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序
寫作最精采的不是完成作品的瞬間,而是堅持寫作的過程。
這本書原不在我的寫作清單中,會轉個彎與此書相遇的因緣在於,教授「特殊教育研究法」和「嚴重行為問題專題研究」兩門課程中,都會提到單一個案研究(single-case research, SCR),用它來探究行為介入之成效,我亦曾指導多位研究生做SCR。在量化研究方法中,SCR長時間蒐集資料,細微地檢視行為的改變軌跡吸引了我。雖然我十多年來敘寫許多SCR的講義,並且不斷增修,後來在《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2007)一書中,加入一個篇幅的介紹;但是當我持續閱讀更多的文獻,做更多的思考後發現:自己過去對SCR 方法的認識尚不足,甚至看見過去書寫的內容不夠完整,於是決定有系統地撰寫專書介紹,希冀自己從不停地閱讀、思考和寫作的過程中,建構出對SCR的新理解。
《單一個案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初版於2011年由洪葉出版社製作,闡述SCR 的意涵、類型、應用、資料分析和論文寫作,共包括七章。此書的出版並不表示我寫作的旅程已經結束,而是開始修改本書的旅程,因為仍有許多遺珠,等待我去學習,於是啟動了我這一段「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修到老」的寫作旅程,而此旅程也未因我2013年的退休譜上「休止符」。我的好友以質疑的語氣問我:「書寫完了,應該可以休息了吧!不知道何時會再刷,你幹嘛這麼辛苦修訂這麼多,會不會做白工?」我內心強烈的聲音回應:「寫完一本書不是『句號』,而是『逗號』,我開始在為下一刷或下一版做準備,也許下一刷或下一版遙遙無期,抑或在我有生之年等不到,但我還是要做,書的修改已列在我『終活筆記本』的交代事項中。寫作是由於我對『學習』的熱情而存在,它不會因為書的出版而停止。」
在2011至2013年間,我更新該書的內容(加入〈單一個案研究後設分析之意涵與實施〉一章,並增修其他七章,加入新的不重疊指標),增加光碟的素材,但是遲遲等不到再刷,以當時每年賣的本數推算,可能要等至少十年才能再刷,許多想加入的新知,可能會變成舊識。於是我在2013年底做了一個決定:再刷不過來,我過去找它,我買下剩餘未賣完的書,讓此書可以出第2版。在製作過程中,由於洪葉出版社無法配合我對於此書品質的要求,所以我中止與他們的合作,賠償初期製作花費的成本,轉而由心理出版社編排, 於2015 年修改書名出版《單一個案研究法—研究設計與後設分析》。有人質疑我買回庫存書和解約賠償的作法,近五萬元的損失會不會太慘重?對我而言無所謂損失,這個決定讓我體會寫作最原始的本質—不是為了名利雙收,而只是讓所學所思躍然紙上,享受透過書寫來學習的喜悅;並且希望我的著作是一種傳承,讓後續研究者能站在我的肩膀上往前邁進。若以SCR分析「書寫」帶給我的成長,它帶給我的是,永遠在現實中堅定自己的寫作信念,它讓我蓄積學習的能量,體現沉潛的生命韌力。
《單一個案研究法—研究設計與後設分析》出版後,我仍持續閱讀SCR的新文獻,原本依據Tawney和Gast(1984)撰寫的以「平均數」為基礎之目視分析;在Gast和Ledford(2014)改成以「中數」為基礎後,我於文本補充這個部分的內容,並加入SCR實驗設計、SCR在確立證據本位實務上的應用、SCR專業守則的依循、對實驗動物之倫理原則、具文化能力之SCR的實施、量表和檢核表之意涵與設計、其他圖示方法、無母數統計等;以及於光碟錄製八個基線邏輯的教學影片,更新部分SPSS程式語言,讓它們得以適用於任何階段�條件數量和不同穩定標準之水準和趨勢穩定度的計算。在增補這些內容之後,考量本書的厚度,於是刪除第7章〈單一個案研究後設分析之意涵與實施〉,以及「單一個案研究文獻探討之敘寫」和「參考文獻的整理」等章節,於2019年更名出版《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
書出版後,是我攀越另一座山峰的起點,天空沒有極限。藉由紀律的閱讀、反思與寫作,培養我敏銳感知的心智,將我對SCR的「知識碎片」整理成「知識模組」,進一步建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五年多來,我發現國外SCR已從行為科學和特殊教育,擴展至諮商和心理治療、醫學和復健治療、性和關係治療、運動等領域的應用。累積這些年的學習和反思,我在2024年更新《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第2版),於文本新增結合設計、回答解釋性問題之SCR實驗設計(包括元素分析、參數分析等)、對證據本位實務的反思、 其他不重疊指標(例如:校正的不重疊率)、內容分析等;於學生學習資料增加SCR實驗設計決策步驟等重點教學影片與簡報;行為觀察記錄工具之選擇決策流程、對身心障礙者「易讀」教材或研究工具之設計、是非題成就測驗多個複本難度等值性分析、從先前研究中獲取研究想法的策略與示例等附錄;分析SCR資料的程式語言和計算器,包括SPSS語法(例如:校正的不重疊率)、R語言(例如:不重疊指標、個案間的標準化平均數差異量)、計算器〔例如:基線校正Tau(Base Tau)〕的使用說明等;以及擴充作業單和思考問題。除此,依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2020〕第7版更新參考文獻、文獻引註及編輯格式;並擴充示例、啟思故事和問題討論。
第2版的書包括單一個案研究的基礎、方法和敘寫三大篇。於單一個案研究基礎篇裡,探討以下做SCR的基礎知能共三章:(1)研究之意涵、目的與類型;(2)單一個案研究之發展與意涵;以及(3)單一個案研究之方法論與實驗設計類型。接著在單一個案研究方法篇裡,討論以下研究者須具備之SCR方法共七章:(1)回答因果性問題之單一個案研究實驗設計;(2)回答差異性問題之單一個案研究實驗設計;(3)回答解釋性問題之單一個案研究實驗設計;(4)單一個案研究介入方案之發展與實施;(5)單一個案研究依變項評量工具之類型與編製;(6)單一個案研究品質指標與提升方法;以及(7)單一個案研究資料之分析。最後於單一個案研究敘寫篇裡,呈現SCR論文的撰寫共五章:(1)單一個案研究題目與內容之擬訂;(2)單一個案研究緒論之敘寫;(3)單一個案研究設計與實施之敘寫;(4)單一個案研究結果與討論之敘寫;以及(5)單一個案研究結論、建議與摘要之敘寫。
在編排設計上,每一章均從導讀問題開始,並以概念架構圖呈現該章的要點;每一節皆以醍醐灌頂的雋語起頭,它們部分是我閱讀所獲,部分是我省思所得;最後以總結結束。我配合每一章主題設計作業單,讓讀者透過實作,更理解SCR 的重要概念;並發展思考問題,讓讀者可以運用它們評鑑別人的SCR論文,以及逐步完成個人的SCR論文。在論述中,我搭配插畫和啟思故事傳達SCR的意涵;輔以 重點教學影片與簡報呈現SCR的方法論、SCR實驗設計決策步驟等,採用加註說明之示例說明做SCR論文的內涵;透過問題討論引導讀者從負例中,更深刻地覺察做SCR論文宜注意之原則。另外,我在第一次出現的中譯專業術語後加上原文,並提示臺灣文獻的不同譯法;用不同字體(黑體字)呈現文本的重點,且做前後文的相互對照。對於出現率高(至少三次)的專業術語和專有名詞,於內文第一次出現時列出全名,之後用縮寫字呈現,以縮減篇幅,羅列如表1(詳見書中第viii頁)。
最後,我整理中英和英中索引、名詞釋義;並且於附錄中,呈現做SCR論文會用到的工具和資源,例如:行為觀察記錄工具的空白工具與示例;於程式語言和計算器中,提供使用Excel繪製折線圖等圖形,以及分析SCR資料的計算器、SPSS語法和R 語言。限於篇幅,我將思考問題、參考文獻、名詞釋義、索引、作業單、附錄、重點教學影片與簡報,以及程式語言與計算器置於雲端學生學習資料中,並製作引言簡報呈現:「《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第2版)導讀和應用」,以及「請先讀我—單一個案研究程式語言與計算器使用 總說明」,可供本書讀者下載。我還製作教學簡報和課程大綱,教授SCR課程需要者,可以逕向出版社索取。
我深深期許本書能開展SCR在更多學術領域的應用;並且緊密結合SCR的理論與實務,協助讀者有效率地完成高品質的SCR論文。寫書彷彿播種,現在終於收成,雖然欣喜於豐碩的果實,但是寫作最精采的不是完成作品的瞬間,而是堅持寫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幾乎每天帶著手提電腦,利用零碎時間,不辭涓滴細流、規律地寫作。我深刻體會寫作最重要的是「紀律」,而非「靈感」。多數人說:「我只在有靈感來敲門時寫作。」我說:「我寫作的時候都是靈感來敲門。」寫作過程的堅持之於我,不只存在於步步為營的筆耕,更 顯現在與內心底層「在乎作品是否完美、受肯定」的交戰,在讀到Dali的話深受鼓舞:「不要害怕完美,因為你永遠達不到它。」(引自 W. W. Moore, 2012,p. 26)。雖然我寫的書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我一直期許自己用「最好的我」來書寫。正因為作品永遠達不到完美,所以激勵自己永續學習和寫作。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我要感謝合作夥伴—吳裕益教授,從我擔任國中特殊教育教師以來,就已向他學習編製測驗、統計分析等能力;承蒙他的帶領,我對測驗和統計的概念才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這本書中,他貢獻分析SCR資料的SPSS語法。其次,我要感謝指導的博士生—王瑋璘,藉由完成博士論文的同時,協助製作R軟體與RStudio環境之下載、安裝與介面,以及如何在SPSS中使用R語言進行資料分析兩個說明檔初稿,我再加以增修。再者,前後期助理—魯翠儀、蔡旻芳、顧曉梅及楊博文這些隱形翅膀,從初版至第2版,分擔找資料、打字、排版等瑣碎事務,讓我得以專心寫作。除此,投稿時審查者、參與論文口試時委員分享的觀點,讓我省察研究和寫作的盲點;指導學生論文中發現不足之處,砥礪我持續學習;授課時學生的提問,引領我反思如何撰寫以增進學生的理解,??這些人都提供我撰寫本書的動力和啟示;還有家人的心靈支持、心理出版社的專業編輯,讓我銘感五內,我致上最高的謝忱。最後,我要將這本書獻給讀者,因為沒有您們,我不會有機會成為作者,蛻變成現在的我。
知識讓我感受喜悅,也讓我學習謙卑。踏著眾多前輩的足跡前進,讓我時常感受到「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恩情;也期待這本書能成為讀者的墊腳石,踏著它,擴展對SCR的理解,進一步能「拋磚引玉」。我認為唯有充分理解SCR方法的脈絡和精髓,使用時才可以「收放自如」;也唯有親自做一次,在經驗中反思,於反思中實踐,它也才會變得「和藹可親」,最後內化成為自己的「研究素養」。這本書將永遠相伴,帶給讀者希望的羽翼,在心靈棲息。然而,在完成論文上,讀者還需要以下知能:論文寫作之準備事項(例如:了解學位取得之相關規定);搜尋、整理與評析文獻;使用文書處理與簡報軟體;進行論文考試與發表;規畫與管理時間;整理參考文獻;論文寫作技巧(例如:APA第7版格式、語言和文字的運用、圖和表的編輯)等。限於本書篇幅,無法全部詳述,請讀者參閱我的《論文夢田耕耘實務》(2023,第2版),讓我持續與您同行,將尋到的寶「播種育田」。我雖已盡力撰寫和細心校對本書,但我知道它一定不完美;因為接受不完美,所以未來我還會繼續增修此書。學習之路不會終止,相信累積所有小小的進步,最後會慢慢??接近完美。
透過寫作成為永遠的初學者──鈕文英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