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暨編者的話
《自己的房間》是維珍尼亞.吳爾芙於1929年出版的隨筆集。這本書有很多種中譯版本,然而沒有一本談得上理想。為何它這樣難譯?我覺得原因有二。吳爾芙喜歡使用結構複雜活潑的句子以及跳躍的意識流筆法,譯者必須多做一重工夫,略為調整字詞或句子的次序,否則譯文會變成一堆無法理解的破碎句子。但舊譯本大多沒處理好這個問題:有時太過死板板直譯,有時又過份跳脫隨心,扭曲了作者原意。其次就是一般經典會遇到的問題:時空造成的「閱讀鴻溝」。近百年前的英國,對活在2024年的我們來說是遙遠的context,所以必需有點導讀文字作「盲公竹」。其實看不懂舊英文經典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反而十分正常,出版社的責任正是通過好的譯文和註釋,為讀者搭一條橋,接通古今。舊譯本中也有註釋十分詳盡的版本,但有時卻「註釋過度」:有事沒事都下註,變成了show off,內容也太長太wiki feel,沒精簡擊中要害。結果一堆蠅頭小字聚成字海把讀者嚇走了,反而達不到「以註釋作導讀」的目的。
這次決定重新翻譯《自己的房間》,就是希望譯出一本沒有上述缺點的理想譯本。毫末譯本的特點是行文流暢、註釋精細(但不冗長),並盡力保留原著的慧黠、挖苦和「串」的精神面貌。讀過我們上一本重譯書《梭羅:公民不服從》的讀者一定知道,毫末譯本沒有味同嚼蠟的直譯,也不會脫離原意胡亂意譯,著重的是風格和神髓的還原。是否做得到要由讀者評說,但初心確實如此。而這次為了增強註釋的「可讀性」,我們在撰寫和編排上花了不少心思,譬如為減省揭頁翻查的麻煩,內文和註釋是對頁排列的,部分註釋並附有精選插圖。總之跟大家心目中的沉悶翻譯書不太一樣。
在翻譯人名地名時,毫末譯本盡量採用香港慣常譯法(如Virginia譯為維珍尼亞,George譯為佐治),知名作家的名字則一律採用通行譯法(如Jane Austen譯為珍.奧斯汀),但因香港並沒有統一的人名翻譯標準,所以遇上較少見的人名地名時會酌情處理:盡量使用跟港式粵語接近的字音來翻譯,而不會直接跟隨臺式或陸式譯法。但為方便不同地區讀者,人名地名首次在註釋出現時會附上原文。此外,吳爾芙喜歡為字詞注入特殊含意(譬如androgynous雌雄同體),這些字詞也會附有原文以便對照。
翻譯經典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我想借此空間多謝義務協助此書初譯的老友麥穗,以及所有參與預購的讀者。沒有你們的支持,這翻譯工程不可能順利和美好地完成。身兼譯者和編輯的我,在整個譯書過程中一遍又一遍地重讀原文,卻從不感到厭煩,反而越讀越有得著,可知吳爾芙的文字有多綿密耐讀。希望正準備打開這本書的妳或你,也會像我一樣踏上一場愉快的閱讀旅程,真切領略吳爾芙的厲害和過癮之處。??????????????????????? ?
???????? ?
默泉???? 六月二日草於屯門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