    5. 邁向哲學之道、藝術之境的—創作之家

    178張瑪龍 M HOUSE

    182陳玉霖 Y HOUSE

    186郭小琿 理性中的詩意 / 雲的行板 _ 台南陳宅

    190郭小琿 詩意中的理性 / 回家 _ 澎湖許宅

    194翁廷楷 希望天台

    198楊士正 Floating Escape House 離漂宅

    202黃家祥 心靈之家



    6. 反映時代、具批判性思想建築實驗的—探究之家

    208簡學義 空間中的時間– 心的安頓�陽明山簡宅

    212劉國滄 Critical building 臨界建造 - 以台南劉宅為例

    220黃卓仁 耳邊屋

    224林建華 治離線生活的容器 House1/2

    228楓川秀雅 大房子計劃

    232林彥穎+ 陳彥伶( 十彥) 以家之名 住在台灣島,台灣山林就是家

    240九 典 台糖循環住宅



    7. 跨越消費之海的—超越之家

    250元 根 回頭凝望無限遠–「碧波飛」住宅的全方位實踐

    254林家如 耑岫——台北信義文昌住宅 家如家如家

    264徐岩奇 府都七股十份集合住宅

    268汪裕成 隱田 75

    272陳冠瑋 Wedge Condo

    276葉世宗 創意之家 ( 建築工作場)



    8. 擴張境界、和樂同居的—共享之家

    282葉世宗 信仰之家 ( 虹韻文創中心 )

    286柯俊成 『群甡』的家

    290楊士正 成大幼稚園

    294簡學義 台灣大學人文館

    300境 向 廣慈天空院 - 垂直社區 (Vertical Community)

    308林洲民 國境之東的建築地景規劃

    314林洲民 大樹下的古城生活

    316王士芳 屏風山屋



    Epilogue 終極永恆之家

    326林友寒 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 永恆之丘

    330林友寒 淡江教會文教中心



    參展建築家群像

    336 參展建築家群像





    ?









      作為台南建築三年展2025 的暖身與先行,是以台南建築師公會作為主體,搭配2024 台南熱蘭遮堡建城400 年來向台南市政府提案,期望能夠以「建築展」前進仙台來交陪,作為台灣台南與日本仙台友好都市間深度文化交流的先鋒。



      在台南建築師公會代表於2023 年12 月造訪仙台市役所、並在與JIA 東北(日本建築家協會東北支部)的一見如故下,決定攜手共同主辦建築交流展,而達成了以下的合作默契:2024 台灣建築師們前進「仙台媒體中心(SMT, Sendai Media-Theque)」展出;2025 日本建築師蒞臨「台南市美術館」參展「台南國際建築三年展」。



      於是,在回應「台南400, 世界交陪」的這個呼召下,台灣建築師們得以藉由「2024 台南建築三年展仙台媒體中心特別展」這個以深度文化交流為名的盛宴,擴張自身境界地走向國際、邁向世界,或可視為台灣當代建築發展的里程碑。而台南市或可攜手仙台市共創以威尼斯雙年展為Role Model 的國際展演盛會來作為長期交流與合作的目標。



      知識論:以「家」為名的交流



      那麼,身為建築人究竟該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以什麼樣的情境、採用哪一種建築類型來進行這場深度文化交流呢?



      很直接而純粹的想法是,「生活體驗的邀請與接待」應該會是最有效果的吧。而這也可以算是從好客的台南人常常帶著微笑、掛在嘴上的「來阮兜坐啦(來我「家」坐坐)」這句話,就內含了歡迎與款待(hospitality)的一份親切感,而讓人們的距離在瞬間得以靠近,有了近一步交往與溝通,成就一份美好關係與友誼的機會。於是用與民眾最切身相關之空間的「家」會是理想的起點。



      若進一步地進行知識論上的考究,從知名哲學家 多木浩二 所指出的,「家」是從內側及外側受人類的行為與社會的關係所編織而成的,人類與社會的模樣也都如同自己的眼睛所看不到的文字那樣被織了進去。家本身就會做出各式各樣的訴說與敘事,換句話說它是一個複合的文本(Text)。閱讀這個文本,不僅意味著閱讀那些消逝的行為和沒法用意識言語直接捕捉的人類的暗面,也意味著穿越隱含在家中的各種社會意識形態。可居住的家某種意義上屬於世俗世界。它不是展示超越現實的自由意志,而是構成現實本身。在大多情況下,它是刻板印象。這種平庸的世界被編織成由無形習俗組成的網絡。



      另一放面,《空間詩學》的作者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也說到,閱讀「家」是理解人的過程??居住將想像的價值與建築的個別部分相結合,這種價值變得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家也因而變得更為巨大。『家』幾乎擴展到與宇宙相同的規模。於是解讀關於家的建物,便等同於開啟心靈的世界。」因此,「家」成了這場重要文化交流的絕佳媒介與捷徑。



      延伸思考



      基於上述的言球,我們打算以「Home ( 家)」為名,重返日本建築傳奇名家安藤忠雄所談到的「就深刻參與人類生活」的這個意義上,堪稱為建築之原點的「住宅(house) =家(home)的概念」來作為策展思考的開始,並針對「Home」的本意進行深入性考察。



      我們發現,百年前由柯比意所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機器(The house is machine for living)」這句以住宅為家的口號可能並不再那麼具有其創造性與生產性了,因為隨著時代與社會的變遷,「家」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改變。



      Reyner Banhamn 在「A home is not a house」中指出,所謂的家,指的是得已在任何時刻、創造出一個能夠針對任何特定需求提供服務、並且可持續重新轉換與改變的環境。因此這個展覽,提供了我們對一個全新歷史進程中、對於「家」的詮釋與留下全新註腳機會。



      即便可以從「Home : 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中得知「家(Home)」的荷蘭文“ham”或“hejm”,源自於古代北歐文字“heima”。理解到它不僅意指一種實體的「處所」,也含有一種較具抽象意義的「存在狀態」,進一步理解到「家」的意義即蘊含了「房子本身」與其內部的「眷屬」、有「居住」與「蔽護」的功能,也具備「擁有」及「愛戀」的意涵 。然而,若對照今天真實生活處境下,我們可以明白的是,作為一個家所需具備的各種素質,已經無法單純地被單純的一棟房子、一所住宅所囊括。亦即我們在夢中所構築的那個理想的「家」依然可以是我們獲得終極歸屬的應許之地與所在。



      但就建築而言,一個「家」,它早已在當代的城市生活脈絡中完全進化成不定型的「居所」,想必它已「不只是住宅」,並透過各種建築類型發展成人們得以詩意棲居的所在。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