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許多人曾以不同的方式對我鼎力相助。
引領我進入維根斯坦哲學之門的是大衛.皮爾斯(David Pears),那時我還在牛津大學念書(大學和研究所);以及哈克(P. M. S. Hacker),他擔任我關於維根斯坦哲學的學士論文指導教師;還有約翰.麥克道爾(John McDowell),為了準備我的學士論文,我跟著他學習邏輯哲學和語言哲學。他們的講授和著述對我的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在與牛津大學及其他地方的同仁們探討維根斯坦哲學中受益匪淺,從他們對我研究成果的評論中學到了許多。需要特別致辭謝的是:阿里夫.艾邁德(Arif Ahmed)、阿尼塔.阿夫朗米德斯(Anita Avramides)、湯姆.巴德溫(Tom Baldwin)、比爾.布雷威爾(Bill Brewer)、約翰.坎普貝爾(John Campbell)、大衛.查爾斯(David Charles)、瑙米.愛蘭(Naomi Eilan)、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伊莉莎白.弗雷克(Elizabeth Fricker)、珍.希爾(Jane Heal)、瑪麗.麥金(Marie McGinn)、安德魯.莫爾(Adrian Moore)、克里斯多夫.皮考克(Christopher Peacocke)、羅傑.斯奎爾斯(Roger Squires)、彼德.索利萬(Peter Sullivan)、阿爾貝托.沃特里尼(Alberto Voltolini)和蒂莫西.威廉森(Tim Williamson)。
大量不知名的專家檢查了對本書的建議,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回饋意見。4 位不知名的讀者閱讀了本書交給出版社的完整打字稿,做了詳細的評注和建議。他們的建議對我助益極大,為本書增色不少。
我與在牛津所教過的好幾屆大學生及研究生討論過維特根斯坦哲學。我很榮幸能夠擁有如此一以貫之的聰明和投入的學生們,在此向他們致謝。
在過去的大致10 年時間裡,我曾經在在隆德(Lund)、北京、貝爾蒂諾羅(Bertinoro)、華盛頓(Washington DC)、莫西亞(Murcia)、坎特伯里(Canterbury)、里斯本(Lisbon)、斯特靈(Stirling)、瑞吉歐(Reggio Emilia)、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亞伯丁(Aberdeen)、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基希貝格(Kirchberg)、哈特菲爾德(Hatfield)、南安普敦(Southampton)這些地方的會議和研討會上做過關於維根斯坦哲學的報告或發言。我在布里斯托大學、東安吉里亞大學、諾丁漢大學、牛津大學、雷丁大學、南安普敦大學、韋爾切利大學、華威大學和約克大學舉辦過關於維根斯坦主題的演講;此外還包括都柏林三一學院、都柏林大學學院,以及布拉格捷克共和研究所。我要感謝這些事務的主辦方和參加者—他們對我投稿所提出的問題、評論以及批評同樣讓我受益匪淺。
我也要對吉麗亞.德朗、德克斯特.德朗和奧蒂利.德郎在我寫作本書期間對我的幫助和鼓勵。
我還要感謝這套叢書的主編布里安.雷特邀請我寫作本書;同時也要感謝勞特里奇出版社的托尼.布魯斯和亞當.詹森。
本書第6 章,我使用了在我的〈記憶、表述和過去式自我知識〉一文中初次出現的材料,該文載於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73, 2006, pp. 54-76。我對容許我使用這些資料的期刊編輯和出版社心存感激。
感謝英國藝術和人文研究協會提供的一份脫產研究計畫獎金(Research Leave Scheme award),在任期內我完成了關於維根斯坦心靈哲學和心理學哲學的第六章。
?
2010 年10 月於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