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商業的未來:找回經濟中的人性

商業的未來:找回經濟中的人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518678
山口周
陳幼雯
行人
2023年7月3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6269518678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觀念/趨勢

















      活在21世紀的我們,見證了全球經濟猛烈發展的強盛時期,看見世界各國以各種不同經濟手段、科技力量、勞動資本、發動戰爭等政策、措施,將商業經濟的發展推往如今的極致。儘管Covid 19疫情突發,我們卻也即刻發展出相應對策、疫苗。為了再次注入經濟活水,甚至有了元宇宙、虛擬貨幣等,做為啟動新一波新式「商業遊戲」。



      當世界正忙著應對近幾年經濟「低成長」、「停滯」、「衰退」等情況,《商業的未來》一書卻提出:「這一切都不值得悲傷、擔心,因為商業已經完成使命。」世界的經濟成長已經進入尾聲。一直以來,人類懷抱著「打造物質不虞匱乏、生存不受威脅的物質社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願望其實已然達成。經濟無法再提升的原因,在於我們已經漸漸要降落在「慶典的高原」。社會如今正前進的方向並不是「停滯的黑暗谷底」,而是「成熟而光明的高原」



      「我們社會已經打造出物質生活的基礎,在除去這個目標之後,我們應該會看到面前出現各式各樣的選項。在漸漸邁向高原的社會中,我認為讓人性本能的衝動得到滿足,可能才是兼顧經濟與人性,兼顧Economy和Humanity的不二法門。」



      山口周是日本著名商業經濟大師,著作等身,曾為多個知名跨國企業擬定商業、文化或組織發展策略等,是國際間備受矚目的經濟學者。本書《商業的未來:找回經濟中的人性》,主題在提供讀者反思,當我們逐漸進入「高原社會」,慢慢從需要「犧牲現在成就未來」的工具主義(Instrumental,功能性)轉型,成為「活在當下,活得豐饒又生機盎然」這種自我成就式的Consummatory(圓滿性)時,究竟該怎麼規劃「未來社會的藍圖」。



      長年經濟成長之後,人類夢寐以求,希望獲得物質基礎以求生存的夢想已然達成,但我們也因此明白,經濟與幸福已經沒有太大的關聯。作者山口周在書中出提出三個規畫未來建議:一、:找到真正想做的事,參與其中。二:付錢給真正想支持的人事物。三:採行無條件基本收入。高原社會經濟的動力將是來自「同理」與「慰藉」,要轉型成有難同當的「高負擔、高福利」社會。改變我們習以為常的價值觀,從本書出發,思考幸福社會的真義。

    ?


     





    前言



    第一章 我們身處何方?

    如何設想疫情後的世界?

    抵達高原的社會

    整體來說,「自認幸福」的人大幅增加

    趨近夢想烏托邦的社會

    商業的使命告終

    轉型為「孕育豐富文化的商業經濟」

    GDP成長率的天花板

    「搶救GDP」

    GDP是「具有任意性的數值」

    發明GDP的相關爭議

    GDP指標代表的意義

    重新設定新的價值觀與新的社會願景

    成長率的全球性停滯

    成長感「僅止於幻想」

    對成長的信仰無異於宗教

    從「異常狀態」回到「正常狀態」

    硬著陸的日本

    人口天花板

    邏輯曲線的啟示

    軸心時代

    活在文明化的尾聲

    「大重置」的意義

    「資本價值」和「時間價值」都歸零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幻想

    結束成長的「高原狀態」社會



    第二章 我們要邁向何方?

    從經濟性轉向人性

    我們要邁向的「高原社會」面貌

    科技新創是幻想

    「社會創新」至關重要

    創新會擴大貧富差距

    無助於GDP的GAFAM服務

    創新造成失業,失業擴大貧富差距

    「經濟理性」外側的問題依然存在

    為什麼企業會巨大化?

    走到自由市場的極限

    市場只能解決「經濟理性極限曲線」內側的問題

    罕見的問題有辦法解決嗎?

    「人的條件」是什麼?

    動力的來源是「人性本能的衝動」

    「資本主義終究會自取滅亡」的預測

    在社會中推行「贈與制度」之必要

    獲得高昂的精神酬勞

    工作本身就很快樂

    社會願景大轉向,看向社會民主主義的時刻

    人為問題製造機——行銷

    道德或好景氣

    關於「欺騙」的極限

    「想要」不是「需要」

    擁抱不道德——奢侈帶動經濟

    只有炫耀性消費和必要性消費兩種嗎?

    「無限加熱」的結果

    散財遊戲的贏家會有什麼下場?

    在「必須」與「奢侈」之間的答案

    是否能感受到「至高體驗」

    讓人生「值得活」

    Instrumental與Consummatory



    第三章 我們該如何應對?

    高原的Consummatory經濟

    我們需要優雅又美麗的蛻變

    改變歷史的「小小領導者」

    叩問「體制與個體之間的關係」

    提議一、:找到真正想做的事,參與其中

    重新叩問商業經濟的本質

    衝動是社會創新的動力

    讓衝動重新駭入體制

    從文明價值轉型為文化價值

    「不被消費」的價值

    勞動+酬勞=活動

    玩樂與勞動的一體化

    沒有「勞動」的社會就沒有「閒暇」

    Consummatory與化境

    被消磨殆盡的「幸福感受力」

    超過九成的人都在浪費無可取代的人生

    多方嘗試

    人生需要「浪費」與「揮霍」

    職涯發展的契機

    Instrumental思維會引發悲劇

    阻礙衝動的因素

    民間傳說與「重要教誨」的共通點

    偽善的規範才是最大的阻礙

    「創造是一場遊戲」

    提議二:付錢給真正想支持的人事物

    價值鏈的極限

    找回「勞動的喜悅」

    讓生產者與消費者看見彼此

    從價值鏈走向價值圈

    「負責的消費」和「贈與」的關係

    「消費」與「購買」變成更接近「贈與」或「支持」的活動

    用「負責的消費」駭入自由市場

    小而近而美

    轉型為「小而近而美」的價值圈

    提議三:採行無條件基本收入

    知性生產的質與量

    讓社會創新成功的最低條件

    貧富差距擴大在高原社會的解方

    「社會投資型國家」不可行

    轉換成Consummatory的職業

    「反向駭入資本主義」代表的意義

    叩問「什麼是更美好的人生?」



    補論

    一、成立社會藍圖會議

    邁向「大型的北歐型社會民主主義國家」

    只構思得出「貧乏的豐饒」

    二、推行社會平衡計分卡

    日本政府愚民政策的極限

    三、檢討稅率制度

    減少「爛工作」的政策

    提升政治參與度

    讓世界更糟糕的是「聽話又冷漠的好人」

    四、重新設計教育制度

    就職活動中表裡不一的謊言

    應屆畢業生一次雇用制度的結束

    革命就從「此時此地的我」做起



    結語:寫給資本主義社會的駭客們



    參考文獻



    ?





    前言



    商業(Business)已經結束自己的歷史使命了嗎?




      撰寫本書的起心動念,源於我心中的這個疑問。因此我從各個角度探究這個問題,並記錄研究結果,撰成本書。我知道貿然對這麼大的問題給出答案很危險,不過我想先講我的結論:



      答案是肯定的,商業漸漸在結束自己的歷史使命。



      本書接下來列舉的各種數據,皆證明我們這兩百年不斷在執行的任務──透過經濟與科技的力量,消除社會上的物質匱乏──已經結束。近年常常會用「低成長」、「停滯」、「衰退」等負面詞彙形容這個情況,但是這完全不值得悲傷。我們人類自古以來始終懷抱著「打造一個沒有生存威脅的物質社會基礎」的願望,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的願望終於達成了,換句話來形容,這個情況相當於「慶典的高原」。



      活在21世紀的我們所肩負的任務,並不是緬懷過去,或想辦法搶救走入尾聲的「經濟成長」遊戲,我們可以在抵達「高原」的同時為彼此慶賀,並透過「新的活動」,將世界從「僅止於安全、便利、舒適的世界」推往「真正豐饒且值得一活的社會」。



      正面迎戰這個轉捩點時,我覺得有三個重點要注意:



      第一個重點是「接受結束的事實」。社會正在面臨巨大的「轉機」,我想應該無人存疑吧,但是要怎麼做才是正面迎戰呢?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家、組織發展顧問威廉•布瑞奇指出「接受結束的事實」這件事的重要性。



      有些人因為無法順利度過人生的轉捩點與關卡飽受折磨,布瑞奇對他們進行了團體治療,並發現這些個案有個共通點,他們的潛在問題都是「活在過去」。也就是說,布瑞奇發現「轉捩點」指的不是「開始的時期」,而是「結束的時期」。同理可證,如果我們社會正面臨某個轉捩點,在問「什麼事情要開始了」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面對的是「什麼事情要結束了」。那麼到底要結束的是什麼呢?我可以先公布答案,答案就是我開頭所寫,「透過經濟成長與科技的力量,消除社會上的物質匱乏」這個任務要結束了。關於這一點,我後面會不厭其煩舉出各種數據來討論。



      第二個重點是「正面接納現況」。



      現今我們社會在各種場域使用「低成長」、「停滯」、「衰退」這些詞彙,但是長久以來我都覺得以這些形容詞描述當今社會有些問題,因為各個經濟、社會的指標都一再顯示,一百年來我們已經有長足的進步與改善。常聽到的「低成長」其實是成長的終點,邁向「成熟而光明的高原」之後必然會得到這個結果,我認為無需悲嘆。



      「低成長」是「文明化結束」帶來的必然結果,只要文明化結束,負責推動文明化的商業順理成章也將停滯。本書隨後會再討論,地球資源與環境有限,所有國家終究會在某個階段停止成長,如果把「成長的停止」當作「文明化的完成(終點)」,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日本是全球最早抵達終點的國家呢?反過來說,「高成長率」代表的就是「文明化的未完成」,成長率會高,不是因為很進步,而是因為進步空間很大。重新理解這個「成長的意義」,對於世界局勢的認知也會一百八十度翻轉。



      我們使用「低成長」描述社會,已經預設「社會只有高成長與低成長兩種狀態」,當我們只有高成長與低成長兩個選項擇一時,自然會回答「高成長比較好」,但這屬於誘導式問題。我舉個反證,以「不成熟與成熟」來代換這兩個詞彙,只能二選一的話,大家都會認為「成熟比較好」吧。「成熟」意謂著「低成長」,而「不成熟」與高成長往往是一體兩面的概念。



      簡單來說,我們在評價事物的時候使用不同的二元對立框架,就會得到不同結果。索緒爾曾經指出,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一定會受限於自己使用的語言框架,因此在使用「高成長或低成長」這種粗糙的二元對立論來理解現況時,我覺得需要更慎重一點。



      說到底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都還沒設想好「想打造出什麼樣的社會」,「成長」這個單純描述變化率的指標卻已大行其道。評價社會時常常會使用「成長率」這個概念,但這不是描述社會狀態的指標,而是描述變化率的指標,也就是很多人把數學上的「微分值」當作描述狀態的指標。



      然而假如我們每天的勞動是為了實現「理想的社會」,理想社會的實現程度,就應該用「積分值」去描述。倘若以「描述狀態的指標」重新回顧現在的世界,就會發現我們人類在這一百年之間,已經成就了非常了不起的大業。



      我們人類在這兩百年之間有了多麼長足的進步,許多國家的平均壽命翻倍,平均每人所得GDP成長約十至數十倍,其中堪稱跳躍性變化的日本尤其引人注目。一八○○年,日本在印度的上方,平均每人所得GDP與巴基斯坦同等級,到二○一九年,已經爬到幾乎與法國和英國同等的水準,與其他主要已開發國家相比,也只有些微之差。



      近年在各種場合都能看到有人不厭其煩地把日本與美國相比,提出「日本糟糕論」,但是只要查一下資料就知道,美日的差異是大是小端看比較的標準為何。從山腳看來,聖母峰頂附近難以翻越的一百公尺高度,其實與峰頂相去不遠,我們日本人應該可以用更正面的態度對過去成就做出評價吧。



      漢斯•羅斯林暢銷全球的作品《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藉各種指標指出世界已經變得多好了;這本書在全球的熱銷程度,正好也說明了其實我們常態性地用「量化狀態的變化率」理解社會現況,並因為數字沒有成長而失去信心。



      最後,迎戰這個轉捩點的第三個重點,我想提出的討論是「新遊戲的開始」。



      近來有許多研究指出資本主義已經山窮水盡,但大部分的論述都只是悲劇性地哭喊一句「完蛋了」,完全不明示新的方向。雖然我說商業「消除社會上的物質匱乏」的這項使命已經幾乎達成,我們社會也正在朝「慶典的高原」邁進,但是我並不打算貿然斷言「資本主義完蛋了」或「社會發展戛然而止」。就「解決物質匱乏」的任務來說,當代社會已經處於遊戲結束的狀態,但是還有很多過往的商業難以解決的社會議題,比方說「生存意義」、「工作意義」這種「意義價值喪失」的問題,以及貧窮、貧富差距、環境問題等等。極端一點來說,世界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變得「方便安全又舒適」,不過依然不是「真正豐饒、值得一活的社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要依議題而定,但總之這個情況我可以說是「舊遊戲結束,新遊戲開始了」。



      補充一下,本書借用了社會學家見田宗介老師的著作《現代社會要往哪裡去——拓展高原的視野》(現代社?????向???--高原?見晴???切?開???,暫譯)中使用的各種比喻和思考架構,包括書中多次出現的「高原」比喻、將我們生活的當代視為世界史上「第二轉捩點」的史觀等等,在此向見田老師致上我的謝意。



      寫給忙碌的各位讀者─



      接下來就要進入正文了,不過我想在這裡替忙碌的讀者統整本書的重要論點。



      一、我們社會正在往光明開闊的「高原社會」軟著陸(Soft Landing):



      ?人類自古夢寐以求的「解決物質的匱乏」,在我們社會中已經幾乎快實現了。長年成長的結果形成成長率緩慢下降的現況,用比喻來形容,就是「往高原軟著陸」。



      ?緩慢降落、靠近「高原」的現況,常常會被用「低成長」、「停滯」和「衰退」這類的詞描述,不過這些負面詞非常不適合用來描述現況。



      ?以前「無限上升、擴大、成長」的壓力不斷鞭策我們,19世紀中葉以後,社會從壓力中得到釋放,我們接下來的使命,就是思考如何讓社會更富饒、生機盎然,然後採取行動。



      二、高原社會的課題是「為經濟找回人性」:



      ?資本主義各種制度的疲弊都已然被指明,但是全盤否定資本主義而尋求新的制度可能有「被既定觀念綁架」的危險。



      ?既然社會內建了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機制,我們可以反過來駭進現有制度,思考怎麼「整盤端走」。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編寫「經濟性原理=經濟中的人性原理=人性」的運算邏輯;在社會這個積體電路中,扮演中央處理器(CPU)角色的個體運算需要人性元素。



      三、實踐的關鍵在於跟隨「人性本能的衝動」從事勞動與消費:



      ?被經濟之理性滲透的思考與行為模式,可以透過「喜怒哀樂的衝動」重新轉化,讓單憑經濟理性無法解決的問題、無法實現的構想得以實現。



      ?此時我們的思考與行為模式,需要從「犧牲現在成就未來」的工具主義(Instrumental,功能性)轉型,成為「活在不停流轉的現在,活得豐饒又生機盎然」這種自我成就式的Consummatory(圓滿性)。



      ?找回以衝動為動力的經濟活動,為過度追求經濟理性而停滯的「社會革新」注入活水。



      四、實踐的路上需要將教育、福利、稅制等社會基石升級:



      ?為了促進以衝動為動力的Consummatory經濟活動,必須推行「無條件基本收入(UBI)」,保障全民都能安心尋找或從事自己「熱衷的工作」。



      ?GDP是透過統計物質的量掌握經濟狀況,如果GDP已經漸漸失效,應該推行社會平衡計分卡,以多元指標計算高原社會的健全與豐饒程度。



      ?當初是為了培育人才、解決物質匱乏問題、推動文明化,才建構出現行的教育制度,因此這套制度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檢討,改造成可以覺察自己的衝動、採取行動、與夥伴分工合作的人才培育制度。



      ?改換成高負擔、高福利型的稅制,讓前述的UBI與教育政策得以推行,藉此重新進行財富的動態分配。



      讀完重點整理後覺得「喔?好像滿有趣的」的朋友,請你們往下讀正文,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喜歡。



      相反地,讀完之後覺得「啊?這傢伙到底在胡扯什麼」的朋友,也請你們往下讀正文,我想你們一定會更喜歡。



    ?




    其 他 著 作
    1. 商業的未來:找回經濟中的人性
    2. 成為菁英:給初入社會的你從未聽過的工作建議
    3. 價值,從視野開始:未來時代,個人與企業都需要創新的世界觀
    4. 成為新人類:24個明日菁英的嶄新定義
    5. 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50個關鍵哲學概念,幫助你洞察情況、學習批判思考、主導議題,正確解讀世界
    6.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用乘法讀書法建構跨界知識網,提升自我戰力,拓展成功人生
    7. 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