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重訂增補本)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0759383
葛兆光
商務
2024年3月05日
267.00 元
HK$ 240.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620759383
叢書系列:
葛兆光講義系列
規格:平裝 / 504頁 / 14 x 21 x 2.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香港
葛兆光講義系列
分
類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歷史
>
同
類
書
推
薦
中國古代文化漫談:百種調香×異域歌舞×相馬游獵,古人其實比你更懂生活!
流轉,大地永不失約的節氣更迭:不要只會每年過生日,質感生活從懂得二十四節氣開始!
共和國火車頭:新中國70年見證
史官不提的中國文明史:正史不記載,但決定人怎麼活的大事!文獻搜尋、出土文物佐證,最有感的歷史是生活。
香港鐵路百年蛻變(增訂版)
內
容
簡
介
【核心賣點】
(1)此套講義是進階式的,對應不同層次的受眾,內容深度、廣度和角度不同。
(2)本書出版於十五年以前,2020年,作者對此書進行了大規模的增補修訂。增添了相當數量的插圖,期望有“左圖右史”的效果。還在每講後面增加了閱讀文獻和參考論著,以供讀者延伸閱讀。
(3)作者帶領讀者感受一個早已隨著時間遠去的古代中國文化世界,同時也為讀者在記憶與現實、傳統與現代、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樑。
【一句話推介】
這是一本簡明的古代中國文化史。希望通過閱讀本書,可以激活每位讀者的記憶、體驗與經驗,反身體驗自己的周圍、自己所處的社會、自己所熟悉的文化,調動心底的儲備,重建“中國文化”這個大概念。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葛兆光講義系列之一,是《古代中國文化講義》的重訂增補本。內容凡十三講,包括了漢字如何形塑中國、婚禮喪儀、家國秩序、儒釋道三教的影響、風水與陰陽五行、民間信仰、傳統天下觀與世界觀等。
?
目
錄
“葛兆光講義系列”•說明
原序 揣一張地圖去古代中國旅行
開場白 面對難題:對中國文化的界定、涵蓋與評價
一、界定中國文化之難
二、涵蓋中國文化之難
三、評價中國文化之難
四、討論古代中國文化的不同態度與方法
五、“文明”與“文化”之分,以及中國文化的現代命運
【參考論著】
第一講 漢字型塑了“中國”?
引子:為甚麼是筆談?
一、從圖畫到文字:從甲骨文時代說起
二、說“文”解“字”:何謂“六書”?何謂“部首”?
三、通過漢字:傳統中國人的思維與表達
四、書同文:“中國”的形成
五、書法與詩文:漢字的文學藝術
六、漢字文化圈?“中國化”與“去中國化”
七、普通話與簡化字:兩難的選擇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二講 紅白喜事:在婚禮喪儀中理解古代中國
引子:想象古代,如何想象?
一、從高延(Groot)在廈門看到的葬禮說起
二、未知死焉知生:“葬禮是給活人看的”
三、複雜的稱謂:漢族中國人的親族分別
四、內外有別:同姓與不同姓
五、合兩姓之好:古代漢族人的婚禮
六、大觀園裏小社會:從林、薛、史、王與賈寶玉的關係說起
七、長幼有序:孝和悌
八、家庭、家族與家族共同體:同心圓的逐級放大
九、喪禮與喪服:衣冠絕不僅是衣冠
十、五服制:認同、等差與區別的標誌
十一、近代中國的葬禮:俗世的改變
十二、家譜、族譜和祠堂祭祀:蔭及子孫
十三、說“同”:家族與地方在傳統漢族中國的意義
十四、從傳統到現代:衰微中的傳統家族、倫理與儀式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三講 家國秩序:國家、社會與儒家
引子:從“家”到“國”,從“禮”到“法”
一、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從家庭、宗族到國家
二、國家還是家國?國在家之上
三、國家與秩序的需要
四、儒家的禮:禮貌、禮節與禮制
五、儀式:靠象徵建立秩序、合法性
六、甚麼是“儒”?“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也”
七、穿衣戴帽,不僅僅是穿衣戴帽
八、從禮到法的提升:家庭秩序到國家秩序
九、名分:“必也正名”
十、“敬”與“仁”:和睦、等級與尊卑
十一、儒家學說的制度化、常識化和風俗化
十二、儒學的確立與瓦解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四講 佛祖西來?眾說紛紜的佛教傳來途徑
引子:1900年斯文•赫定的發現
一、“發現”,甚麼是“發現”?
二、進入話題:中外交流的通道
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路在何方?
四、樓蘭:古道西風
五、佛教自西來:普遍的看法
六、真的是這樣麼?伯希和、梁啟超與胡適的疑問
七、另闢蹊徑:猜測和可能
八、西南通道:想起了馬幫和史迪威公路
九、南海通道:《牟子理惑論》的啟迪
十、數路並進:佛教如何傳遍亞洲
十一、結語:條條大路通世界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五講 佛教征服中國,還是中國征服佛教?
引子:從山門逛到藏經閣
一、印度佛教的傳說
二、佛教對人生的基本判斷:十二因緣
三、解脫之道:“苦集滅道”四諦
四、解脫之法:“戒定慧”三學
五、佛教傳入中國
六、異域的禮物:新思想和新知識
七、天下更大、時間更長:佛教的宇與宙
八、沙門不敬王者,可以嗎?
九、佛教啟示錄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六講 似佛還似非佛:話說《壇經》與禪宗
引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六祖之爭的思想史意義: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
二、說“空”:空空如也
三、漸修:神秀代表北方的禪
四、頓悟:惠能代表南方的禪
五、《壇經》的故事
六、胡適的發現:《壇經》的著作權出了問題
七、《壇經》的關鍵詞之一:自淨
八、《壇經》的關鍵詞之二:無念、無相、無住
九、《壇經》的關鍵詞之三:不立文字
十、《壇經》的關鍵詞之四:頓悟
十一、禪宗影響中國:文化、藝術與生活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七講 大慈大悲觀世音:民眾的佛教想象
引子:大慈大悲與救苦救難
一、佛教經典裏的觀世音菩薩
二、有關觀世音菩薩來歷的傳說
三、觀世音菩薩的各種形象及其故事
四、古代中國關於觀音菩薩的另類想象
五、觀音故事中的文化接觸問題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八講 古代中國的道家:從老子到莊子
引子:道家與道教
一、道可道:那個關心身外事的時代
二、非常道:道家也不同
三、不得不說的,和“不可說可不可說非常不可說”
四、模棱三可:“道”的多重涵義
五、虛玄的與實在的
六、同是道家:老子、莊子也不同
七、無待:渾沌鑿七竅的故事
八、蝴蝶、骷髏與烏龜
九、無心是道:心齋與坐忘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九講 永生,如何永生?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上)
引子:這是“中國的”宗教?
一、從秦漢到明清:兩千年道教簡史
二、九轉還丹:為永生的煉丹術
三、憑甚麼相信外丹能給你永恆?
四、經歷九轉方成丹:丹爐與丹藥的炮製原理
五、內丹:古代中國思想世界的產物
六、氣:內丹的根本道理
七、內丹的基本方法
八、永生的追求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十講 幸福,如何幸福?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下)
引子:神靈佑我得平安
一、多神與一神:從永樂宮三清殿壁畫說起
二、神仙系譜:三清、玉皇與眾仙
三、齋醮儀式:溝通神鬼人
四、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之一:唸咒
五、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之二:畫符
六、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之三:守庚申
七、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之四:用法器
八、道教是一種宗教,是一種中國的宗教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十一講 分流與混融:古代漢族中國的民間信仰世界
引子:實際的和書本上的
一、上下分流:兩個不同的觀念世界
二、大傳統與小傳統
三、不分儒、道、佛:混融的信仰世界
四、信仰甚麼,祈求甚麼?
五、民眾宗教信仰的基本觀念
六、民眾宗教觀念的傳播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十二講 從風水說到陰陽五行
引子:從風水說起
一、風水之源
二、想象大地:風水的思想背景
三、儒者與風水
四、降而為風水先生
五、陰陽五行,為甚麼是陰陽五行?
六、“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七、在歷史中看才是公平的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十三講 古代中國的“天下”,現代世界的“萬國”
引子:從《坤輿萬國全圖》說起
一、近代西方人的世界觀和古代中國人的天下觀
二、九州和五服
三、天圓地方:空間的想象
四、四方復四方:從談天衍的想象到張騫的鑿空
五、知識和觀念的分離:固執的中國天下觀
六、佛教沒有征服中國,但是佛教曾經給了中國一個機會
七、佛教觀世界和佛教世界觀
八、小插曲:宋元可能也有兩次機會?
九、關於“世界”的想象與心情
十、學術研究的基本立場:拿證據來
十一、《山海輿地全圖》之後:中國世界觀的轉變
十二、從天下到萬國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結語 文化,甚麼是漢族中國的文化?
引子:從“古代”走到“現代”的中國
一、回首已是百年身:喚回歷史記憶
二、文化與文明:不得不分辨的兩個概念
三、家族倫理與政治秩序:漢族中國文化的若干側面
四、等級秩序與宗教信仰:合理的與不合理的
五、天人之際:漢族中國文化的若干側面(續)
六、數字式概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十二月
七、東西大不同:這理性不是那理性
八、漢字如魔方:漢族中國文化的若干側面(再續)
九、文化分類:究竟甚麼是“中國的”文化?
十、重新思考中國文化
後記
序
原序
揣一張地圖去古代中國旅行
一
隨?時間流逝,古代漸漸離我們遠去,古代的那個中國文化世界,現在想想也只是一些“記憶”,當“過去”成為“歷史”,而“歷史”變成“文獻”,我們靠?“文獻”喚回“歷史記憶”,有時候,彷彿霧裏看花,這個世界就有些面目不清了。
說一下我的經驗吧。幾十年以前,我還在北京讀小學二年級,背?大人偷偷地看過《萬花樓》《三國演義》和《水滸》。那時候,古代中國在我的印象裏,“社會”由好漢、英雄和惡人組成,要說“文化”,印象裏就是要麼豪氣干雲,要麼爾虞我詐。再過十年,在大陸那一場大混亂裏面,偶像坍塌,傳統崩潰,在政治預謀和集體意識共同製造的想象中,古代彷彿在我心裏又變成了一個很殘酷和很恐怖的專制社會,被貼上“奴隸”和“封建”標籤的古代中國,沒有了《清明上河圖》中那種熙熙攘攘的生活圖像,只剩下了魯迅《狂人日記》裏面背後寫了“吃人”那幾頁冷冷的文字。再過十年,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化熱”的興起,古代中國的文化圖像又一次變得朦朧曖昧,一半是唐詩宋詞、老莊佛禪裏那種超脫的飄逸,一半是《大誥》《聖諭》加上文字獄,製造出來那種心靈禁錮。對飄逸的嚮往是想象的境界,對禁錮的恐懼似乎仍然在心頭蔓延。好在那個時候,大陸對於中國傳統、歷史與文化的觀念,漸漸地顯出心平氣和來,“五四”以來形成的讓傳統為當代還舊債,叫歷史替現實背黑鍋的方式,也漸漸被反省。我總覺得,“五四”時代以及後“五四”時代對古代中國文化的描述,儘管有相當的理由,但多少也有點問題。一方面,是因為它把不斷變化的文化傳統,描述成為一個永恆固定的傳統文化,這使得我們的閱讀者以為,我們承繼的就是這樣一個“歷史”。於是,要麼把它當成負擔不起的沉重包袱,要麼把它當成消受不盡的巨大寶庫,正反雙方彷彿領了規定題目的大專辯論會隊員,永遠固執在自己的立場上,沒完沒了地辯論下去。另一方面,他們為了確立現代的價值而否定古代的意義,於是,在沒有很好地做歷史研究的時候,就匆匆忙忙地勾勒一個叫做“傳統”的假想敵,借了批判這個假想敵來確認“現代”的合理性。可是,如果我們檢討一下這個時代的批判,我們發現他們批判的,可能只是一個“想象的傳統”,用現代西方理論術語來說,就是“發明的傳統”,而真正大體符合這個傳統全部特徵的時代,在漫長的兩三千年裏面,也許只有明代初期到中期那很短的一個時間。
可是,正像我一開始說的那樣,“隨?時間流逝,古代漸漸離我們遠去,古代的那個中國文化世界,現在想想也只是一些‘記憶’”,那麼,我們如何在記憶中重新理解古代中國,特別是漢族中國的文化?
二
我曾經幾次用“旅遊”來比喻“歷史”。旅遊當然是一種空間的移動,從你熟悉的此空間,到你不熟悉的彼空間,尋找陌生、驚異與新奇。按照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年)的說法,這種空間上的旅行,也可以看作是時間上的旅行,因為當人們從城市到鄉村,從現代生活空間移向傳統生活空間時,你彷彿回溯了歷史。其實,身在現代,而去認識古代中國的歷史,也彷彿是參加旅遊,如果我們把這種在時間上的回憶當成在空間上的尋找,我們也一樣在進入一個陌生、驚異與新奇的,被叫做“過去”或者“傳統”的世界,這個世界的名字就叫做“古代中國文化”,當然,更應當叫“古代漢族中國文化”。
不過,旅遊者常常會有一種並不愉快的經驗,就是在參加旅行團的時候,常常被一些按照旅行社預先設計好的路線圖進行講解的導遊所誤,他們總是熱情地向不同的旅行者介紹相同的風景名勝,按照規定的路線一一走去。這使得被動接受這個路線圖的不同旅行者,得到的都是一樣的印象。我想,過去各種古代中國文化論著,就常常是這樣的好心導遊,他們凸顯了一些傳統,可能卻遮蔽了一些歷史。據一個旅遊業內的人說,旅遊最後常常會發展到“自助旅遊”,我在歐洲和日本看到過很多這樣的自助旅行者,他們並不按照規定的路徑,走大教堂,逛大商場,看大名勝,而是自己帶?地圖,穿越小徑,露宿郊野,走過市集,他們看到的是另一個歐洲,另一個日本。我總是希望,能夠為讀者繪製另一幅古代中國文化的地圖,讓閱讀者更多地依靠自己閱讀、思考和體驗,了解古代中國的文化和傳統。
我也許沒有能夠做到,但我希望有人能夠做到。
三
現在呈現在各位面前的這部書,是我過去若干年來在日本、我國香港及內地各個大學講課的課堂記錄,作為這門課程的教材,我曾經在北京的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過一冊《古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十講》,裏面有一些簡略的綱要、一些可供參考的文獻以及為大學生準備的思考題,可是這裏是講課的全記錄,不僅字數增加了三倍,而且還增加了一些篇章。特別是,我為了使它更容易被閱讀者接受,特意在這個暑假裏,用了很多精力和時間,把它變成半是講話、半是隨筆的形式。
順便交代的是,在這本書裏面,我不想把“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涇渭分明地劃開,也不想特別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我只是想讓閱讀者了解並且感受“古代中國文化世界”。所以,這裏的內容,有古代中國觀察世界的方式,它影響了一直到今天的中國人面對外部世界的立場和態度;也有古代的婚禮喪儀,因為它可以了解到中國的家族制度,甚至了解到儒家和政治,我想這是古代與現代中國文化的最重要的方面,它構造?中國人對內部世界的秩序感。佛教可能是西洋文明來到中國之前,對中國衝擊最大的外來文化,需要追問的是,到底它如何影響了中國古代和現代的生活世界?而道教呢,則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至今中國人的生死觀念和幸福觀念,好像還在古代道教的延長線上。儘管前面儒、釋、道都有了,但是,為了讓閱讀者了解一個更真實更普遍的古代中國,我在書中也勉力去談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特別是專門講了一下流行中國的風水,因為在風水背後,是影響整個漢族中國人思維的陰陽五行知識。
近年來我總覺得,歷史研究者有時候有點像犯了“自閉症”,常常孤芳自賞地昂?高傲的頭,自顧自地離開公眾領域,把自己鎖在象牙塔裏面。可是,歷史研究的意義是甚麼呢?如果它不是借?對過去的發掘,讓人們理解歷史的傳統和現在的位置,如果它不是去通過歷史的講述,去引導一個族群、一個國家對未來的思考,如果它僅僅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一種大學或研究所裏面陳陳相因的學科技術,成了只在實驗室的試管裏,永遠不進入臨?的藥物,成了找不到對象下手,只能孤芳自賞的“屠龍之技”,它還會有生機嗎?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
2.
再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10世紀
3.
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
4.
學術史講義給碩士生的七堂課
5.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
6.
學術史講義給碩士生的七堂課
7.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重訂增補本)
8.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
9.
中國經典十種 (修訂本)
10.
東京劄記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