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佛教文學史(上冊)

中國佛教文學史(上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576050
蕭麗華,胡素華,吳靜宜,梁麗玲,紀志昌,許聖和,黃東陽,楊明璋,林仁昱,涂艷秋,劉苑如,曾堯民
佛光
2021年12月03日
200.00  元
HK$ 180  






ISBN:9789574576050
  • 叢書系列:史傳叢書
  • 規格:平裝 / 584頁 / 17 x 23 x 2.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史傳叢書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中文 > 文學評論











      中國文學的發展歷史淵遠流長。佛經翻譯與佛教思想,如何匯入中國文學領域中?佛教與文學的相互交流,有哪些顯著的成果?



      佛教對文學的影響深巨,在中國文學歷史的土壤上生根、開花、結果。



      本書內容包含文人創作、僧人創作、佛經文學三大範疇,以及俗曲民歌與敦煌文獻等,由十二位學有專精的學者集思廣益,合力完成。



      閱讀此書能有系統了解中國佛教文學的精華與發展理路,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巨作。

    ?


     





    作者群簡介



    推薦序── 百年文壇盛事????? 依空法師

    主編序── 期待創造佛教文學教育的百年大業 ????蕭麗華



    撰寫原則、撰寫方式與體例

    ?

    第一章 緒論 (蕭麗華)

    第二章 遠傳時期的佛教文學 (蕭麗華)

    第三章 古譯時期的佛經文學 (胡素華)

    第四章 舊譯時期的佛經文學 (胡素華)

    第五章 魏晉居士的佛教文學 (吳靜宜)

    第六章 魏晉僧人的佛教文學 (胡素華)

    第七章 南北朝的佛經文學 (梁麗玲)

    第八章 南北朝佛教詩歌 (紀志昌)

    第九章 南北朝佛教駢散文 (許聖和)

    第十章 六朝佛教「準小說」:感應錄 (黃東陽)

    第十一章 南北朝與隋唐佛教歌詩 (楊明璋、林仁昱)

    第十二章 隋唐僧傳與僧人西行文學 (涂艷秋、劉苑如) ??????????????????????????????????????????????????????????????????????????????????????????????????????????????????????????????

    第十三章 唐詩與佛教 (吳靜宜)

    第十四章 唐文與佛教 (曾堯民)

    第十五章 唐人小說中的佛教面貌 (黃東陽、梁麗玲)

    第十六章 敦煌佛教文學 (楊明璋、林仁昱)

    第十七章 唐五代詩僧與僧詩 (蕭麗華)

    第十八章 唐五代僧人詩格的詩學意義 (蕭麗華)





    推薦序



    百年文壇盛事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




      就讀大學時,閱讀過多位名家撰寫的《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發達史》、《中國文學發展史》,乃至《中國文學思想史》等有關文學史的專著。初學佛時,也曾經研覽過各類《中國佛教史》的論著,從早期黃懺華的《中國佛教史》、湯用彤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我的碩論指導教授、聞名國際的日本「中國佛教」研究專家鎌田茂雄,他的晚年力作六冊的《中國佛教史》,可惜因為癌症病逝只寫到隋唐,來不及論述宋元以後的佛教,是中國佛教研究學術界的巨大損失!幸有佛光文化公司出版的《中國佛教通史》十五冊,完整呈現佛教在中國的全面發展。雖然如此,卻始終沒有一本文學與佛學關涉的「文學史」專書問世,可喜的是由佛光大學蕭麗華教授等專家聯手著作的《中國佛教文學史》上冊,終於在今年十一月問世,委由佛光文化出版,這是企盼已久,佛教史上百年一遇的盛事,了卻星雲大師多年的心願。



      星雲大師從青少年時代,在南京棲霞禪寺律學院、焦山佛學院讀書時,就非常喜好文藝,在物質條件甚差的狀況下,仍然用力於文學創作,筆耕不輟成為他終身的習慣。九十歲高齡甚至完成三百六十五冊的《星雲大師全集》,著作等身已經無法言喻他的創作勤奮與成就。我曾經在人間衛視的《悠遊人間法海》專欄節目中,導讀大師的全集,發現他的文學創作體裁非常豐富多元,舉凡詩歌、散文、小說、傳記、書牘、楹聯、日記、議論都斐然成章,大師可稱為佛教界的資深「文青」。



      大師除了自己勤於寫作之外,也鼓勵弟子們寫文章,創造因緣讓弟子去撰寫專書,例如給佛光文化公司社長滿觀法師假期,完成《我從世間來》的長篇小說;讓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到印度參禮佛陀聖蹟,效法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寫下《行腳印度》的遊記文學,文筆皆清新可喜。他經常對我說:「你是學文學的,應該要用一支妙筆把文學的感人美妙、哲學的理性睿智、佛學的精深思想,三者結合寫出文章傳世。」可惜我一向疏懶的性格,辜負了他的期許,在他的鞭策下,勉強塗鴉寫了既不學術、也不通俗的《不只中國文學家》的戲作。



      大師說他人生有三件幸運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喜好文學,並且能和藝文界的人士互動往來,例如柏楊、司馬中原、余光中、?弦、黃春明、莫言、林清玄等名家。他說自己一生的自學過程中,深受文學的陶冶,並以文學寫就自己的人生。所以他對文化人士非常的敬重,極力推動各類的文學會議、藝文雅集。佛光山開山二十週年慶,舉辦第一屆「佛光文學獎」,禮請余光中和?弦兩位先生為新詩評選人;二○○八年以一筆字義賣所得,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其中特別設立「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項目,迄今已經十一屆,給優秀的作家有揮灑的空間。他聽說大陸武漢大學的吳光正教授要撰寫包含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宗教的《中國宗教文學史》鉅著時,馬上要佛光山朝山會?準備房間,提供一切資源,讓吳教授安心寫作長達一年。當南開大學的佛教文學研究大家孫昌武教授來山訪問時,他滿心喜悅的接待,熱切地和孫教授討論「佛教文學」的可能發展性。



      為了讓社會人士能夠輕鬆地閱讀佛教的三藏經典,大師命人將大藏經重新加以分段標點、校勘注釋,編纂《佛光大藏經》十六藏。其中開歷史之先河,別設《藝文藏》一類,將中國文學和佛學相關的作品編纂成藏。換言之,《藝文藏》就是「佛教文學」的彙編資料,並責成我去主編。我們將魏晉南北朝詩文、全唐詩、全唐文,乃至宋、元、遼、金、明、清各代詩文中,關係佛教思想的篇章都給予集錄起來,僅僅全唐詩就搜輯有三三六五首、充滿佛學意趣的詩篇,高達三十六餘萬字。二○一五年我因為罹患癌症,加以視網膜剝離的眼疾,不得不辭去編藏的工作,將九百多萬字的《藝文藏》初稿交給後續的工作人員。《藝文藏》若能完成,勢必創新佛教大藏經的體制,為未來佛教文學的研究提供寶貴的典籍素材。



      蕭麗華教授是我非常敬佩的「佛教文學」研究專家,閱讀過他幾本唐代詩學和佛學的大作,心儀已久。二○○七年南華大學主辦「佛學與人文學方法學術研討會」,蕭教授發表有關建構中國佛教文學史的論文,我當時在南華文學系任教,並且擔任執行董事,躬逢勝會去聆聽蕭老師的精闢論述,宛如看到「佛教文學」破蟄而出、向上一著的一道曙光。二○二一年,當全人類籠罩在世紀瘟疫之中,經過千年的等待,《中國佛教文學史》上冊終於要出版了,佛教迎來文學的饗宴,以酥酡妙供,讓人人都能飽參禪悅法喜!



    主編序



    期待創造佛教文學教育的百年大業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蕭麗華




      二○○七年在臺灣南華大學主辦的「佛學與人文學方法學術研討會」中,我首度提出〈中國佛教文學史建構方法芻議〉一文的發表,期待能藉著研討會呼朋引伴,結合國內同好一起來完成《中國佛教文學史》的建構。雖然因緣始終不成熟,那一年我卻有幸瞻仰依空法師慈顏,種下善因好緣,原來我的夢想輾轉流徙,注定要在佛光實現。



      二○一四年我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離開任教二十多年的臺灣大學中文系,我的心在淌血,這是我學術養成的母親,我必得離開母親含淚踏上英雄的征途,奔赴新任教的佛光大學去築夢,佛大成了我新的夢土。二○一四年我很快地整理舊作,更名為〈再議《中國佛教文學史》的建構〉,發表於《臺大佛學研究》第二十八期,我知道我離夢想更近了。



      二○一七年楊朝祥校長命我主持佛大人文學院,同年十月我們成立「佛教文學研究中心」,集合臺灣北、中、南各大學佛教文學研究學者約二十人,名為「佛教文學工作坊」,每兩個月聚會一次,共同研討各領域的佛教文學議題;二○一八年十月二十日《中國佛教文學史》工作坊同仁在日本富士山下的本栖寺召開「中國佛教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得到日本佛光山總住持滿潤法師與本栖寺住持如愷法師的全力護持,順利地在「雲間東嶺千重出,樹裡南湖一片明」的招提妙境中精進切磋;二○一九年一月十八─二十日我們在佛光山舉行「《中國佛教文學史》撰寫計畫開題研討會」,蒙鄭阿財教授、王三慶教授與香港教育大學商海鋒教授趕來支援、提供寶貴建議,我們在佛陀紀念館八塔前迎風暢懷、集思廣益;二○一九年七月十日我們到澳洲南天大學舉辦首屆「人間佛教暨中國佛教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提出十二篇重磅的中英文雙語論文,為南半球增添精彩的人文風景。感謝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和佛光大學學務長永東法師,給我們如此殊勝美好的開題會議與澳洲佛光山南天寺的學術參訪研討。一部由臺灣學界共同完成的《中國佛教文學史》已指日可待了!



      編撰一部適合普羅大眾閱讀、具大專教育程度的《中國佛教文學史》,不僅可以彰顯星雲大師畢生致力提倡的「人間佛教」、以文字弘法的精神,也可以彌補中國文學傳統對於佛教文學的忽視,圓滿許多做佛教文學研究者的心願。然而,一部浩瀚如洋的中國文學史,尚有許多與佛教文學相關的主題待開發,何況是更多尚未開發的佛教文學文類、素材與議題?原先預定以三年的時間,在「文人創作」、「僧人創作」與「佛經文學」三大範疇互相交涉與討論,各文類、各範疇能互相跨界支持,後來發現三年是不夠的。



      一部《中國佛教文學史》需要各領域人才,也需要參酌各色文學史建構方法,才能擬定統一而優良的體例,這是方法論的問題。本書參照吳汝鈞《佛學研究方法論》、龍谷大學佛教學研究室《佛教學關係雜誌論文分類目錄》、《中國文學史》建構歷程的反思、孫康宜和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等人合編的《劍橋中國文學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提出的「史中有史」論、章培恆和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與《中國文學史新著》所採用韋勒克.沃倫的觀點「打破文學史以政治變化進行分期的模式」等等各色文學史建構的「方法論」。



      至於佛教文學史要從哪一個朝代開端?有學者認為秦代〈金狄銘〉的「金狄」與《增壹阿含經》所記載的「如來」像相似、劉師培認為漢代賈誼的〈鵩鳥賦〉多佛家言、嚴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全上古三代文中,已獨立出「釋氏」一類,這是起源論的問題。目前推測東漢桓帝(一三二—一六七年)、靈帝(一五六—一八九年)時期相繼來華的高僧有安世高(一一三—一四六或一七一—二一二年)和支婁迦讖(一四七—?),這是譯經的開始。如果廣義的佛教文學,含著漢譯經典的文學性在內的話,我們把佛經翻譯視為佛教文學的開端,是合理的。問題是,佛教經典何時翻譯入中國?真的只在東漢才開始嗎?有否可能未譯經之前,思想的口頭傳播已先進入?所以,早於佛經翻譯時期中土詩文,仍有可能交融著佛教思想與思維方式,仍是值得一探究竟的。公元前三世紀,統一印度的阿育王已積極派遣大批僧侶到國外弘揚佛法,佛教史和佛教藝術史早已從出土文物肯定佛教文化的傳入可上躋戰國時期。可是,以文字載體為主的佛教文學如何找出起始源頭?本書最後決定採用「遠傳」法,從出土文物、思想概念史與早期文字典籍中梳理出中國佛教文學的起源,用以形成《中國佛教文學史》的卷首開章。



      以上光是「方法論」與「起源論」,我用了科技部一個兩年期的計畫才找出方案。感謝科技部挹注我〈《中國佛教文學史》建構的方法論與起源論〉兩年經費,這本《中國佛教文學史》的建構才能順利動工。



      「方法論」與「起源論」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大問題是「範疇論」。進入真正撰寫的過程才發現佛教文學的範疇無邊無際,我們從原先「文人創作」、「僧人創作」與「佛經文學」三大範疇的視角再擴充到俗曲民歌與敦煌文獻;團隊人力也陷入緊張,僧傳研究的人才不足、敦煌與俗曲研究的學者也較欠缺、文學類型中以散文研究與文學理論研究的人力最為不足。我們在撰述過程中不斷向外徵求助力,團隊成員也不斷擴充,最後達到上冊十二位、下冊十位的規模。感謝團隊成軍時一開始就給予精神認同、實體參讚與後來陸續仗義支援的師長們,這些師長的大名?刻在上下冊書前的作者群中,我不在此一一稱名致謝。總之,沒有你們的發心與貢獻,無法成就如此艱巨的大事。特別感謝下冊主編廖肇亨教授,在明清佛教文學人才短缺的世代,您不僅孜孜矻矻耕耘不輟、培養許多新生代人才,也是《中國佛教文學史》建構過程中最大的支柱。



      目前坊間各種版本的《中國文學史》,多數都未能系統地介紹佛教於中國文學中的角色與影響,然佛經自漢代傳入中國起,即開始影響著中國文學書寫的方式,尤其佛經的轉譯創造了許多嶄新的詞彙,佛經中的寓言或譬喻,則成為中國各體文學創作重要的材料,六朝時代開始僧人與文人之間的交往,激發出大量的文學創作,敦煌變文中許多佛經故事的改編,以及唐宋時期的詩詞戲曲中處處可見對佛理創化的文學表現。以我畢生研究佛教文學的視野,我相信本書能系統呈現中國佛教文學的精華與發展理路。



      夢想從二○○七年開端,於今已屆十五個年頭,二○二一年我們才提出上冊書稿,期望廖肇亨教授主編的下冊也能緊追在今年交卷。用一部完整的中國佛教文學史,才能對得起佛陀二五六四年垂化眾生的大愛、對得起我們自己一期一會的人生、接續起佛教文學教育的百年大業。匯整稿件期間,正值臺灣新冠疫情艱困階段,佛光大學校園封鎖,我在宿舍幾近無米無炊,這讓我想起孔子厄於陳、蔡,孔子幸得顏回、子貢諸生解圍,我也有幸蒙佛大中文系師生相助,三個月之間我的糧食與交通都補給不斷,謝謝相助的同仁與研究生,你們是助我最後一哩路的仁者。最後要感謝胡素華居士,本書的建構過程歷時四年,從工作團隊成軍、每兩個月的例會、交通食宿補貼,到出版本書所需經費,都是拜胡素華居士的護持。最強大的精神支持是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的默默廑注與佛光文化社長滿觀法師的殷殷督促。我們蒙受佛光集體創作精神的感召,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心燈交輝,才能共成佛教文學百年大業。期望本書的出版,能輔助佛陀垂教,貢獻我們有限的人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




    其 他 著 作